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齐侯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意欲以此为由出兵高句丽,建立像唐秦侯李世民在吐谷浑的势力,在李建成和李渊妃嫔的协助下,李元吉得到了这个好机会,李元吉亲率大军,从唐齐侯国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东渡辽水以后,由于遭到高句丽的顽强抵抗,唐齐侯军在安巿城久攻不克,加之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兵马难以久留,只得班师。在这之后,唐齐侯李元吉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李元吉对此事踌躇不展,他的谋士建议他向大庸军团求援,如果驻扎在隋国和高句丽边境的大庸军团可以协助他们,他们一定可以一举击败高句丽。
唐齐侯李元吉派亲信前往大庸军团驻地寻求帮助,派去的亲信正好就是锦衣卫卧底,大庸军团军团长同意了李元吉的请求,协助他们击破了高句丽的防线,但是没有一直协助他们。在失去了大庸军团协助之后,李元吉独木难支,只得转攻为守,只是攻占了高句丽边境的郡县,战果不多,不过经过李建成和唐公妃嫔的包装之后,李元吉成了以弱胜强,力挽狂澜的传奇将领,完全去除了大庸军团协助的环节,大庸方面对此没有提出不同意见,不过对于李元吉,大庸军团可没有手软,李元吉由于后背完全交给大庸,答应了他们很多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将唐齐侯国靠近大庸部分交给大庸军团管理。
唐齐侯成功的欺骗了父亲李渊,李渊因此授予李元吉对出兵高句丽军队的全权管理权,并允许他在高句丽驻兵,事实上他只控制了边境的一些郡县。唐国内部两个新兴军事割据势力已经形成,分别是李世民控制的唐秦侯国、吐谷浑区域,李元吉控制的唐齐侯国、高句丽边境区域。新一轮的储君争夺战开始了,李渊看到儿子们为了唐公之位大打出手,一点不念手足之情,心力憔悴,他意味深长的对李建成说,希望你的两个弟弟能够好好辅佐你,让唐公国走向新的辉煌。
享年七十二岁的唐高公薨逝了,世子李建成继承唐公之位,唐秦侯李世民和唐太公李建成、唐齐侯李元吉间发生内战,唐秦侯军一路高歌,一直攻到唐都唐安城下,驻扎在隋国的大庸第十、第十一军团果断援救,使得李世民饮恨唐安城下,不得不退兵。之后,李建成不满李元吉拥兵自重,又和李元吉爆发冲突,好在李世民虎视眈眈,让双方没有扩大冲突,最终仍然握手言和,但是裂痕已生,双方关系下降,三方混战至此开始,李建成夹在中间非常难受,几次都被围困在唐安城,也多亏唐安城城高墙厚,加上大庸军团及时来援,让李建成吃尽了苦头。
乾正二十三年,唐太公李建成上书大庸皇帝,希望大庸军团可以入驻唐都唐安城城郊,皇帝派遣原来驻扎在隋国的第十军团前往唐安城驻防。同年,皇帝特使洪泽组织大庸军团在唐公国招募新兵,加上部分第十、第十一军团老兵,成立第十二军团-唐陌军团,派遣第十二军团接替第十军团在隋国的防务,第十、第十一军团的空缺由唐人新兵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