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委会里走出来,林起看着手中的银行卡,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咬咬牙又深吸了一口气,稍微的平复了一下心情,林起便快步向家里走去。
“晓睿姐,我回来了。”还没进门,林起便迫不及待的喊道。
“回来啦?喝口水歇歇气,饭快做好了。”厨房里的女人头也没回,继续炒着锅里的菜。
望着厨房里那个清瘦的的背影,林起不禁鼻子一酸,自己欠这个家的实在是太多了。
饭桌上
“姐,开发商说最好在一个礼拜内搬出去,一会咱收拾收拾,你跟我一块去省城呗。”林起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菜,一边说道。“咱也不着急买房,先凑合租一个,反正也不一定住的长久,省下的钱你还可以做点小买卖。”
“嗯,你慢点吃,别着急。”赵晓睿低着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如果妈能再坚持几天,说不定病就能治好了。”
时间就好像停留在这一刻,回忆如同无数根细小的银针,刺挠着两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林起是一个孤儿,林翠珍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那是十八年前的一个夏天,最普通不过的情节,早起上班的林翠珍赶在路上行人多起来之前,在马路牙子上捡到了被包的的严严实实的林起,当时赵晓睿也不过刚满月没多久。母爱泛滥的林翠珍也是没多想,便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赵启刚是一名修车匠,也修不了什么大车,平日里也就补补胎,给自行车打打气,能修的最大不过是摩托车,问题太大还没辙,没办法,没那技术。好在那个年代骑自行车的人也蛮多的,挣个力气钱。今天生意比较冷清,赵启刚蹲在马路牙子旁边,抽着烟,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再看看快要见底的烟盒,这个烟,干脆就给戒了,得给女儿存点学费,可不能让她想自己一样,卖力气!
眼见路上行人越来越少,赵启刚边收拾收拾了工具,哼着小曲,蹬着小三轮,迫不及待的回家,打算赶在晚饭前,逗一逗女儿。可这一进家门,赵启刚就傻眼了,不过也是。平白无故多一儿子,得谁谁不傻眼?
饭桌上的饭菜一点没动,两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林翠珍知道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自己不该瞎操这份心,大气也不敢出,生怕赵启刚不愿接受这个孩子。
赵启刚闷在桌上,一生不响的抽完了烟盒里的最后三根烟,想要再掏时已经见底了,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林翠珍觉得机会来了,便说道:“烟没了?我这就给你买去,你先吃饭。吃完饭咱再商量。”说着便解下了身上的围裙。
“还是别了吧。”赵启刚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本来我还想,我这烟,怎么着也慢慢给戒了,得给闺女攒点学费,没想到今天又多了个大胖小子,现在看来,这酒也得戒!”
林翠珍没想到赵启刚能答应的那么快,手中抓着围裙左右摆动,一时激动的竟不知道该放到哪好。
两口子吃完了饭,收拾罢,便坐在两个熟睡的孩子身边,怎么看都是一脸的喜爱,往后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苦,但绝少不了生气。眼下赵晓睿的名字已经起好了,林起可还没起名呢,两人都没什么学问,琢磨半天也想不到什么好名字,就连赵晓睿,也是居委会的张大妈给起的。赵启刚索性当了一把甩手掌柜,对林翠珍说道:“闺女跟了我姓,儿子也是你捡回来的,就跟你姓吧!”说完便去洗澡了。林翠珍也不愿费这脑子,张大妈也是个热心肠,都麻烦了一次,明天也不介意再麻烦一次张大妈。于是就有了林起现在的名字。
之后的日子就大可一笔带过了,林翠珍一个人背着两个孩子从襁褓到蹒跚学步。再大些两人要么陪着爸爸修车要么陪着妈妈扫大街,直到上小学。日子虽然紧凑,也确实自在。
到了两个孩子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也不记得是星期几,赵启刚有点感冒,早上起来吃了药,便晃晃悠悠的骑着小三轮去出摊了。也就是那天,出了事。
肇事司机找到了,也赔了钱,司机也就是个帮忙送货的,能赔的不多,五万块,是这个司机的家底了。对这个家也是一大笔钱了,可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呢,家里就剩一个干活的了,这笔钱,又能花多久呢?
后来初中毕业,赵晓睿成绩因为成绩不好,没能考上高中,上私立的又是一笔钱,林起却考上了当地一个不错的高中,而且因为成绩优异,减免了大部分的学杂费。本来赵晓睿打算不读了,出来打工挣钱,这样家里的条件就会慢慢好起来。林翠珍咬咬牙,还是决定把女儿送去读中专,好歹多会一门手艺。再后来,林起高中毕业了,也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赵晓睿也中专毕业,能出来工作了,家里的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林翠珍却病倒了。
料理完林翠珍的后事,林起也不打算上大学了。毕竟家里也没了那个闲钱,还欠了街坊邻居一笔债。可谁曾想,他们所住的这一片老城区,被划做了开发区,托近几年房价上涨的复,拿到的拆迁补偿金,足足有一百多万。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禁让姐弟俩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也禁不住想起了林翠珍那被病痛折磨着却强拧出的笑容。倘若能够在坚持几个星期,说不定就能治好。
姐弟俩打算今晚就开始收拾,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最多明天再收拾一天就差不多了,后天挨个把街坊们拜访一下,感谢一下街坊们的照顾,顺便用补偿金把家里欠的钱给还了。大后天就出发去省城,先把房子给租好了,有个落脚之地,赵晓睿也可以早点找到工作,有了这笔补偿金,林起也可以继续上大学了。日子,还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