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C世纪中叶,观察B世纪的历史。
B世纪军备竞赛,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赛跑,同时也是一场各国国力和领导人治国水平的比拼,历史学和军事学界统一公认的B世纪最大历史事件。是这样开始的……是以一场战争作为开始的……
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都高度评价这场军备竞赛:一次不折不扣的世界大战,干掉多个伪强国,有效遏制战争发生同时也以超战争形式起到了战争作用,比战争这一古老行为更有意义、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的改变了国际局势和人类思维方式。
从今天的视角观察:那场军备竞赛是一场漫长的长跑,更是一场对各国真实国力和领导人治国水平的考试。对当时大部分国家来说,对这场考试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些国家的未来。
这里挑选两个具有独特显著代表性的国家,分别是萨克森温莎帝国,马森帝国。萨克森温莎帝国是这场军备竞赛和军事技术革命的发起人,后来世界各国参赛时仿照的正面典型;而马森帝国则是这些新军事技术的被动体验者,或者是受害者,不参赛不变革的反面典型。
B世纪40年代,整片大陆上最早实施了君主立宪和贵族议事会制度的萨克森-温莎帝国同样也最早的开始了军事技术革命,继而引发了整个中央大陆文明人国家的军事技术革命和B世纪军备竞赛。而这场军事技术革命的直接推动力就是这场赛前热身战争。
看一下参战双方:
马森帝国:古老而强大的东方国家,军力强大,外贸发达,主要财政来源于对外贸易,国内人民税赋负担低,民众生活幸福,有“东方伊甸园”美称。军事上,千年以来与北境西境蛮族交战,未有战略性失败,号称“东方不败”。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超级大国、最伟大东方帝国、日月神国。(新版《朽烂红木殿》的反面主角国家。)
萨克森温莎帝国:新兴殖民国家,中央大陆西部偏北岛国,科技强国,注重人文,尊重个人权益,广泛开拓海上贸易,因本土未受塔斯曼帝国野蛮入侵战争荼毒而留有大量资本。借助这些资本和技术积累,该国最早展开工业革命,从而成为公认世界最强国家之一。该国广泛开展全球征服殖民,海军实力有目共睹,是一个未加冕的超级大国。(新版《朽烂红木殿》正面主角,葡萄牙西班牙不列颠的伟大合体。)
两国之间的“考试”是这样开始的:
(A)阶段。判断题,打还是不打。
B世纪30年代末,因由来已久的殖民地划分和贸易纠纷问题,萨克森温莎帝国与马森帝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开战!!开战!!早在30年代中期,双方主流媒体就一再叫嚣战争。那些报道火药味十足,充满煽动气息。民间人士大都认为两国就要开战了,或许只是需要一个理由,一根点燃火药桶的火柴,两大帝国就能快乐的战斗到一起,来场痛快的搏杀。但这样的导火索事件发生过多次,火柴一次次扔到火药桶上,可是始终没能点燃战火。两边但凡渴望开战的伙计们每每嘘声一片。
这一时期两国高层态度:“不打,绝不打!”原因很简单,双方谁也没有做好准备。以突发事件为理由进行一场没有胜利把握的战争??这显然不是大国所为。何况对手也是同样体量的世界级大国,未必能赢,输了的话会很惨很惨,就算赢了恐怕也会两败俱伤。打仗可不是好玩的,这事谁都明白。
开战!!开战!!这叫嚣声依然在继续,更多的来自于军队。到了30年代末,双方的军队都做了战争准备,但却又都接到明确命令:“不许开第一枪。如果敌人开了第一枪,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规模内。”双方军队确实也多次发生冲突,但总是会有一方即使刹车,息事宁人。事件一旦有扩大化趋势,那某一方高层的stop命令就会越级下达,另一方也会领情面,“撤”。事后调查,这些冲突几乎都是无解或意外引发,并不存在所谓的“战前试探型武装侦察”。
这一时期两国高层的想法似乎也很一致:“一场很可能会弊大于利的战争,还是忍忍吧。放他一马又如何。”
可是忍字头上一把刀,一次次意外事件累加,终于磨没了双方高层的大度与耐心。
B世纪40年年初,双方高层再次未经会面协商即达成共识:“打打是必须的,但要控制规模,万万不可失控。”但战争一旦开始,太多事情都是无法控制的。战争规模失控恐怕在所难免。
B世纪40年月中旬,格曼半岛战争,开打了。进入B阶段。
(B)阶段。选择题,该怎么打,哪里打,大打还是小打,陆上打还是海上打。
这场小规模战争被视作“第一次B世纪洲际殖民地战争”的前哨战和导火索。
B世纪40年3月20日,在临近马森帝国本土的远东大陆南部殖民地格曼半岛,双方殖民地边防军又一次因边界问题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次马森帝国高层没有踩刹车,任由军队自由发挥,高层电令“见机行事,务必获得最大利益。”并从本土向这一地区派出了援军。但其它交接殖民地地区却未收到任何攻击命令,只是说“加强警戒”。很明显,马森帝国高层只是想把战争只限定在格曼半岛地区,用一次有限范围内的军事胜利向萨克森温莎帝国示威,争取将来在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
B世纪40年4月中旬,格曼半岛开打了。马森帝国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明显强于萨克森温莎帝国,马森帝国又就近调来援军,必然是全线进攻势如破竹。
B世纪40年5月中旬,马森帝国正规军就把格曼半岛的圣诺曼圣苏妮亚殖民军压缩到仅存的沿海军事据点——威尔士大棱堡。此处棱堡大概是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棱堡兼最大棱堡,同时也是个重要的贸易口岸,萨克森温莎帝国在此最早的据点,300多年间一直在修筑完善。棱堡内原驻有约2000名殖民军,再算上撤退至此的殖民地军事和武装平民,守军大约有5000人。城内还有约16000名平民和难民。棱堡难打,故围而不打,而且“围城有缺,网开一面”,放任守军海上交通,所谓人道,毕竟平民无罪,战争让女人走开。不过,收点人道主义救援通行费那是必须的。
萨克森温莎帝国眼见着那偌大的格曼半岛就剩下这个恐龙化石级殖民要塞了,不甘心那是肯定的。高层将领们仔细的看着地图,一遍遍的看地图……最终这些将军们达成了一致看法:“从地图上看,这地方距离马森帝国本土太近,我军无法进行有效反击。”内阁的态度:“那就只有放弃了。”女王萨尔曼莎一世做出了第一个抉择:“提出谈判要求。撤离军民。帝国放弃格曼半岛殖民地。”
为了对等威胁对方,争取有利谈判地位,萨克森温莎帝国皇家海军全部出击,全世界范围内对马森帝国商船实施抢掠作战。马森帝国国际贸易商人们苦不堪言。当年6月中旬,马森帝国果断提出和谈,时间定在6月24日,地点,某中立国某城市的高级酒店。这招果然有效。战争到这里也应该结束了。可是,意外发生了,一件小事或者大事,大人物的无耻之举,小人物的恪尽职守,巧合加巧合。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时间,6月21日,地点,威尔士棱堡外围防御阵地。
远方殖民地棱堡内,不用等女王下令,撤退早就一直在进行着,主要是撤离平民和伤员,人运往附近殖民地,再带回补给和武器、弹药。棱堡周边的战斗也一直在进行着,但只是象征性的战斗,更多的是交易。城内军民有时会单个出城与围城部队友好的进行商品交换,这里本就是个贸易口岸,各种商品都有,也包括女人的某种劳务。
6月21日上午7时左右,一名哭泣的年轻女子,疯狂奔向棱堡。她几乎没有穿任何衣服,她身后是一个衣冠不整的野兽范马森帝国军官。女人在逃命,军官在泄愤。就在棱堡前空地上,愤怒的军官追上了可怜的女人,将她放倒在地,那女人看上去很美,但一脸的恐惧悲伤。守军哨兵鸣枪,示意敌军军官适可而止,赶紧滚回去。可这敌军军官完全不买账,一副飞扬跋扈作派,两眼恶狠狠瞪着哨兵,解下脖子上的金链子,扔在地上,然后掏出配枪,将女人打死。哨兵们出于义愤,将这个军官乱枪打死。值班军官派出两个士兵,收敛了那个女人,顺便将马森军官的尸体也放在抬尸担架上摆正。大约半小时后,一大群马森帝国军士兵不顾一切的冲到城墙下,收走了那个军官的尸体。
事情具体真实细节已经无从查起,但马森帝国军官,无视警告枪杀平民在先,这是事实。只能说那哨兵做的很对。
在马森帝国的文化体系里,女人是商品;但在中央大陆国家,女人是人,是跟男人有同样权利的人。双方文化的差距造成了这种无解。军官扔下金链子,向哨兵示意:这个女人我买了。可哨兵看不懂,哨兵知道敌军滥杀己方平民必须要让他偿命。从双方各自的文化群落角度出发,双方都是对的。
当天中午,大麻烦来了,马森帝国军首次向守军开炮射击……接着,一直畅通的海上航线也被封锁了。次日,以“王者之师”自居,一直未骚扰平民的马森帝国军也开始在城外烧杀抢掠了。城外各处村落都腾起房屋燃烧的烟柱。
6月24日,谈判开始。
马森帝国提出一项必须条件威尔士要塞守军和全体为撤走人员全部交由马森帝国处置。萨克森温莎帝国当然是不会答应。马森帝国代表就直接说了实话:“要塞守军打死了我们皇上最喜欢的儿子,皇上说要城里所有人陪葬。这个条件你们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你们可以提出其他响应交换条件。”
“文明人绝不会接受这种野蛮人的无理条件!!”言罢,离桌而去。在萨克森温莎帝国看来,马森帝国这种“半文明半野蛮”人种的行为理念简直是匪夷所思,谈判不欢而散,战争就只能继续。萨克森温莎帝国皇家海军继续进行海盗模式作战。马森帝国又多次进攻威尔士棱堡,始终未能得手,只得在其他地区动手,殖民地战争全面爆发。此前计划中的可控局部战争已然失控了。
(C)阶段。多项选择题。全面开打,多种战役,多条战线,如何具体有所侧重,如何配置兵力,如何安排作战等等。
B世纪40年8月中旬,战争进入全面爆发阶段。原计划内,一场目的有限控制规模的战争,瞬间演变为全面战争。两国在所有可交战地域交战,还在于各自盟国交战,两国的盟国也在交战。在这些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海战和中央大陆附近战区,萨克森温莎帝国明显占有绝对优势,但在远东大陆战场,萨克森温莎帝国及其盟国却明显处于弱势,步步后退。在马森帝国大军的猛攻下,殖民地和盟国领土大批沦陷。到了这一年的11月月底,主要战场已成三点一线型布局。
两点:威尔士棱堡,斯普林城,科林港,三座军事要塞或要塞化城市。一线:伊洛娃河一线。
威尔士棱堡
B40年11月20日,马森帝国对威尔士棱堡已实施围困半年有余,这段时间不断攻城,日夜炮击,棱堡守军死伤惨重。攻守双方兵力对比已经是压倒性的差距:马森帝国正规军队数量至少在6万以上,按其编制估算在80000人左右,还有40多艘军舰助战。而当时威尔士棱堡内能战斗的原有守军只剩下有3600人,外加2000明左右新训练的武装平民志愿者。要塞内存粮只能再坚持两个月,到时即使棱堡不被攻克,守军和城内居民也将会饿死。
斯普林城
萨克森温莎帝国远东大陆铁杆盟友曼尼亚王国的首都,一座拥有一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在当时看来),此时已经被围一个月。城内守军十万,还有三十万军队在首都周边和其他地区机动作战。围城马森帝国军虽然只有10万人,但在整个曼尼亚王国战场马森帝国投入了100万军队,依仗绝对兵力优势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科林港
卢雅殖民地主要港口,兼首府,是一座海岬地区的棱堡城市,守军约1万人。围城敌军10万左右,另有50多艘各型军舰助战,协助围城。
伊洛娃河一线
卢雅殖民地守军,正规军、殖民军和武装平民共约30万人已经退至伊洛娃河一线,与20万马森帝国军隔河对峙,此处殖民地仅存一半。且因主要港口科林在敌占区,与本土海上交通断绝。
马森帝国似乎将获得全面胜利,萨克森温莎帝国面临的战局看似岌岌可危,但当时高层却不这么认为。萨克森温莎帝国高层对前线局势反倒是空前的乐观,普遍的乐观,萨克森温莎帝国的胜利即将到来。马森帝国却早就开始为军队供给不足和财政严重亏空而发愁了。马森帝国的攻势也已经到达了顶点,已经无法再扩大了。兵源,后勤都是个大问题。战场主动权实际已经落到了有大量机动兵力的萨克森温莎帝国手中。
就在这年的10月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卢雅殖民地外海海战取得了胜利,全面的胜利,也争取到了这一海域的制海权。制海权的丧失意味着,马森帝国已经无法经此这一海域攻击萨克森温莎帝国控制区,更糟的是卢雅殖民地马森帝国陆军完全依赖海上补给线,各种后勤供应即将断绝。此处分战场的战争主动权已经稳稳地落到了萨克森温莎帝国手中。在这之后,马森帝国又发动了两次卢雅殖民地海战,均已战败告终。帝国陆军已成孤军困旅。
三十六计军争篇,争的就是战争主动权。战争也就进入了D阶段,决战。
(D)阶段。问答题。决战,理论上的收尾阶段,但被收者并非无可救药,或可翻盘。
仗打到了这一阶段,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一方,频频向被动一方发起攻击,提出问题。被动一方只能疲于应对,解决问题或被问题打倒,直到最后战败……但不是所有被动者都注定要输,完全没有可能翻盘。被动者他们依然有机会赢,只要智有某种魅力加一点努力,依然可以重新获得战争女神的眷顾。或可来一次瓜尔卡那岛那种剑走偏锋,或可来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那种血肉磨坊。胜利女神只出现在胜利者的奋战之后。
第一次卢雅殖民地外海海战,皇家海军就获得一次压倒性模式的全面胜利。后世评述此战:一次伟大的海上歼灭战。
此次海战,皇家海军总共投入了35艘战舰,全部是蒸汽动力铁甲舰,确切的说是加装钢铁装甲的蒸汽铁甲舰,只是“船旁列炮铁甲舰”。一、二级舰5艘,三级舰14艘,还有原来上不了战列线的四级巡防舰16艘。
(早期铁甲舰按其发展历史可分为“船旁列炮铁甲舰”、“船腰炮房铁甲舰”、“船面旋台舰”、“露台旋炮舰”这四代细分舰种。)
此战,马森帝国共投入了49艘大型战舰,巨龙船主力舰3艘,战胜船标准战列舰26艘,.另有其他改装舰船10艘。这些参战舰只都是风帆动力的,也没有铁甲防护。古板守旧的马森帝国抗拒新军事技术,尚未在海军舰船上采用蒸汽技术。马森帝国海军认为给军舰加装钢铁护甲被认为是“对钢铁资源的浪费,会令木头军舰沉的更快”。整个战争中,马森帝国没有任何一艘作战舰只改装为铁甲舰。
这一时期的马森帝国远洋舰队实力超强。战前,通过紧急建造新船,改装原有船只,封存旧舰只再次服役等手段,马森帝国海军军力达到整场战争时期的峰值数,坐拥400余艘大型作战舰船。
同一时期,萨克森温莎帝国服役舰只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缩减。海军所属战列舰由战前的89艘减少到了65艘。缩减的舰只不是被击沉了,而是被派遣到民间私掠船队,配合民间私掠船对敌军航运和贸易力量进行全球性的打击。皇家海军只保留最优秀的战舰和人员。正是因为有大量私掠船队四面出击,进行非主要战场作战,皇家海军舰队才能集中主力舰队,以优势兵力打击相对分散的马森帝国远洋舰队。
这场海战的结果:马森帝国覆灭模式战败,损失战舰37艘,三艘巨龙船主力舰全部被击沉。而皇家海军损失却微乎其微,没有一艘军舰战沉。钢铁装甲很好的保护了这些军舰,以至于上不了战列线的四级巡防舰都敢于与对方战列舰对轰。然而,皇家海军广泛采用的新式弹种,米涅弹型穿甲燃烧弹,米涅弹型穿甲爆破弹,才是取胜的关键,尤其是各种燃烧弹爆破弹一起打出,令对方舰只舱壁被击穿,同时内部起火爆炸,这对满载火药的风帆战舰来说是毁灭性的。
B世纪40年11月起,为弥补大型舰只的损耗,造船强国马森帝国开始首次购买外国战舰,不计成本不设门槛的全球采购战舰,全力恢复海军原有规模,却忘记了战舰质量才是真正的决胜因素。在这新技术变革的时代,海军交战战术规则已经变了,而且买来的战舰依然与萨克森温莎帝国的新式战舰存在代差。
B世纪40年12月初,萨克森温莎皇家海军实施了对科林港和威尔士棱堡的解围作战,打通了两处被围要点的海上补给线。马森帝国军的重兵包围已经失去了意义,反倒给己方带来了巨大的后勤供给压力。更糟的是,来自海上的殖民地军队补给线已经被彻底切断了,陆路运输杯水车薪……12月下旬,萨克森温莎帝国伊洛娃河一线守军开始全面反击……
B世纪41年1月,萨克森-温莎帝国皇家海军决议朝全装甲战列舰队方向发展,并于次年开始试造前金属壳舰体新舰。马森帝国却依然在饥不择食的狂买木质舰体旧式战舰,其舰队规模甚至一度超过了历史峰值数。就在这一年,双方在全球各处展开大规模海战。两国海军在马森帝国附近海域又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海战。萨克森温莎帝国的蒸汽轮机铁甲舰一次次取胜。马森帝国的沿海港口城市频频遭遇炮击,海外贸易断绝,奢饰品和部分必需品严重匮乏,财政也濒于崩溃,朝野内止战声不绝于耳。这一年马森帝国唯一的胜利就是拿下斯普林城,歼灭了曼尼亚王国主力,但同时也陷入了民间抵抗运动的泥潭。马森帝国海军无法战胜敌军新式军舰已成共识,战败言论已是街头巷议,陆军士气也极度低落。情急之下,马森帝国孤注一掷、派出庞大的远洋舰队奔袭萨克森温莎帝国本土。一支拥有200多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航行在赌博的路上……他们对即将面对的敌人一无所知。
B世纪41年10月21日,著名的卡尔文森角大海战,最后的马森帝国远洋作战舰队VS萨克森温莎帝国皇家舰队本土留守分舰队,这是一次纯旧式风帆战舰的较量。国外买来的旧军舰“卡尔尼达号”作为马森帝国远洋突袭舰队旗舰参战。此前,用国外买来的军舰作为旗舰都是无法想象的,更别说是旧军舰了。马森帝国的大型舰只匮乏程度可见一斑。此战,双方参大型战舰只数量17:11,而后者却以少胜多。马森帝国舰队在数量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萨克森温莎皇家海军却拥有训练有素的水手和经验丰富的舰长。马森帝国的参战海军极度缺乏作战训练,当时的水手只有不到两成是经过真正作战演练培训的。部分海军军官作战勇敢但却不具备有效指挥战舰的能力,战舰虽众却一直是乱作一团,没能发挥出火炮数量的优势。战斗中,马森帝国舰队大型主力战舰有三艘战舰被击沉,四艘战舰搁浅被俘,另有十艘受重创,被击毙和俘虏者多达15000余人,而敌方皇家海军舰队却只有2艘军舰重创,相当于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此战,马森帝国旗舰“卡尔尼达号”遭受对方“艉射”,船体侧面也有多处被对方齐射击穿,严重重创,坐镇该舰亲自指挥舰队远征作战的帝国海军总司令张红帆阵亡。
这位司令的死似乎意味着马森帝国远洋海上力量已经彻底了失去战斗力。事实上,这次海战也确实葬送了马森帝国最后的海军远洋舰队、仅存的优秀航海人员和有经验的海军作战人员。这些都曾经是马森帝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标志物之一,如今却都已沉睡在海底。在这年年底,战争也即将终结。
B41年11月30日,萨克森温莎帝国远征军以突然袭击模式在马森帝国本土发起登陆战役,地点:距离马森帝国首都春明城仅有60公里的如月港,而驻守此地拱卫京师的马森帝国近卫舰队被全数歼灭。12月2日,远征军深入内陆,直逼春明城下。海军全军覆灭,陆军远在他乡,敌军兵临城下,京城守军只剩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只会参与各种阅兵检阅的礼仪型军队——皇家禁卫军。这支部队全军上下都是各地权贵和京城富人子弟,当兵只为面见皇上谋个出头。功利人花架子部队实战中能有多少战斗力?马森帝国自己都觉着这帮少爷们不靠谱。那时那地,帝国手里真的已经没牌可打了……
和谈,和谈,成为唯一选择。
B世纪41年12月2日,马森帝国提出停战和谈……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和谈早已不同于一年多以前的那次。
(E)阶段。结局。停战谈判,或许还会有对战败者的战争罪审判。
B世纪41年12月3日,马森帝国派出了史上最高规格的代表团携带礼物去萨克森温莎帝国远征军军营谈判……同日,各地马森帝国军放下武器……
次年3月10日,各处殖民地的马森帝国军缴械投降和遣返工作处理完毕,战争正式结束。
(F)阶段。影响。
公认的世界老大,最强大帝国战败了。战败者马森帝国走下世界老大交椅,此后只能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继续存在……对于胜利者,对于战后世界秩序,这个老大帝国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
此战后,萨克森温莎帝国赢得了“西方必胜”的荣誉称号,继而晋升为公认的全球性超级大国。战后该国海军走上了全铁甲主力舰队的道路。各个海军船厂停止新造木船开工,原有木质舰船全部分批次出售……
这次战争尚未结束,世界各国就被震撼了。确切的说,第一次卢雅殖民地海战,战果雷翻了全世界。蒸汽动力铁甲舰那强大的战场生存能力令全世界赞叹不已。多数人惊叹的同时,少数人却在思考,极少数人能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当时就有军事专家断言:“木质风帆战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铁甲舰海军时代开启!”
如果别人家有了铁甲舰,你家还在用木头船,会怎样?答案很简单,但后果却无法想象。
如果不想承受如此后果,那该怎么办?答案也很简单,要有自己的铁甲舰,自己的铁甲舰海军。于是乎,海军军备竞赛如火如荼蔓延开来。很快,整个文明世界的海军都变了,各国无不以建造和拥有铁甲舰为荣。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各国海军铁甲舰具体种类(舰船级别)爆发式增长,有自行创造研发,有购买他国仿制派生。这些铁甲舰以具体舰船级别划分总数累积多达上百种。舰船造型上各种前卫新创型、古典珍藏版、新奇脑洞型,种种设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毫无疑问,从那时开始,铁甲舰已经成为了海军进入蒸汽时代后的第一代海上霸主,大舰巨炮的时代也由其开启。
历史这样记载:B世纪41年,B世纪军备竞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