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士绅的行动在东莞县造成巨大的震动,本来东莞县的居民觉得陈郑他们人少,军纪很好,没有什么扰民行为,都觉得是个好头领,但昨天剿灭十多家士绅,而且几家名声在东莞县有大大的善名,这让本来就萧条的东莞县城更加人心惶惶,一些居民开始逃亡,陈郑对此很不在意,现在广州城已经被围住了,广东省也是处处烽烟,自己在东莞好歹维持了基本的秩序,天地会的人可不是那么好相对的,逃不出广东或许就回来了。
对陈郑他们来讲,这次行动的收获让人笑得合不拢嘴,东莞靠海,大部分人都会做一些走私的买卖,加上何六攻占东莞后,因为他们的识趣捐给何六近千石粮食,并没有被勒索捐献,家产保存完好,陈郑共查找地契一百顷,粮食三万石,黄金一万两,白银六十万两,这些物资够陈郑坚持五个月都没问题了。
众人笑着合不上嘴,谈这次缴获后物资应该怎么分配,张海涛却朝陈郑说:“师帅,昨天共抓捕士绅十二家,连同家人共抓获三百二十二人,这部分人怎么处理啊?”陈郑笑道:“既然造反,那么主犯处死,处死方法就是让新兵见血,几个新兵卒,一个卒解决一次,其余的人,如果是长工、丫鬟的就对他们进行诉苦教育,争取加入到我们这边来,管家、小姐、公子哥呢,最近不是在给部队修屋子吗,就让他们去做几个月工,尝尝劳动的滋味,看看情况在说。”
张海涛说:“师帅,有一家人在县城的名声不错,他被抓后许多人都去县衙大牢求情,是不是分开处理?”陈郑不在意说:”是不是对周围人试点小恩小惠的,装模作样,照办。”张海涛苦笑说:“不是,此人在县城颇为正直,而且踢过烟馆。打过洋人,而且对县城人很少,免费办过学堂。何大帅在时曾求他出山,他直接拒绝了,但何大帅爱其作为,没有勉强他。”陈郑说:“想不到这东莞县也有个真圣人,把他带上来见见。”
等张海涛走后,赵鸿儒问:“什么是诉苦教育?”陈郑说:“大家造反为了什么?”旁边人说:“杀豪绅,均贫富。”有的人说:“不纳粮,不交税。”陈郑严肃说:‘大家认为可行吗?均贫富,有的人懒,有的人勤快,懒的人说我应该与勤劳的人得到一样多,你们愿意吗?还有,不纳粮,不交税,如果你们过日子产生纠纷,需要人裁判,需要官府出面,洋人欺负我们,需要安排当兵的抵抗,那么,这些官府的人俸禄从哪里还,难道需要人义务做这些事吗?”众人都沉默了,陈郑看着大家说:“有些人想,我们造反的原因是受官府,受着清妖的欺负,但是我们是不是造反成功后就要欺负别人呢?”众人摇头。
“那么,我们造反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规则,只要你去劳动,你就饿不死,官府是什么,官府就为百姓服务的,老百姓交税就是为了给官员俸禄,让官员给大部分百姓做事的,为百姓服务,可是百姓不明白,认为被当官的欺压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诉苦就是要所有人都明白,当官就是要为百姓服务,这就是诉苦教育?”
外面突然有人叫一声:“好,民为本,社稷轻之,看来这反贼还不是坏到极点了。”
这话犯了众怒,王大锤出来,直接把一个人提着领口举起来说:“哪来的鸟人,竟然敢骂师帅。”那人蔚然不惧,虽说被举在空中,仍稳稳说:“在下大清东莞县秀才常玉,听闻有人谈论民为本,知道反贼良心还未坏,心必存善念,特发出感叹。”接着又叹道:“可惜身为反贼,但浪子回头,也是一桩美事,不如效忠朝廷,也比日后剿灭尔等要强。”陈郑笑着让王大锤把常玉放下来,说:“常先生看来是个明白人,知道常先生是个儒生,尊孔夫子吧。”常玉说:“不错,在下家中拜孔子先师像,不过陈头领这是何意,难道也要诋毁先师吗?”
陈郑装模作样地说:“我们不诋毁,我们也要拜孔夫子,毕竟是千古圣人吗,现在到时间了,我们先拜。”然后拿出孔子画像,其他人不解,但陈郑还是让众人随他拜孔子像,常玉也要拜,陈郑拜拜手,说:“我们拜完之后你在拜。”拜完之后,陈郑换一张画,摆手让常玉过去拜,常玉过去正要拜,突然愕然看着前面的画像,对着陈郑说:“这这,”陈郑感慨后世一句网络语:“崖山之后无中国,煤山之后无中华。”
指着孔子说:“同样的一个人,说的话都一样,只是发型不同,你自己看着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