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一日游——中法混血儿
似乎是事先安排好的,打工快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位漂亮妹妹说想去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游玩,邀请我同去,结果是,就在刚刚结束打工的那个周末,我们就踏上了开往法国的列车。
首先说说这位漂亮妹妹,见到她的第一面就是眼前一亮,端庄中带着一点野性,就像是养尊处优的一只猫,还有就是,她不是来德国留学的,而是进修来的,并且还利用进修的假期在一家公司当翻译,这工作要结束了,她也要放松一下。
清晨踏上了开往法国的列车,在穿越德法边界的时候,我们换了车,然后就上来了法国的司乘人员,看看我们的德国签证,微笑着点点头,很是可爱,就这么简单,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实际上,在欧洲的这些国家之间,边界检查是很松的,拥有一个国家的鉴证,便可以四处周游,很方便。我坐在车上边和她聊天,边看窗外的美景,十分的惬意,想想整个假期都在繁忙和劳累中度过,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随便出去走走看看了,感觉就像是一只飞出笼子的鸟。
中午的时候到了法国的斯塔拉斯堡火车站,全然陌生的环境,我们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能凭感觉顺着街道往前走,就在茫然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地冒出来一个法国人,衣着破旧,神情略带颓废,像一个流浪汉,让我惊奇的是,他和我们说中文!他问我们要不要导游,他能帮我们,还说他的母亲是中国人,看看他的样子,我们说喜欢自己随便走走,他就知趣地走开了。现在想想,当时真应该给他一点小费,因为他有我们的血统,看样子正生活在艰难之中。
写到这里,禁不住想多说几句,关于所谓的跨国婚姻和所谓的爱情,每每想起这位中法混血,我的大脑里就会构想出这样一个情节,年轻的中国女人,抵挡不住浪漫的法国男人的魅力,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但是,婚后的现实生活,让法国男人的浪漫渐渐消退,东方女子已经不再神秘,他开始留恋起身边的金发碧眼,直到有一天,他们以分手告终。那年轻的中国女人就和年幼的混血儿子相依为命,艰辛苦难的生活,使她忽视了对儿子的看管和照顾,任他流浪街头。少了父爱母爱的他,也就在无意识中贬低了自己的价值,任由自己落魄,并且认为,那才是他应该有的生活!
这是我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我听到这样的故事。
还是一位中国女人,寻着浪漫的感觉,嫁给了一位法国男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给他生了3个孩子,结果这场婚姻还是以分手告终。她独自带着这3个孩子生活,后来又嫁给了一位在德国的美国人,两个人的生活倒还算是平静,只是,每当这位美国人到她打工的饭店吃饭时,她会一文不少地收取费用,打折优惠都不给。也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我对她的这种做法不理解,我总觉得他们这种关系有点冷!每当看到她夹着寒风从冬夜中走来,皮包骨头的脸在交谈中绽放笑容,我都会怀疑,那笑容是不是真的。好了,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是甜是苦怨不得别人!只是那爱情,披着梦幻般的华丽外衣,有时候到头来却害人不浅。
回来说这次的法国一日游,我们看了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真得让我震撼了,就像是一座山,矗立在夕阳下,雄伟浑厚!别的景观就记不得了,总体的印象是,那里比较干净整洁。奇怪的是,都过了这么多年,那位混血儿还在我的印象中,虽然他只是闪现了一瞬间,但是那颓废落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也许是担心他的命运吧。
作为跨国婚姻的结晶,他有怎样的成长生活经历我们无从可知,但是跨国婚姻尤其是跨文化的婚姻,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要看清楚这一点,我们不妨先从同一个文化传统下的婚姻说起。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欧洲的离婚率比较高,比如说奥地利的离婚率基本达到了50%,就是说有一半曾经进入婚姻殿堂的人都选择了结束这一段婚姻。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在欧洲是这种现象,那么在中国离婚率是不是也很高呢?原因是不是也基本类似呢?在网上查了一下,中国的离婚率大概在30%左右,并且这几年是逐步递增的,有赶超欧美的趋势。到底是什么让离婚率提升的这样快?原因肯定很多,我就仅从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这一点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反映的很多内容: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生活习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好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两个生活习惯不一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比如:你要起床她要休息,你要吃饭她要散步,你要读书她要购物等等,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都是造成不合拍,摩擦和冲突的原因。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在这个好多年轻人本身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去改变自己的习惯来形成两个人彼此能够认同的新的习惯,根本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俩个人生活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抛弃自己原有的习惯,重新构建俩个人共同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大家所说的磨合期。但是习惯根本就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改掉的,因为隐藏在习惯后面的是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个性需求等的,尤其是个性这一点,说白了就是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正如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不仅有心理基础更有生理基础,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很早以前的国人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很早就有门当户对这一说法。其实抛去世俗的看法,门当户对基本上就是要求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在社会背景和生长环境,生活习惯上基本相似,这样就减少了在一起生活时候的摩擦和矛盾,从而使婚姻能够健康地维护和发展。很可惜的是,这个古老并且有效的方法,被现在的好多年轻人所不屑,在爱情至上的理论下,在荷尔蒙的驱动下,轻轻松松的就缔结了婚姻,然后在碰碰撞撞的现实中,头破血流地又走了出来。
尤其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更不愿意去委屈或者改变自己的个性来迎合对方,那么结果就是,融和不在一起就只好分离。这个也许就是现在离婚率比较高的一个原因而已。所以有时候就想:追求个性张扬的社会环境,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婚姻的稳定?个性张扬的人能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习惯的改变来达成一致,从而保持婚姻的稳定呢?如果不可以,即使是离婚,在下一次进入婚姻的时候,也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在反过头来看看跨国婚姻: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两个人,生活习惯的差距就更大了,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都有差距。如果当时在一起的时候,仅仅是凭藉所谓的爱情,那么,在以后的共同生活当中,这个所谓的爱情就会一点一点的被不同的习惯碰撞摩擦掉。一次又一次的不愉快,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一次又一次的合好,多么强大的爱情能够承受得住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一般人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平淡无奇,细水长流的,爱情的那一点魔力早晚会被这样的生活消失殆尽。如果在爱情消失之前,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还没有能够培养出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依赖感,那么这样的婚姻即使没有结束,基本也会是麻木的度日如年。
如果俩个人有了孩子,生活的重心也许会有所转移,因为生活习惯造成的矛盾被压制和忽略起来,凑活着在一起就成了很多人的无奈的选择,这就是很多人经历着的:为了孩子凑活着过。如果实在忍受不下去,等孩子大一些能够自立了,离婚也就是很多人的选择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生活在真正幸福的婚姻里面,这个基本上绝非偶然。可以这样讲,能够生活在幸福婚姻里面的两个人,基本上都是沟通的高手,善解人意并且责任心,适应能力非常强。能够在跨国婚姻里面幸福生活这两个人,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因为他们不仅逾越了个人生活习惯以及个性上的差别,更逾越了文化差异这一个很大的鸿沟,他们才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