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
摩天大楼塌了,太阳却是照样升起,我们这些凡人还要继续忙碌。
马上要开学了,就要拿起放了6年的书本,重新回到课堂,重新学习了。都快30岁的人了,还行吗?那段时间我经常这样问自己,可是我还能有什么选择?难道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过那种衣食无忧,一眼能看到退休的生活?经过在德国一年的语言学习和生活,我继续求学的想法动摇过,有时候真地想回去,有什么不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说着自己熟悉的语言,干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没人把你当外国人!在这里一年多,外面的世界也算是看到了,真得是虽然精彩但也无奈!作为一名外国人,无论你怎样改变,说再流利的外语,举手投足再西化,甚至连头发都染成黄色,在人家眼里,你永远是外国人!那种反应在与你接触的第一瞬间就表现出来了,这不仅有文化上的原因,更是深层的本能反应。无论她是客气还是冷漠,在你们之间总会有那么淡淡的一层,隔着,感觉就是不一样,这点谁都无法改变,只有去适应,可是就算你能适应旁边的一些人,你还是要经常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陌生面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那种让人家另眼看待的感觉!舒服吗?可是不舒服又能怎样?是自己要来的,没有人逼你!无论当初是怎样的原因,既然来了,就不能后悔,就要学出点东西,不能冤此一行。虽然这么想,有时候还是觉得这是自找苦吃。
融入另外一个文化环境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说到这个话题头脑里马上浮现出下面的场景:记得有一次上课,可能是有的外国学生底下说话比较多,讲课的教授受到干扰有些着急,比较生气的说,你们那么远来到德国学习,就应该集中精力把学业搞好,坐在课堂上就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否则你们来这里干嘛,又没有人请你们来。
我虽然不是那些说话的学生里面的,但是听教授这样讲,心里也不舒服,脸上也是火辣辣的。因为同样的问题,如果是德国学生在课堂上小声讲话,教授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就是我认为的所谓内外有别,也许有个人的看法在里面,但是好多事情看起来是这样的。很简单的说,比如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犯了同样的错,按理说应该一视同仁,可是又有几个能做到?作为普通人,生活在国外普通的环境里面,接触的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才可以最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些。普通人不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遮遮掩掩的也比较少,有时候他们的话反映的就是最多数的普通人民大众的心情和感受。
记得我以前问过我的室友T,我毕业以后留在德国还是回到中国比较好?他意味深长地跟我说,还是回到中国比较好,然后没有更多的解释。其实我们的关系经过几年的相处可以说非常好了,他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我认为,他比我更清楚德国人对外国人的看法,他这样讲,肯定是为我考虑的。
其实外国人对来自于别的国家的人还是有一些本能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比较直接和原始。抛开文化传统的影响,因为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对外国人的看法和言行举止。但这个文化传统不是本能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先把这个因素抛开,就看一看什么样的是一个本能反应。比如说我们观察一个还不会说话躺在轮椅里的小宝宝,这个我在街上经常碰到。在很大的概率上,那些小宝宝看到我这样一个典型的东方面孔,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直盯盯的看,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一个陌生又新奇的面孔。小宝宝会有这样的反应,那么经受过传统教育的普通成年人,他们对外国人的看法一定会包含着更多的文化上的因素。还有一点,毕竟普通的欧洲人生活的环境里面外国人比例不是特别高,欧洲不是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相对来说欧洲人还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面对日益增加的外国面孔,他们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的好像有点远了,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把这个想法说完。假如说一个欧洲的农村里面,上百户人家。搬来一家外国人,大家也许会觉得很新鲜,但是如果搬来几十户外国人,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氛围都受到影响的时候,估计他们就不会觉得这是很新鲜很有趣的事情。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有,那些大城市里的居民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多少少也是有自己的看法,这个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各种媒体都有报道的。这个还是在一个国家之内,在城市之间,都还会发生这种现象。试想一下,在万里之外的其他文化氛围的国度里面,发生这种不认同或者多多少少排斥的现象,也就根本不足为奇。对于外国人来讲,融入在这个文化氛围里面,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从这个角度上讲,真正的移民,长久的生活在国外的外国人,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的一个综合因素,导致他决定长期生活在国外。即使如此,就算你把自己当成外国人,外国人也还会把你当成外国人。这句话有点绕,但是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就是,中国人算是比较温和善良的,即使长久不被周围的外国人接受和很难溶入,也还可以接受下来这个事实,随遇而安。但是有些人就不是如此,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和被接受,从而反过来来伤害周围的环境和这个社会,即使他们拿了所在国的国籍,在极端的情况下也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这个估计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在里面起作用了。这个话题真的是太大太复杂,在以后有机会会逐渐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开学前的一两个星期我就开始了准备,去找教授希望能免除一些课程,但是由于我在国内只是个大专生,在这里几乎是不能免除什么课程的,虽然有工作经验,可以免除一个实习,但是真正的考试课程,是不行的!只有一名教授说可以考考我,让准备准备,我仿佛是看到了唯一的希望,回到家关上门就开始了准备。这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呀,放了6年的专业书本知识,可不是说捡就能捡回来的,再说我当时在国内大学就没有学多少,又干了5年的实践工作,虽然和专业沾边,但都是实用知识,用不到多少理论,虽然工作中也经常写写算算,但那都是高中水平,连微积分都用不到,现在一下子要考我一年的基础理论课程,怎能不头痛?看吧,只有几天时间了,由不得多想,坐在桌子前,低下头,开始了重新学习,就从这里开始,我留学的真正专业学习生涯开始了,这一学就是4年!关着门在家里学习了几天,没日没夜地看资料,心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儿底,两三百页的讲义终于看完,这时同屋的T回来了,进屋他就说,这屋子里的气味怪怪的,赶快开开窗户透透气。几天都没有呼吸新鲜空气了!
明天就要到教授那里考试了,晚上就又通看了一便讲义,谁知道他会问什么,只有全部地看,试图多地理解,心里才会觉得有一点把握。到现在我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在走向教授办公室的路上,我浑身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不能控制,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烈的反应,是害怕?还是因为这几天休息不好,身体虚弱?我不知道,就颤抖着朝他的办公室走去,尽量地安慰自己,坚定自己,走到他的办公室时候,身体不再颤抖了。他很客气地和我握握手,让我坐下,拿出几张纸和一只笔,考试开始了,先问了我一个旋转向量的概念问题,我没有听清楚,他认为我没有这个概念,就问第二个问题,这次是磁通量的问题,实际上很简单,但是我是忙中出错,没有多想很快地按照最简单的情况给出了最简单的答案,他看看我,不再问了,说按照目前的情况,我还要学这门课,但是可以给我免除与这门课相关的2个学期的实验。就这样我起身告辞,满身疲惫,失望地回去了。
这就是我在德国的第一次专业考试,以失败告终!在以后的学业中,还有更艰难的情况等着,我只是不知深浅地一路向前,跌跌撞撞。现在回头看看,那是怎样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