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密谋
李肃心中暗暗高兴,继续鼓动道:“董公则不然,他敢讲他人不敢讲的话,敢言他人不愿言之语,敢负不忠不孝之名,敢当篡逆废主之罪。董公子心何其光明,董公子行何其磊落。”吕布道:“此话,虽闻所未闻,但似乎不无道理。然而,妄行废立,终是篡逆之道。”
李肃笑道:“自古以来,天下为有德者居之。今弘农王与天子,同事先帝之子。扶弘农王继承大统,又怎谈得上是篡逆呢?此其一。其二,听说先帝在位时,就喜欢弘农王,有意让他继承大位。是何后何进强行立嗣,以至铸成大错。董公此时,废天子而立弘农王,正是尊先帝之初衷,还陈留王之帝位,何篡之有。”
吕布放声大笑:“哈哈哈...,仁兄一席话,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呀!”李肃继续道:“贤弟,万不可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呀。如我之不才,在董公手下尚为虎贲中郎将。以贤弟之大勇大才,若依董公,必将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贵不可言呐。”
吕布道:“我欲从之啊,只恨无有门路。”李肃笑了笑,这才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一边打开一边道:“贤弟,请看。”吕布看到满满当当一袋子金银珠宝,可还是压住心中的激动问道:“这是?”
李肃道:“董公久慕贤弟大名,有意结交贤弟。这是董公特命我奉献与你的。那赤兔宝马原是董公宠爱的坐骑,也是董公特意赠于你的。”
吕布彻底激动了,董卓对他如此,心中难免有些不安起来。万一自己没有任何功劳,就这么过去。恐怕难以得到董卓的信任。想罢,吕布道:“董公待某如此恩重。”李肃立刻上前两步,继续道:“贤弟大名,董公神驰已久啊!”
吕布道:“董公如此厚爱于我,只恨我吕布寸功未立,无有晋见之礼啊!”李肃面色一变道:“贤弟,功只在你翻手指间呐。”吕布疑惑道:“哦?”
李肃道:“董公最想除掉的是谁,你该知道。只怕你,不肯而已呀。呵呵..。”吕布离开了自己的军帐,朝着中军大帐而去。丁原还卧床不起,看着吕布前来,不由开口问道:“我儿何事?”吕布却面色一变:“我堂堂大丈夫,安肯为汝之义子。”丁原一愣:“奉先何故变心。”
吕布那容他多言,一剑刺去,丁原直接就刺死。
随即帐外有人大喊:“吕布杀了丁刺史,吕布杀了丁刺史。”火光冲天而起,纷纷朝着吕布奔来。吕布大喝一声:“谁敢与我一战。”亲卫纷纷吓得不敢上前一步。两队人马,从左右两侧袭杀而出。带队的,正是张辽、曹性。
而后,吕布属下,魏续等人,也各自率领人马杀到。其他人,见主公已亡,纷纷投靠了吕布。还有一些忠义之士,举刀反击。被吕布等人,一一屠戮殆尽。
一夜大战,吕布大获全胜,带着大军朝着潼关,董卓驻地而去。在李肃代领下,吕布随同李肃,一同来到了董卓帐前。吕布手中提着一个布包,摇摇晃晃的步入大帐之中。将手中的怖包一掷,董卓便看到了里面的人头。
董卓激动的道:“哎呀,卓今得将军,如旱苗的甘露啊!”说着,假模假式的拜了下去,孙嘉捂着脸,有些看不下去了。“三国这些人,果然都是影帝级别的啊!那表情做的,实在是真实了。”孙嘉心中腹诽道。
吕布连忙将董卓扶起道:“董公快快请起,董公,快坐。”说着,扶董卓坐下。这才拜服道:“吕布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意拜为义父。”董卓哈哈大笑道:“我得奉先,正天赐英杰也,吾儿快起,吾儿快起。”
吕布声泪俱下道:“义父在上,儿从此以后,跟定义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助义父,共图大业。”董卓一把扶起吕布道:“吾有奉先,大事定成。”
董卓道:“奉先吾儿!”吕布答:“儿在。”董卓继续道:“我封你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吕布开心不已:“谢义父。”董卓继续道:“赐金甲锦袍,三日后,为父要会集群臣,再议废立。”吕布立刻表态:“儿愿意护从义父。”
董卓对吕布的表现非常满意道:“我命你带甲士千余人,待卫为父左右。”吕布答:“儿听令。”孙嘉已经受不了他们了,也懒得再去搭理几人。等董卓封完吕布,便定下明日返回洛阳的行程。几日后,董卓等人便抵达了洛阳。
而孙嘉,依然和飞熊军在一起,就是徐荣比较闷,比较无聊罢了。接下来,便是刘协上位,刘辩下台的节奏了。孙嘉返回洛阳后,告病不出,整日都称自己在战场上,染了病不欲见人。董卓的了吕布,也不在那么关切的希望,收孙嘉为将。
而后,董卓大肆在洛阳招募人马,从而挖到了华雄为他属下。而后笼络一众并州人马,等处理完军务后。董卓召集群臣,再议废立之事。在会上,与袁绍闹了一通,非常的不愉快。两边便不欢而散。袁绍大骂一通,便离开了洛阳。
董卓碍于袁家四时三公,不敢害之。不过袁绍走后,便无人敢开口说一个不字。董卓便一力将弘农王刘协推上了王位。而刘辩,被贬为陈留王。三日后,便身亡了。
洛阳,孙府。
孙嘉对着邓茂道:“邓茂!你将这封书信,交于司徒王允手中。切记,一定要亲手给王允。”邓茂点了点头道:“诺。”邓茂离去后,孙嘉又找来张绣吩咐道:“速速准备一番,随时准备离开洛阳。”
张绣也不多言道:“是,主公。”
孙嘉心中想着:“是时候了,只要搭上王允和曹操两人,到时候退路也会容易一些。”想着,便开等着邓茂的好消息。
王允府上,王允刚刚接到一封秘信。
原来是渤海袁绍寄来的信件,说了一番董卓弄权之后,便提议诛杀董卓。王允便借自己大寿,邀请群臣,正好议董卓之事。
就在此刻,一名家丁跑了过来。“老爷,门外有一人求见,说是有一封书信,要交于老爷。”王允道:“是何人?”家丁道:“当是左军校尉,孙大人府上家将。”王允一愣,心道:“孙嘉,不就是那个,追随董卓的将领吗?怎么,他会给我写书信。”
王允道:“让那人进来叙话。”过不多时,邓茂便扬长而入,见到王允见礼道:“小将邓茂,见过司徒,王大人。此乃我家主公书信,拖小的定要交与王大人之手。”王允道:“孙校尉,可还有什么事要说吗?”
邓茂道:“属下不知,主公只拖我带信。既然信既带到,某就先行告退了。”说完,转身离去。王允心中疑惑的拆开了孙嘉的信。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瘦金体的字,显得破有几番仙骨。
“好字。”王允赞道,这才看起正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某不才,黄巾乱时,居然救下国贼。今悔恨不已,只恨不得杀此国贼。嘉深只王大人乃忠君爱国之士,特书信一封,妄能与大人联手讨贼。嘉不善言辞,然讨贼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王允看完了孙嘉的信,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当信,还是不当信。“这个孙羽燕,到底是忠是奸呢?”王允自言自语道。
次日,王允借说,今日是自己的寿辰。邀请文武百官前来赴宴,其中也包括孙嘉。
今日的王允府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无数人都提着贺礼,前来道贺。当诸位入席,王允端坐上首道:“今日乃我诞辰,在座皆是朝廷旧臣,我,我,呜呜...”
“司徒华诞,何故发悲。”
“实不相瞒,今日并非诞辰,只因想同诸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惑,故托言庆寿。”听到王允一番解释,其他人纷纷道:“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啊!”孙嘉看着王允和诸人,又看了看身边的曹操道:“孟德,王大人,正是不容易啊!”曹操不理会孙嘉,只是继续观察者。
王允继续道:“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覆盖天下,谁想传至今日,竟要丧于董卓之手啊。”说着,王允带头痛苦起来,其他群臣跟着一起哭。
孙嘉看着,实在是没忍住,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而一旁的曹操也跟着孙嘉一起,狂笑不已。其中一名官员问道:“孟德、羽燕,尔等为何发笑。”曹操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岂能,哭死董卓。”
孙嘉道:“孟姜女是哭不倒长城的,诸位若只是在此地哭丧,那诸位请自便。某与孟德恕不奉陪。”那知道王允却道:“曹孟德,孙羽燕,尔等祖宗也食汉禄,今不思报国,反讥笑我等,是何道理。”
曹操正色道:“我非笑其他,而是笑诸位竟无一计诛杀董卓。”孙嘉也跟着起身,打算离开。王允冷哼一声道:“哼,你有何计。”曹操道:“某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之东门,以谢天下。”孙嘉附言道:“某愿同往。”
曹操笑道:“好,我曹孟德当日果然没有看错人,有羽燕之助何愁大事不成。”王允也走了过来,问道:“孟德有何高见。”曹操看了看在座诸位,王允会议。一把抓起孙嘉和曹操的手道:“来,随我来。”
说着,三人便在王允带领下,进入了一间密室之内。进入密室之后,王允居然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王允道:“请看。”孙嘉和曹操看了一遍,两人不免对望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笑意。
孙嘉道:“袁本初的信,写的倒也是慷慨激昂,只是...。”王允问道:“只是什么。”曹操接口道:“只是他,远远地避祸于渤海,倒叫别人从中取事,说来轻巧啊!”王允不耐烦道:“依你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