第六章汉水岸边
夏日的温度一如既往的居高不下,即使在这世界,李欢依然感到了这夏天熟悉的感觉,衣服一直都是湿漉漉的,扭一下都能扭出水来,这样穿在身上十分的难受。
李欢从马车上跳下来,把拉车的马牵到阴凉的地方,端过来一盆水喂马喝。到了这里,李欢明白了这个世界里出力的畜生比人精贵,道路崎岖,也只有这些牛马才能,帮助人完成货运任务。
由于天气热,粮食不能拉的太多了,每次都是拉的刚刚好,保证每个人都吃的饱饱的。
李欢对几个做饭的妇人说道:“这有一袋子绿豆,你把它熬成汤,热的时候就送到工地上,给他们喝,能解暑,而且注意热水不能停,锅里不断火,把热水放凉了,比喝冷水好”。
妇人笑着说:“还是你有办法,往年大家都热得不行,现在你的绿豆汤喝下去,比汤药还管用,咱们工地上没有热死人呢,连李庄的人都感谢你,说是和我们一起干活,今年是他们走了运了。”
李欢苦笑,也不知道官老爷怎么想的,那些盐明显都是糙盐,还给的那么多,里面的东西吃多了能死人的。有绿豆不知道用,看到好多都烂了。自己拿来熬汤解暑刚好。
自己每次拿到糙盐都让石头拿回家给萧玉若。让萧玉若把盐重新过滤一遍,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个那些酒楼,这样用多余的钱再买一些糙米,这样大家都吃的好,至于看库房的,给了一壶好酒外加两张凉席,就搞定了。现在天宝寨的竹子制品可是很出名的。
李欢还弄出来很多库存的东西,那些都是要扔掉的,只是看库房的都扔给了李欢,还剩了搬运的钱,李欢用这些东西换了很多东西,不过都用在了这群工人身上。
赵都头很少出现在工地上,毕竟这么热的天,来这就是受罪。不过这几天来的勤快了,脾气也不是很好,估计是上头给他施压了。
看看工人们吃的,他很满意,自己也盛了一碗绿豆汤,坐在李欢身边一边喝一边说:“还是你小子有办法,这个工地搞得有模有样的,连工人都睡在竹席子上,有办法。”说罢看了看堤岸,忧愁之色依然在。
李欢看了看。笑道:不知道您又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了啊”
赵都头回过头。笑着说:“就你小子机灵,老子刚有点表现,你就知道有事,这本是将来要是混迹官场,必定风生水起啊。”
李欢笑着说:“借您吉言啊,到时候还要赵都头提携啊.不过看赵都头是在担心,河堤施工啊。”
赵都头苦笑道:“是啊,根据县里的消息,今年的汛期提前了,要是修不好这三里长的河堤,三里外就是县城,到时候这就是十万人的灾难啊,哎”
李欢皱着眉头说:“不会啊,照着现在的工作进度,最多还有二十天就完工了,绝对能在汛期前修好河堤啊”李欢看着赵都头。
“那是石料足够的情况下,现在没有巨石,绝对不行,如果修好了,用的是小石头,那就和就没有修一样的”赵都头担心的说
“没有想到赵都头,都是一心为民,有你这句话,我一定帮你想办法,”李欢也想借助赵都头出名,所以这样的事,他是很乐意看见的,
“此话当真”赵都头一把抓住李欢,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现在是有人想要把他推下都头之位。接手以前,还以为修河堤是一个好差事,接手之后才发现两岸的石头这些年都开采完了,每三年修一次河堤早就用光了石头。
这次修河堤就是一个陷阱,他都准备认命了。哪想有这样机会,他哪会放弃,当然是满脸惊喜。
李欢好不容易挣脱了赵都头的魔爪。看了看滚滚江水,虽然这一条江也叫做汉水,但三里宽的河面绝对比那个世界自己家乡的汉水宽。不过治理这样一条汉水应该很有成就感。于是就答应了赵都头的请求。
对于用肩扛手抬的搬运,李欢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李欢运用了一种极为简单杠杆原理,就征服了包括赵都头在内的所有人。
在岸边树立一个竖杆,再用麻绳牢牢捆住横杆的三分之一处,再在短的一端用铁链子做一个活扣。这样就可以把大件石头很轻松的搬进工作面内。大大的加快了施工进度。
至于河堤主体,没有大石头,有小石头就行。把竹子劈成竹篾,编织成石笼,内装石块,围在河堤上防止河岸冲刷,巩固堤坝。这一招,在李冰修都江堰的时候就用过了,有没有效?看看都江堰用了几千年都没有事儿。就知道这个方法管用了。
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赵都头,赵都头将信将疑的。不过没有更好的办法,姑且试一下。于是大家下午的工作就是砍竹子,方法很简单,没有太多要求。所以人人都会做。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吃罢早饭,在李欢一声令下。大家把石块装进竹笼里,有大有小,石笼滚进了堤岸里,看到果然没有被水冲走,李欢看了一眼赵都头。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接着李欢又指挥人没在堤岸里钉入很多木头桩子,就像是盖房子给里面加钢筋似的,这样会让堤岸更加牢固。
赵都头高兴地对李欢说:还是文人有办法,只小子,我知道你想搏一个出名的机会,等我站稳了脚跟,就满足你的要求。说着从袖子里塞给李欢一锭银子,李欢一扫:十两白银。对于现在的李欢来说,这绝对是一大笔钱。
李欢自是欣喜不已,连忙道谢。于是与赵都头向后走去,至于其他的,就不是他管的了。主体是石笼,不过面水的一侧还是要用大石块的,不然竹条也会烂的,不过埋在堤岸里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几天,李欢见到了来视察的县太爷,候成风,候老爷。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位,典型的文人,一股酸儒之风。见到河堤修的还不错。很是满意的,对赵都头说道:“赵都头,干得不错,本县记你一功。如果能在汛期前完工,本官定在州府官员面前为你请功。”
赵都头连忙道:“这都是老爷您领导有方,卑职不敢贪功”。表现的很是随意。侯县令也满意的点点头。在他看来只要是不闯大祸,就是好政绩。
在大家都在看着河堤,评价的时候,李欢注意到,那名叫马师爷的,却是兴致不高,反而还有一丝愤恨。看来这就是那个陷害赵都头的人了。不知道他知道是自己帮了赵都头后,会不会报复自己呢。
随着人群散去,李欢拉住赵都头说:“赵都头,你的仇家是不是马师爷啊”
赵都头很是惊讶,这小子很聪明啊,这都能看出来,看来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他弄过来帮忙,这是一大助力。于是回到:“是啊,就是他,县太爷马上要告老了,下一任县太爷的人选,就是我们两人之中之一,你说他能不把我视作眼中钉吗?”
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恩怨。李欢不禁想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只要扳倒了马师爷,自己就有机会参与到县治里。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在这乱世之中也多了一份保命的本事。想要保命必须要有一份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欢对于这河堤更上心了。很多地方,李欢都对施工进行了测量,改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还在河堤上种满了柳树。
被人问起时。李欢回答是,这也是河堤一部分,可以加强堤岸。现在对于他的话,大家都深信不疑,只得按照李欢的话种上柳树。
半个月过去了,县太爷带着州府的官人来查看,有专门的人,拿着一根铁钎子,在堤岸上检验,这插一下那插一下。见到插下去的地方都是都是石头,看到这整齐的堤岸,这才在文书上盖上大印,算是任务完成。
看着县太爷一行人走了,工地上的人都想要早早回家。好多人都来和李欢告别,毕竟照顾大家这么久了。
看看急急忙忙回家的人。再看看这样整齐的堤岸,奔腾的江水,李欢心情澎湃,暗自发誓:这一世绝不做普通人,要像这江水一样,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