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200000037

第37章 抛秧技术受人疑

本来还以为敖浩的“抛秧”是怎么个新奇法,省时省力倒是看见了,可这么弄不是瞎搞么,秧苗就那样倒伏在田里,过上一两天还不都得枯死掉了。要说敖浩做的事情是对的,老族长定然全力支持,但这件事却不成,老族长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看着他这么糟贱田地,心里实在是憋得慌。

“你说死小子那样做不是糟践粮食是什么,老祖宗可从来没这么做过。”老族长拍打着案几,呼哧呼哧的喘气。

“谁让父亲你和他打赌了,我看四郎未必没有道理,或者真的能行也说不定,你也别生气。”卓辉偷笑着安慰父亲,一开始还是你老人家表示全盘支持,现在反倒第一个反对起来。

“我相信老师这么做必定是有道理的。”小虎在一旁插嘴,维护老师的理论。

“小孩子知道什么,一边去。”笑归笑,卓辉可不想让儿子承受父亲的怒火,伸手把小虎拽到一边。

“我能不生气么,什么道理?你没看见,一田的秧苗东倒西歪,甚至干脆浮在水面上,能活过来多少都说不好,还说能提高产量不是活见鬼了。”老族长越说越来气,端起碗来大口喝了一口凉水。

“父亲且由着他去,过几天看情况再说,就算不成也让四郎得个教训,长个记性,也好让他把心思放到正事上来,反正族里也不缺那三亩地的粮食。”

“哼,族里这段时间牙刷卖得怎么样?上回死小子说的那个搽牙软膏也该让他快点做出来了。”说起正事,老族长想起最近因为给敖浩治伤,很久都没有过问族里的买卖如何了。

“最近族里的‘美白牙刷’都卖到周边县城去了,利润不少,尤其是猪鬃做的,很得富贵人家的喜欢,父亲要不要看下账目?”牙刷买卖如今是族里最大的进项,卓辉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看什么?看了还能多出铜钱来不成,赶紧把地种好,来年才不会挨饿。”老族长看到儿子一脸谄媚的笑容,气更不打一出来,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

“呃,”卓辉表情一滞,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自己也没做错什么,不过他也不敢顶撞,顺着老爷子的意思道:“族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秧呢,误不了的。”

卓辉这样一说,老族长气息稍平,但还是有些心堵,以至于晚饭也没吃多少。

晚上回来,敖浩的胸口有些微疼痛,抛秧的时候动作幅度太大,让孙道长给看了下,好在算不得什么。孙老道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又干起了老本行,进山采药与给人看病,更是急于验证敖浩所讲的外科理论,抓了些动物做起了实验。

给敖浩看过之后,赶忙问起了早些时候知道的“细菌”:“四郎,你上回说有办法可以看到那些‘细菌’,赶紧与贫道再说说。”

“这个,现下还不行,没有玻璃是做不出能看到细菌的物件的,等忙完春耕小子再来想办法。”敖浩这不是敷衍,确实不是他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虽然他知道玻璃是由烧出来的,但怎么烧用什么材料要多高的温度等等却不是那么简单,况且还是要用来做显微镜的高纯度玻璃,哪里是他这样的平常人轻易就会的。

本来还怕自己说的东西很难让人接受,没想到孙老道完全没有排斥,反而接受的很快,敖浩自己又对医术一窍不通,只能说些现代浅显的,众人皆知的常识,尽管这样,也还是让孙老道受益匪浅。

很多知识在古代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其实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其神奇的就是在纸的两面各有不同,一旦捅破,也就没有了神秘,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有更新的理论。

古人不意味着就愚昧、呆傻,更是不乏聪明人,在那些聪明人的眼里,知识向来值得他们去探求,信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追寻真理。

孙老道正是如此,毕生精研医术,敖浩所讲述的那些给他打开了一扇医术理论新的大门,以至于他一个猛子就扎了进去,看来是回不了头了。

孙老道有些遗憾,叹了口气道:“看来四郎也有难处,贫道不急,四郎慢慢想办法。”

话虽如此说,孙老道的目光却有些期盼,敖浩被看得发毛赶紧道:“小子保证,忙完这段时间就赶紧想办法做出来,快则几月,慢则明年就能够让道长如愿。”

敖浩不是吹牛,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太清楚,但多实验几次,慢慢摸索,相信这件事也难不住他。

有了敖浩的保证,孙老道也就不再纠缠此事,反而双目亮起了光芒。

孙老道不来烦敖浩却另有人来烦,父亲面色有些不善:“四郎,那三亩田你要怎么整,为父本来是不管的,但起码也要像点样子,哪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把秧苗扔下去就是了,这哪里能活?”

“爹爹,四郎自从来家以后哪里胡来过,族里人见识短,说些风凉话在所难免,你就相信四郎吧,等过段时间族人就会知道四郎的做法是对的。”敖浩还没开口,二姐就先抢这说了,这抛秧的事情她早就听敖浩解释过,所以全力的支持。

二姐这么一说,想想敖浩所做过的事,敖父也就不再过问,别看他是父亲,但随着女儿长大,尤其是敖浩来了以后,很多事情已经是做不了主了,不过却不得不承认女儿实在是聪明,看待事情比之自己要清楚些。

至于其他人,三姐肯定是站在敖浩这边的,张蛮子他们兄弟既然是来投奔,这种事情哪里有说话的份,在哪儿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敢说话。哦,家里还有一个成员,小白,没见它趴在敖浩的旁边么,如果它能开口想来也会支持敖浩吧。

不顾旁人怪异的目光,敖浩继续带着三姐,在第二天傍晚把剩下的秧苗抛撒在田里,由于估算错误,秧苗多出来一些,他也不管,密一点就密一点。昨天抛下的秧苗虽然还很多没有立起来,但却也没有枯萎的迹象,这就不仅仅是秧苗带土的功劳了,今天的天气也不错,飘着细雨。

既然是打赌,老族长也亲力亲为,对自己那三亩田精耕细作,不过早晚的时候,还是会故意路过敖浩的试验田查看一番。

秧苗已经种下,接下来这里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只要主意控制下田里的水量即可。虽然多了张蛮子两兄弟的劳力,但家中还有一点点田地没有插完秧,敖浩也过去帮忙,体验着多年没有过的“面朝白水背朝天”的辛苦。

要说在古代插秧其实也不是都这样,宋代的时候苏轼的《秧马歌》一诗里就有“秧马”和“莳扶”,说的是在他路过庐陵时看到农人插秧的景象,庐陵今天江西的吉安是也。秧马其实就是一种木头做的形状像船的坐具,免除了农夫在田里弯腰的劳累。至于莳扶则是现代插秧机的前身,可以代替手工分秧,并将秧苗梳入泥中定植。只是秧马好做但莳扶的构造敖浩却不知道,再说了有抛秧还去做这些东西不是有些显得多余么。

各家的秧苗都插完了,族里人也就得了空闲,早上的锻炼和学堂授课又提上日程,前来的人比之前还要多些,族人还多了一样事情,那就是去敖浩的试验田看新鲜。

“哎呀,真的都立起来了,都活了,难道我们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么,秧苗这样都能活。”几天以后有人在早上看到敖浩田里的秧苗都立了起来,跑到村里大肆宣扬。

“我昨天就去看了,早知道是这样我也学老师了,也省的这般劳累。”一个年轻人接口道,这是敖浩的学生。

“胡闹,你个娃子懂什么,稻子不是活了就成的,还要看能长多少粮食。”另一个年长的族人训斥。

“说得是,要不然怎么几千年来这里的人种稻子不像四郎这样种。”另一人附和道。

族人很明显的分成不同的派别,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大抵上以年龄为界限,年轻人对敖浩这种省时省力的做法自然更加容易接受,年长的则大多坚持传统。

自从看到敖浩试验田里的秧苗都活了,当着敖浩的面老族长也没有话说了,不过背后却对他自己那三亩田照顾的勤快了许多,老族长有些纠结,既希望敖浩的办法真的能够高产,又害怕自己会输。

三亩田被敖浩分割成六小块,让在田埂上种上了黄豆,也就是菽,这是典型的间作,黄豆的根能很好的为农田提供氮肥,而且黄豆也是营养很高的食物,在有些地区甚至曾成为主食。

敖浩将早上的锻炼强度提高了一大截,基本上原先的项目目标翻了一倍,又新加了单双杆的训练,学堂的教学接着之前的弟子规进行,算术也教到了除法。

有了时间空闲,他开始琢磨答应了孙老道的显微镜,不过要先完成玻璃的制作,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暂时还没有头绪,况且也没有财力支持,所以又回到了根本上:怎么赚钱。

虽然现在族中的牙刷工坊效益还不错,族人愿意去工作的人也多了起来,可这离敖浩的目标还差着一大截,看来真的是到了将牙膏制做出来的时候了,敖浩仔细的回忆后世的牙膏,先从最早的开始。他清楚的记得最早的时候,自己所使用的牙膏是用金属软管装着的“冷酸灵”牙膏,后来再发展到塑料软管,至于成分就不是很了解了,种类太多,每个品牌都有些不同。

但敖浩相信这些不同的牙膏必然是大同小异的,不过这些现在他都做不到,只能从唐朝现有的条件着手进行改进了。

同类推荐
  • 混在夏朝

    混在夏朝

    因为一次意外,刘睿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在经历了迷惘和失望后,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他决心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 明末铁血新军

    明末铁血新军

    这是普通年轻人的明穿!这是每个平常人都可以找到的代入感!这是大叔和少年父子相继,铁血再铸大汉的闪亮光环!他们没有脑残的外挂厉害,却是坚定的一步步走来!诛胡虏,灭倭寇,征四海....从此我大汉民族再无遗撼!作者Q群:484969642欢迎添加交流!
  • 梦归江南

    梦归江南

    美丽的江南是她们多年魂牵梦绕想要回归的故乡。然而,黑暗的旧社会,动荡的老年代,给宫女和她们的亲人造成了决别之痛、回家无望、惨遭杀害、葬于异乡、家破人亡、同胞相残等种种惨痛的悲剧。只有在安定和平的新时代,才能给予宫女回归、团聚的美好梦想和心愿。同时,使人感痛和感慨百年中国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并歌颂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统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当客轮倾覆,蒋文蕙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酷似初恋的陌生女子;当他睁开双眼,自己的老婆竟然是李瓶儿。作为男人,心里是多么的纠结。请看他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陌生的大周杀出一片天空,携手红颜,泛舟中华。
  • 末夏风歌

    末夏风歌

    在平凡的岗位上平淡活着的关成瑜,因为一次同学的偶然邀约,巧遇绝世美女马舒凡,两人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河图石阵穿越到夏朝末年,面对历史“第一暴君”夏桀,他们将开启一段怎样的奇异旅程呢?
热门推荐
  • 尘世乱兮天下倾

    尘世乱兮天下倾

    原来他受尽千般苦楚只是为了刺杀一个人,却将心遗失...原来他寻找了十年的少年,最后却跟他刀剑相向...“月玖澜,凌落尘并非池中物,你切记不可束缚他,言尽于此,剩下的,自己领悟吧...”一语成谶,尘世乱兮...放不下,忘不掉,该如何....精彩片段凌落尘“QAQ完了完了,玖澜,我们身上没钱了。”月玖澜“那你想如何?”凌落尘“我把琴当了吧。”月玖澜“你那是古琴,是用来弹的,不可以当了。”凌落尘眼前一亮,“那你是同意我去卖艺了?”~\(≧▽≦)/~
  • 心理学与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动作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本书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 一代女皇拥天下

    一代女皇拥天下

    她,青瑶国七公主青瑶溪,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受着所有人的瞩目和宠爱,却因三公主争夺皇位被母后和父皇送去暮兰大师那学武艺;他冰封国大皇子冰封影,他,是她的二师兄,她,是他的小师妹。她,统一六国,他,相伴她左右。两人互相倾心,却未能做到最后!许下约定,来世,再续前缘......
  • 地下特工队

    地下特工队

    本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胶济铁路中段山东省八路军三支队十团特工队临淄益都的英雄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日本强盗与1938年1月初,占领山东境内的重要城镇和胶济铁路,临淄益都段的英雄儿女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炸铁路,炸火车,杀鬼子,惩汉奸,同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八年抗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曙光,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祖国的江河大地永恒,永垂千古。
  • 我欲骑天

    我欲骑天

    张小龙,来自地球,性情中人,渴望自由,一个厌倦了书山和题海的苦逼学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举笔骂天,只想发泄一下,结果却遭雷劈,离奇穿越到了异界,意外获得揭示人体修练奥秘的神秘功法,一不小心又收服了各种搞怪的神兽,比如笑天犬,加肥猫,竟然还有传说中的泥马神兽……修武道,炼神体,逆苍天,改命运,踩圣子,戏圣女,成霸业,灭神威。从此与众兄弟踏上绝世强者之路,因为只有强者,才能活得有尊严。天道不公,我便骑天。我欲骑天,快乐无边
  • 自然礼赞

    自然礼赞

    闲时幻想。神秘的自然之力从未消失。你守护它,它便守护你。
  • 林果飘香

    林果飘香

    本书以科学性为前提,以点带面,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适宜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果树是树木中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部分,木本果树提供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果和干果,世界水果中产量最高的柑橘、苹果、葡萄、桃、梨等,干果中产量最高的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枣等都是木本果树。这些水果和干果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为人类提供了维生素、氨基酸等许多必需的营养,同时成为农林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科普通鉴:林果飘香》带你了解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合理消费果树产品,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有很大帮助。
  • 最强降妖师

    最强降妖师

    青灵大陆人类与妖族混战,浴血三天三夜,最后人类降妖师团队取胜,他们将妖族残部往南驱逐到最偏僻的谯明山林之中,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很多年后,小妖们与原始土著人类混居而繁衍生息,群体越来越庞大,推举氏族首领尤牙与妖后的儿子独眼狻猊为圣上,建都鹿台,国号:南禺。另外一边,东方神域出现了一个名满天下的人物,英山。他左手持地图,右指画圈将青灵大陆人类的生活地域划分成三个国度:伊奇,天虞,太华。数百年后,天虞国发生惊天大案,圣主下令重排降妖师榜,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出现了个落魄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宁天!
  • 江山铁骑

    江山铁骑

    梦回春秋,书写一张盛世画卷。大人物小人物,是画笔。大故事小故事,是笔画。天地二字,是一张容得下任何颜色的白色画卷。陈石头要用情义二字,以中原儿女脊梁为笔杆,以浩然正气为笔锋,以大人物小人物故事为墨汁。书写四字:“如画江山”!
  • 雪球专刊第047期:牛市到底买什么?

    雪球专刊第047期:牛市到底买什么?

    每个人都抱着发财的愿望来到股市,但残酷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来给股市捐钱的。股市不是给老百姓发钞票的慈善机构,而是人和人互相抢钱的残酷战场。股市中执行的是狼吃羊的丛林法则,草原上永远是羊比狼多,而不可能是狼比羊多。绝大多数人都过度高估了自己的水平,都认为自己是狼,但一轮牛熊轮回下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