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人与水可以和谐共处,亦会经历生与死的对抗。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水一旦成灾,人类要将它平息下来,也将会付出惨痛的、血与泪的代价。
各位书友,许久不见,本人又是你们熟悉的写手天翔。今日久违的在阅览室更文一篇,主要是为了将我最近正在听的一首歌——《逆浪千秋》的感想,用文章的形式向各位书友们表达。
故事从我们的原始社会开启。在那时,水患就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心腹大患。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她的脾气也不是太好。黄河之水奔流不止,水流经过之处声音似万马奔腾,看着很美、很雄壮、很伟大。但是!黄河母亲的脾气各位也是知道的,这条河动不动就改道,时不时就泛滥成灾,看着这位伟大“母亲”的暴脾气,仔细想想都觉得有些后怕。
而在原始社会,三皇五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一位被世人铭记的英雄。那时,尧命令鲧去治理洪水,但是,鲧非但没有将洪水治理好,反倒是洪水越闹越大,用封堵的方式治理洪水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所以在舜统治时期,鲧因为治水无功被流放在羽山。但是现在洪水正泛滥着呢,总得找个人去治理吧?于是,人们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禹和他的父亲鲧不同,他品德高尚,大公无私,他良好的德行深得舜的赏识。舜采纳了大家的建议,禹便开始了他的治水工作。他总结了当时与父亲一同治水的长辈们的经验教训,又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实地考察,最终通过疏导的方式治理好了洪水。而在其治理洪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家门,却始终没有踏进家门一步,将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一心为了天下苍生。这既是后人交口称赞的美德“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就了华夏文明中的一段佳话。
时光流转,齿轮驱动。我们将目光放到隋朝。隋炀帝杨广为了欣赏到难觅一开花的昙花,下令从京城道杭州一带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的工程量十分浩大,皇帝下命令那再简单不过,上下嘴皮一翻就征调走了几乎全国数量的壮丁。这些成年男子大多刚刚成家,刚刚娶上自己心爱的姑娘,还没来得及从洞房花烛夜中高兴一番呢,就被当官的抓了去充工。一连十几年无休止高强度的劳动,工人们的生活好坏,皇帝和大部分官员们都置若罔闻。饿了没有饭菜,病了没有医生救治,工人们都苦不堪言。最终,京杭大运河竣工之时,却惹来百姓怨声不断,怨恨被无限放大的百姓们最终在李氏的率领下纷纷起义,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后来的唐朝。正所谓兴起一个王朝,苦的是百姓,灭亡一个王朝,苦的还是百姓。
让我们再次转动历史的巨轮,把目光放在旧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武汉即将失守,土肥原贤二的部队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一度攻打到花园口附近。当时执政的蒋政府通过决议,下令实行“以水代兵”政策,决开花园口的大堤,用滚滚的黄河水淹没来犯的日军、然而,在通过这项决议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却没有向地方下达疏散平民的命令,致使国民党军队决开花园口大堤之时,数十万平民百姓连同数千栋房屋,在一时间被奔腾的黄河水给冲垮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百姓,在这场洪灾中连同来犯的侵华日军一同葬身于黄河水中。这就是惊骇中外的“三大惨案”之一——“花园口决堤”。这场灾难无论是对中华民国政府,还是对中国的百姓们来说,遭受到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
而另一场规模小了许多的洪灾,却和上文提到的“花园口决堤”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也让世人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强大、责任与担当,以及新时代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优良品德。
时间:2017年7月;地点:中国-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
一场因异常的持续降水导致的洪灾席卷了这个小镇。当时松花江水位暴涨,洪水突然袭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但令人感动的是,洪水无情,人间有情。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刻,中共中央派遣抗洪部队前往口前援助当地受灾人民。吉林市等城市也相继有民众自发组织起了志愿者活动,为受灾群众运送矿泉水、方便面、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在民众和抗洪部队的共同努力下,人们终于战胜了这场洪灾。而口前镇的重建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如今,遭受洪灾的口前人民都已经重返家园,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却突然哭出了声——生命是渺小的,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么孤弱无助;生命又是伟大的,人们在面对那强大的自然灾害之时,团结一心、凝聚意志,最终战胜灾难的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敬佩的!
而时隔半年多,我在哔哩哔哩拜年祭里听到《逆浪千秋》这首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只有永远的感动。
荀子云: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天灾不测,其诚难防。夏禹受命,与洪相抗。三过家门,不迈一步。治水卓绝,且慨且慷!飞沙鱼嘴,名满都江。三朝开渠,纵贯京杭。运河修成,怨声沸扬。兴哉亡哉,实为民殇。倭寇迢迢,黄河滔滔。园口决堤,铸就国殇。而今遇洪,齐心相抗。同心同德,身担肩扛。战歌一曲,荡气回肠。泱泱中华,屹立东方!
让我们永远铭记吧,这段辉煌光荣的抗洪历史!
在2017年抗击洪水的官兵们,在援助工作中活跃的志愿者们!
我,向你们,致以作为一名平民作家最崇高的敬意!
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