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700000092

第92章 拿下广宗

同样脸色凝重的高顺,带着五千陷阵营,悄然无声出现在了广宗城中,在一大座宅院中,高顺冷冷笑着,对左右士卒道:“派人将府邸的人全部看住,敢有出逃的,全部杀死。”

左右即刻下去布置,脸色未稍缓,高顺拿出怀中草图,铺在桌子上,在黑暗的灯光下,一点一点将草图标注的位置,全部记在心里,伸手将草图拿起,向着一点小火的灯伸了过去,哗的一下,那张草图慢慢的化成了灰烬。

等所有事情办好后,高顺向着房间中左右道:“你二人带上本部军士,随本将前去北城门,记住,一路不许声张,不许大声喧嚣,违令者即斩。”

二人知道高顺治军严谨,对士卒也是极好,从不打骂,相反对有的士卒还予以帮助,他二人也是在高顺的举荐下,才得以做上军司马的。

广宗城中,一批四千多人的汉军,借着月光,轻声出先在了北门下,相隔二里之多,清晰可见城楼上灯火同明,贼军林立,往来巡逻的甲士络绎不绝。

知道军情紧急,战机少有,高顺狠声道:“慢慢行到那灯光下,单化带五百甲士,先去打开城门,迎接主公大军进城,其余将士,随本将建功立业。”

守军将领早就睡觉去了,是名副将安排守夜,副将见白天汉军只在城下叫阵,未曾攻城,误以为汉军明天肯定会进攻,也早在城楼上睡下,养好精神,准备明天的大战。

就在城楼下,不足三百米处,高顺让弓箭手射死了城门下的守兵,带着四千多将士,借着月光摸到了城门下,又让单化带人去开城门,自己则带着其余将士,大喊着冲城楼上的贼军杀去。

贼军怎么也没想到,汉军突然从城中杀了出来,而且都摸到他们眼皮下,惊慌的贼军立刻对冲上来的汉军反击,杀喊声惊醒了睡着的副将。

单化带着五百甲士,解决了城门下的贼军,忙把城门给打开。

远在两里外的刘鹏,脸上浮现出一丝喜色,冷声道:“全军进城,会合高顺。”

黄忠领命当先率重铁骑冲了进去,后面的步卒和骑兵紧随其后,轰、轰、轰的地震声,不绝于耳。、

此时、广宗城楼上。

悍勇的陷阵营,已冲到上面,贼军与汉军相遇,顿时土崩瓦解,高顺沉着指挥,一波波的攻击,如那大海中的潮流,奔流不息。

嘶鸣的铁骑,踏着黄土大地,奔涌进了广宗城,嗷嗷的叫声、喧嚣的战骑,惊惧的贼军。

..........

天公将军府,已经病入膏肓的张角,嘴唇泛青,双眼无神,精神萎靡。

左右将汉军进城的消息报与张角,死神选中的张角,低声道:“逃.....逃去.....。”

左右看着张角说完这句话,手慢慢的落了下去,昏暗无神的眼慢慢的合上,一代枭雄就此辞世。

地公将军张梁的嘴巴张的很大,他不相信这一幕,自己那神人大哥殡天了。可左右下的心腹们,那哭声、那痛呼声,告诉他这是真的,大哥真的殡天了。

中平元年九月,一代人杰,号称大贤良师的张角,在汉军攻入广宗城时,重病辞世。带着他未完成的心愿入了黄土。

黄巾贼有十余万人,分布在东、南、西、北四城门各两万人,其余两万人驻守在天公将军府旁边,张梁带着心腹,装上他大哥的尸体,带着一万贼军从南门而逃。

北城门上,高顺指挥着陷阵营,向最后孤立的贼军冲了过去,一排排冷冷的枪矛,刺死了那城门上最后的贼军。

重铁骑按照刘鹏的军令,在城中到处放火,大肆喧嚣着,所过之处马蹄声,惊醒了早已入睡的平民,火把下那些贼军看见是汉军,忙扔了武器到处乱跑着。

金甲上那俊俏的年轻将军,带着步卒入城,见高顺已拿下北城门,嘴角之间露出一丝满意。

“传令下去,令高顺带陷阵营剿灭城内贼军,黄忠与赵云所部向分别在,东、南、西三城门的贼军进攻、如贼军想逃,就放他们出城。”追云马上,刘鹏傲气的神色下,冷冷的吩咐道。

“诺”。身穿锦衣战甲的太史慈,恭敬的下去传令。

“.........。”

城外汉军大营,早已入睡的皇甫嵩,听到外面的喧嚣声,急忙套上战甲,呼道:“何事吵闹?”

外面守卫的士卒,如实道:“将军,各营的将军在帐外求见。”

听是手下的将军,皇甫嵩套好战甲,道:“让他们进来。”

各营的将军听到皇甫嵩起来了,叫他们进去,急忙入内。等一众将领进到军帐列好队,骑都尉曹操率先道:“将军,刘将军已经攻破了广宗城,贼军大都从南门逃了出来,末将请求率领精兵,追击逃跑的贼军。”

皇甫嵩听闻刘鹏攻取了广宗城,脸色哗的一下变了,正色道:“虽然刘将军拿下了广宗,但是也让不少贼军逃了,你们就率领各营人马前去追击,务必将贼军剿灭。”说完冷着脸让众人退了下去。

广宗城中,十余万贼军除了北城门的一万多贼军被灭,其余的大多都外出逃了,人公将军张梁带着张角尸体是最先逃走的,十万贼军留在城里的不足四万。

杀声持续了一夜,随处可见零散的贼军被杀。

二日一早,清冷的广宗城到处都是汉军,那一排排被焚烧的尸体,宣示着昨夜的屠杀。

如今的天公将军府,成了刘鹏的府邸,大厅中的主座上,刘鹏笑着对一众心腹道:“昨夜我军攻取广宗城,子安功不可没,赏千金,封偏将,领步卒一万。”

俊冷的高顺,听到赏赐,起身正色道:“谢主公。”

同类推荐
  • 三国外传之龙胆赵云

    三国外传之龙胆赵云

    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一马能将万骑冲,唯有常山赵子龙!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赵子龙!面对猪一般队友和猪一般的对手还有那闺中少女、妩媚夫人、冰冷美人、寂寞皇妃……乱世狼烟,谁定江山!(搞笑,杀伐果断)
  • 还原吴三桂

    还原吴三桂

    描写吴三桂一身经历。披露历史真相。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后人更清楚的知道吴三桂的本来面目。所以编写了这个剧本。故叫《还原吴三桂》。在这之前人们对吴三桂及其历史事件的理解。是片面而模糊的……其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歪曲和隐瞒了历史真相。通过本剧人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更客观的认识吴三桂这个人……
  • 十六国的野人

    十六国的野人

    虽然两晋的历史讲完了,但是在讲南北朝的历史之前,我们还是需要讲一下夹在中间的那十六个国家的领袖。毕竟他们也曾经光辉过,不管结果如何,我只信过程。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 佞臣贼子

    佞臣贼子

    一个英雄辈出的朝代,一轴改朝换代的画卷,一段乱臣贼子的传奇。闹事屠狗辈,一脚入了皇城,风云十五载,天下终归李家。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祭祀之国:乱世鸾凤

    祭祀之国:乱世鸾凤

    前世一夜情人,今朝乱世鸾凤。神秘的古墓,消失的二十六号墓主人,“她”将她带进乱世中的禘社国,禘社国以祭祀者为尊,她却是尊枯竭之躯,“肉板”上的祭品这该叫她如何逆袭?“她”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她”是谁?他又是谁?一身儒雅的气质开口却是邪意荡漾:“姑娘既然有意投怀送抱,我岂能不来个成人之美。”一潭熔水,两个灵魂,及智慧与美貌,及才华与胆识,但却玩世不恭,重生至此,经历一遭乱世狼烟。
  • 葬魂墓

    葬魂墓

    坟墓乃是死后安详之地,亦是镇压之所。守墓人看守盗墓之人,亦是管理墓中之魂。
  • 《夜无伤的校园生活》

    《夜无伤的校园生活》

    弃文了。。。。。。。。。。。。。。。。。。。。。。。。。。。。。。。。。。。。。。。。。。。。。。。。。。。。。。。。。。。。。。。。。。。。。。。。。。。。。。。。。。。。。。。。。。。。。。。。。
  • 哭过就忘了也是一种幸福

    哭过就忘了也是一种幸福

    分分离离的爱恋,缠缠绵绵的相守。叶晴天在商场见到他的时候就芳心暗许,女追男的略虐略甜文。我尽量以平淡的文字做一个叙述者。
  • 碧海云天传

    碧海云天传

    他本是一个体弱多病的柔弱少年,机缘之下走上修真之路,面对一个未知,同时充斥着尔虞我诈,处处布满荆棘的修真世界,少年将会谱写出怎样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 感悟人生(白金版)

    感悟人生(白金版)

    一个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哲理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但不同的是,人生还不如弈棋,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再来一局的机会。生活中,许多事就像一张窗户纸,在没有捅破之前,你会愁眉不展,两眼茫然。当有人轻轻地告诉你答案时,你会若有所悟,噢……,原来如此。打开此书,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心结,就会一个又一个地被你解开……
  • 暗夜幽魅

    暗夜幽魅

    一个个证人的死去,错综复杂的案件!这到底是有人幕后操纵还是别有隐情?最终的答案请看:暗夜幽魅!~~~谢谢大家支持
  • 猎妖奇缘

    猎妖奇缘

    随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去打开灵异玄幻的大门,三清奇书,湘西赶尸,茅山古术,探古墓,挖古棺,玄妙阵法,寻五行,找八宝,符咒之术,奇门遁甲,占星卜卦,斗僵尸,杀小鬼,灭阴灵....等无数奇遇,路上的艰辛凶险惊悚恐怖灵异……一切都在《猎妖奇缘》。尽量的都写的比较详细供读者了解灵异玄幻世界。注:(本书有关的一切阵法,秘法,玄术,和灵异鬼怪一切叙述,请不要模仿,如有模仿后果自负!)
  • 大道神王

    大道神王

    一怒沧海破炼狱,枪指九霄傲万灵!我若颠倒满乾坤,天地俯首称作臣!一朝荒珠突觉醒,身化妖孽横天灵!幼年得荒神传承,十三年后逃亡觉醒,是命中注定还是因果偿还?天降万灵,席卷大陆,是阴谋还是图谋?且看云青枫如何一步步问鼎武道巅峰揭开一切谜底。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