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三年春,也就是后世史学家称呼的始皇历三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足以震动山东六国的大事:秦王罢相。
秦国,咸阳城,太阳堪堪爬上东方远山,初春的微风荡起了轻尘,在由北穿南的渭水两岸上弥漫其橘红的土雾,苍苍茫茫地笼罩着整个山水俱阳的咸阳城。随着一阵鸡鸣在咸阳上空响起,沉睡中的咸阳城好似立即从沉寂中苏醒了过来,城内大道开始车马辚辚起来,市人也是匆匆而过。官吏们乘车走马,匆匆赶赴官署,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农户们也是背起工具走出了农舍,奔向了城外郊野的农田,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此时咸阳城内,各种民宅作坊商铺,业已早早打开了大门,街道上色人群无分主仆,都在洒扫庭除奔走铺排,操持着种种活计。在清晨红光紫雾中,质朴的老秦人们,或是交易几件事物,或是交头接耳的说事,完事后有各自匆匆的离去。当然如果靠近仔细倾听,就会明白,相遇之人相谈的话题都离不开这连日的红霾天气,蝗灾之祸结束不到一个多月,秦国在最近连日红霾,河山红颜,天地眩晕,怪异得教人心跳。
因为蝗灾之祸的完美解决,老秦人们对连日红霾虽觉怪异,却也没有了惊诧,相逢之间或多摇头一叹嘀咕几句,甚至话不多说便各自忙碌去了。当然也会有人惊奇的询问,天上下土也得有个来由,秦川青山绿水温润多雨,何方来得如此漫天红尘整日作雨飘洒?有信怪力乱神者便惊诧莫名回应,老哥哥你说,莫非秦国当真又要出事了?只因秦国近几年的国事多有飘摇,虽每次得以解决,然则因蝗灾之祸过去不久,就有此等怪异天气,老秦人们大部分虽然嘴上没说,但心中的却是多有阴霾。
“快去看了!快去看了!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南市坊口一个童仆一边从街中飞奔而过,一边高声大喊道,清亮急促的稚嫩嗓音一路洒落,市坊口正在相聚低头私语的老秦人们闻言纷纷愕然,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都不由的停下了自己手中的活计,其中一急脾气的老者更是高声急问:“什...什...什么?一字千金?小友把话说清楚再走!回来!!!”
可惜那童仆仿佛没听见老者的呼喊一样,自顾自的一个劲的向前跑去,旁边有人嗤笑出口,高声叫嚷:“大爷,那小碎崽子胡闹,你也信?我看呐,是那小碎崽子做梦还没睡醒呢?您老也跟着起哄,一字千金!?那我等还做活计甚?倒不如都读书认字去也!大伙说的是也不是!”
此人后一句却是摇头晃脑的对这走位人高声笑言,说完还未等周围人反应过来就自个儿哈哈大笑起来,顿时,市坊街道各商铺中的人都哄然大笑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尤其是秦国的老秦人比较务实,对于读书识字都是有些不屑的,认为与其花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去读书识字,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耕作,这是有社会因素决定的。另一边市坊的街道口,那童仆还是依旧边跑边喊,远远的传来其呼喊之声。
“南门悬赏,一字千金,大家快去看看啊!”
南市坊中的人们虽尽皆不信童仆之言,然而那童仆绕着南市坊的街道几圈跑下来,清亮急促的稚嫩喊声更是一路飞溅,让市坊中的人们渐渐的把持不定。有几个好事者先是拔腿奔向南门而去,而后商铺中的客户和商人们也都被带起好奇心,跟着前者去了南门,接着便是那些手中还有活计的仆役,胡乱的摆弄完自己手中的活计,将抹布往自己的肩上一搭,也纷纷追上前面的人向南门而去。不消片刻,整个咸阳城都开始骚动起来,其中尤以秦国官署的吏员与山东六国来游学的士子们最为兴奋,纷纷呼朋叫友的跑去咸阳城南门要看个究竟。
此时的南门可谓是车水马龙,呼喊声,议论声,纷纷不绝于耳,可谓是热闹至极,其中更是不时有半大孩童嬉笑玩闹之声。
从远处望向南门,只见咸阳城南门城墙上,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城门延伸到城墙楼道之处,足足两箭之地。木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白布,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最东边第一幅白布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贴着一张一平米左右的白纸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
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衣饰华贵的士子,不断高声地宣示着:“我等乃文信侯门下舍人,专一督察书籍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却是吕不韦听了李斯的意见后,决定效仿商鞅徙木立信,将整理汇编六卷书籍的《吕氏春秋》抄写于白布之上,挂于南门城墙之上,千金悬赏求错。放在后世这就是所谓的炒作,树立典型,使公众信服,这就是吕不韦让天下人,人人读得《吕氏春秋》的手段。此时,咸阳城中的人们如潮水一般聚拢于南门,南门城墙之下可谓是人山人海,如此旷世奇观比之商君徙木立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吕不韦却是早就想好了将要面对的场景,动用手中权力,调动咸阳城中的巡逻军队,划分区域,一早地就在此维护现场秩序,只见聚拢过来的人们被秦兵们有序的安排着,文人学士们被安排于最靠近城墙处前端,其后就是聚拢过来的老秦人,城墙下的大案前更是被秦兵们隔离出一条过道,却是为了方便改字之人通过。
然则现场虽有秦兵维护秩序,但终究人员太多,只能维持相对平和秩序,从护城河两岸边的大树上,挂满了半大的顽皮孩童;不远的土丘上的石墩站满了后面赶过来却又挤不进前面的文人学士可以看出,吕不韦终究是低估了人们的好奇心。主要还是老秦人务实,听见改一字千金悬赏,就纷纷窜缀着邻里那些读过书识得字的熟人过来尝试,更有甚者,哈哈大笑着撂过话来:“小子,平日里看的你读书识字,摆弄学问,如今机会来了。若有能事,改一字千金,足够你走遍天下,安稳度过下半辈子了!”
而后者也只能笑呵呵地回应:“老哥莫要说笑,相邦即出此悬赏,岂能轻易改得,若是老哥能改之,说不得让老哥娶百来个老妻了!”周围的人听了就是阵阵的哄然大笑之声,笑声不断飘荡在这漫漫人海之中。而人群中那些平时学文识字的士子们,却是有些忐忑不安,先不论其学识的高低,根基的深浅。
在老秦人看来,无论你做甚,就得像甚,平日里整天摇头晃脑,秉灯夜读,不事农事,被敬做有学问的读书人。现在关键时刻你若使不上劲,岂不是整日练武,上得战场却像个白丁啥也不懂,只会茫然的站在那里不会打仗,这样只会被人看扁看矮。
当然了,改得改不得,这我们得另说。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是文章,你就不可能一个字改不得,就拿作者来说,写一章小说,都要改好几次,即使后发布了,后面若有书有指出错误之处还要得改,不过如果是现代人改古代文言文说不定还真的不好改,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就是吕不韦对其编著的《吕氏春秋》非常的自信;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第二点:权势,当今各国谁不知道你吕不韦在秦国的权势滔天,你说赏千金改字,但也得看你改得改不得起,是否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或前途来赌注。
所以说,吕不韦这行为在被嬴政得知后,只能说笑其是自我炒作,更是为了彰显自己在秦国的权势,嬴政在得知后,更是在章台宫中大发脾气,见着东西就乱砸,吓得赵高哆哆嗦嗦的候在一边不敢说话。至于嬴政是真发火还是假发火,谁又知道呢?
却是那些站在城墙下的士子们,也先不管改得改不得,那些看的清白布上文字的士子们,纷纷高声念诵白布上的文章,更有一些小聪明者,跳出来站在高处对着周围的人高声大喊道:“诸位,在下自觉学识有限,想集众人之力改它一字,在下念他几遍,若能改得,赏金与诸位平分如何?”
“好!!!”那士子周围的人群轰然应诺。只见那布衣士子一回身,人海顿时肃静,接着那士子就指着城墙白布开始大声念了起来:“这是第一部八览之《不二篇》,文云: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彩!高论!!!”周围的老秦人就是一片应好之声。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只听的人群声若雷霆,轰然大吼,天地震动。
PS:作者比较惭愧,最近一个是淘宝店的发货,破损和遗失件搞的晕头转向,家里又开始推了厨房重新翻修,每天累的和狗一样,所以更新几乎就是三天一更了,对此,只能再次鞠躬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