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
冬日厚厚的云层终于散去,太阳露出了它久违的笑脸。学校宿舍外的空地上,一冬的积雪已缓缓消融。
沐风站在宿舍窗前,透着厚厚的玻璃看着篮球场上灰黑的积雪化为污水,又被春风吹得无影无踪,直到露出平整宽阔的水泥场地,空无一人。
“可以打球了呢!”,他捧起放置在角落里,被珍藏了一冬的篮球,轻轻地吹落灰尘,又重重地拍了几下,转身,向球场走去。
“唰”、“唰”,篮球空心过网的声音沉闷而响亮,运球、起跳、出手,没有经过预热的身体在凉爽的春风里有些迟缓,就连原本信手拈来的动作经过一冬也变得生涩了许多,好在春日的阳光一点点将温暖透过衣服,透过皮肤,照到心里,这一刻,他的心,也有些暖意了。
一个人打球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但对于沐风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好,运球、投球,身体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动作都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下,以一种缓慢而有序的节奏进行着,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水泥地上则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影子,一如我们的曾经,再也找不到丝毫痕迹。
可是,一个人毕竟是孤独的,哪怕他再如何享受,他的内心也是渴望着情感与依赖的。
此刻,沐风原本冰冷的身体已经温暖了许多,带着略有些急促的呼吸,他靠着球场旁的木椅坐了下来,任由篮球从脚边滚向远处。他抬起头,微眯着眼睛望着耀眼的太阳,阳光在眼前留下一片看不透的幕布,像鲜红的布景下走来了模糊的人影,恍惚间,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阿风,你在看什么?”
回忆是让人沉迷的毒药,尤其是那些失而不再得的甜蜜,更像是一杯加了黄连的红酒,诱人的醇香下尽是绵绵的苦涩。
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六年前,我们都还很年轻的岁月。
水泉市繁华喧闹的汽车站前,一辆载满风尘的墨绿色大巴缓缓地驶进了站里,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宣告了终点站的到达。车门开启,蜂拥而下的人群中,一个瘦小的男生正拎着一个破旧的皮箱吃力地向站台的出口走去,他个子不高,留着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平头,一身普通至极却相当干净的灰色短袖和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裤套在他的身上,虽有些臃肿,倒也显得凉快,毕竟这九月份的北方城市实在是热得不得了。
抬起头,看了看悬在头顶的太阳,沐风更觉得口干舌燥得厉害,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在客车座那狭小的空间里,他昏昏沉沉得睡了好几次,也醒了好几次。颠簸的大巴里时而燥热难耐,时而被突然打开的凉气弄得寒意刺骨。沐风每次在座位上醒来,不是被热得汗流浃背,便是被冻得手脚冰凉,却偏偏窄小的空间里连腿脚都伸展不开,麻木的僵硬像窗外黑漆漆的夜色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他。
偏偏坐在他身旁的乘客又鼾声大起,如雷的鼾声像深夜里沉闷的击鼓声,震得沐风耳膜生疼,可他又不好意思弄醒身边的乘客,长途的颠簸带来了更多的疲惫,能睡得如此香甜倒也不失为一种福气,只是苦了沐风那本就脆弱的神经,常年来只能浅眠的他此刻更是没有了丝毫睡意,只能怔怔地望着窗外。
外面仍旧漆黑一片,连闪烁的星光都看不到一颗,唯一能看到的便是车窗上映着的一张模糊的脸和一个规规矩矩的平头发型,是的,这是他:一个大鼻子占去了所有目光的焦点,苍白而干涩的嘴唇紧抿着。这是一张极其普通的脸,一如极其普通的他!
然而,此刻,如果你可以看到他的眼睛,就会发现,这是一双平淡而清澈的眼睛,没有狡诈,没有淫邪,甚至在想起某个人的时候,还会迸发出异样的光彩和暖暖的温柔,也似乎只有那个人才会让他在这旅途的疲惫中感受到一丝丝安慰。他闭上眼睛,很快,呼吸变得平缓而均匀。
此刻,下了车的沐风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久才把僵硬麻木的双腿缓过来。
头一次来到这么大、这么陌生的城市,沐风心中突然没来由得一阵恐慌,这里的人虽多,却没有一个人是相识的;这里虽繁华热闹,却没有属于他的那一份。
沐风笑了笑,将心中涌现的自卑与渺小感压下去,仔细地辨别了一下方向,便向车站不远处的一个站牌走去。
沐风此行的目的地是水泉市的最高学府,也是这里最有名气的高中、、、水泉一中!这是一所相当著名的学校,也是近年来除了北京地区外,北大、清华升学率最高的几所高中之一。强大的师资力量加上每年经过严格筛选来的各地优秀新生,让这所学校备受世人瞩目的同时,也带给了能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的每个学生一种荣誉感,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虚荣心,只不过这种虚荣心是建立在相当高的分数之上的。
站牌上的车次不少,更是密密麻麻得标了不少的站名,但沐风还是一眼便看到了自己想去的那一站,不为别的,只因相比其他的站名,“水泉一中”这四个大字明显要比其他的站名大出很多,想不让人一眼看见都难!看来,名气响了,就连名字都跟着发福了!
这一站的线车是17路车,沐风仔细地数了一下,从这里到水泉一中,足足要经过二十个站口,而水泉一中的下一站便是17路车的终点站,终点站的名字倒是奇怪的很、、、旅馆区站!沐风看了一眼便没有再留意,而是站在站牌下,拎着行李等着17路车的出现。
等公交其实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尤其是看着眼前驶过一辆又一辆车,而自己期盼的那一辆却珊珊来迟,像裹了小脚的老太太跑着马拉松。
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17路仍然不见踪影,而头顶的太阳却愈加毒烈,沐风翻了翻自己的包,发现上车前带的水早已在车上喝光了,犹豫了一下,他只好忍着喉咙的干热,打算到了学校再说。事实上,站牌不远处就有着一个卖饮料的小摊儿,沐风掂了掂口袋里仅剩的一点零钱,纠结了一会儿,还是作罢。
他有一个很非凡的本事,那就是能忍!口渴他能忍着一天不喝水,头疼他能忍着听一天的课,甚至可以忍着一个月不洗澡,当然这是他以前的习惯,到了更高层次的学校,他自然不会再如此得“爱惜”自己的皮肉了!
苦苦等候的17路车终于来了,沐风吃力地将皮箱拖到了公交车上,随手将一枚一元硬币塞进了投币口,便向车厢后面走去。反正目的地还远着呢,呆在后面既僻静又不用来回动地方,何乐而不为。
扶着把手,安顿好行李,沐风站在车过道上,看着窗外的事物快速地向后退去,不禁有种时光错乱的感觉,仿佛前一秒还留在家乡,留在父母的身旁。
那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没有高大气派的酒楼宾馆,没有飞驰而过的名贵轿车,甚至连学校的教室都是最低级的配置,除去几十张简单的桌椅板凳,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承重墙了。这是一个贫穷的家乡,经常会从村里人的口中听到这样一个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始,沐风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直到有一次学校给他发了一个“三好学生”的证书,沐风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所谓的称号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上面对下面变相补偿的形式。沐风拿着这张证书,却没有一丝喜悦,在他眼里,这个称号应该是神圣而庄严的,而自己显然还没达到那种境界。薄薄的一张纸上,四个金色大字和鲜红的封面就像一张彩色的亮面纸,闪耀着刺眼的光芒。
那不是沐风第一次得奖,却是他得到的奖状中最好的一个。小小的村子里,连小学带初中都在村中心的几个大房子里。这是一所老学校了,听老人们说,这所学校从改革开放后就一直存在了,最初只有几间茅草房,后来被人推倒,又在上面建起了铁皮砖房,一趟房子足有五六个教室,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课,而现在已经有了五趟这样的房子,小学生和初中生也就被安置在了不相挨着的房子里,少了当初的混乱,多了合理的秩序。
这里的老师们也大都是村子周围念了高中、大学,出去见识了几年后回来的毕业生,外面的世界怎样,沐风不清楚,但从这些人的描述中,沐风隐约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是更大、更精彩的,也是更危险、更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又回到了村子里的原因。
有一个老师曾对沐风说过:好好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里不是生活的全部。也正因如此,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尽管没有父母的监督,他也会将所有的作业按时做完、做好。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一些文笔优美、寓意深刻的书,或许不会完全读懂,却向他描绘了一个与这里的生活不一样的世界。上了初中以后,从初一到初四,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不是班级第一,而是全年级,六个班,三百多人的第一!第一,似乎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也成了他的标志,每当同学们提起他,都会说道“大榜第一的那个”!第一,成了他的荣誉,也成了他的枷锁,初中四年,他几乎没有享受过在球场上驰骋的快乐,与同学们游戏的欢乐,陪伴他的只有厚厚的书本和小小的教室,父母从未监督过他的学习,但他知道,他们是欣喜的、快乐的,每当其他人在他们面前提起他,他们脸上的表情总是自豪而骄傲的!小小的他,为了父母和心中模糊的世界,将原本属于他那个年纪的好奇与顽皮深深地埋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