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看时间还早,就想在校园里走走。莲儿上高中后,我也多次来过明德中学,但都是办完事就走,一直没有在学校里好好转转。
明德中学是市级重点中学,校名大概取自《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寄予了学校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办学宗旨。校园里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这里解放前就是一家书院,抗战时期一些名人曾寄居于此,给学校积淀了不少文化底蕴。这几年学校又有很大发展,修建了运动场、图书馆、实验楼等,各种崭新的建筑掩映于绿树间,使校园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
明德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省都很有名气,市里每年的高考状元都出自这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也稳居全市第一。因此能够进入明德中学读书,不仅学生们都很自豪,家长脸上也有光。
校园深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概就是那旧时的书院。书院木门紧闭着,我不便推门进去,就绕着院子看看。书院围墙上有青砖砌成的花窗,透过花窗往里看,院子里藤蔓缠绕,屋梁上雕梁画栋,显得肃静而神秘。房屋的门像聊斋里描绘的那样虚掩着,里面透出些黄亮的光来,在那影影绰绰的灯光深处,仿佛能看到古时长褂巾冠的莘莘学子,听到久远传来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
陆明伦校长说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表明他对这一传统选人制度的尊崇。可在我过往的印象里,科举是封建社会酸腐没落的代名词,也是人们经常嘲讽和批判的对象。还记得初中课本里有篇课文《范进中举》,讲的是明朝屡试不中的老秀才范进,54岁时中了举人,惊喜地叫了声:“噫!好了!我中了!”竟然一下晕厥过去。还有鲁迅笔下的文人孔乙己,穷困潦倒得靠偷书过日子,还狡辩说“窃书不算偷”,面对几个馋嘴的小孩,他数着手里的茴香豆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幅形象让我和同学们调笑过很久。即使是人们喜欢的爱情故事《西厢记》,我印象里也是那书生张生,进京赶考途中不务正业,爬墙求欢演绎出的一段风流韵事……然而,时代变迁,人们的历史观也多元化,陆校长的话也许不无道理,科举能够延续上千年,自然有其内在的生命力。
回到家里,天色已晚,尽管给家里打过电话,说晚饭不用等了,可莲儿妈还在等我。吃饭时,我向莲儿妈讲了家长会的大致情况,末了说:
“我问过贺老师了,莲儿学习很刻苦的,就是学得有点呆板。上次考试成绩又掉了一下,在班上排到了29名,年级排到了700多名。依她现在的成绩,发挥正常可以上二本线,上重本线的可能性不大。”
“读个二本可不行啰,怎么才能考上重本呢?”莲儿妈认为自家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不考清华、北大就算了,可至少应该读个重本。“是不是该给她请个家教,一对一地辅导。”
“贺老师不赞同课外补习的,他说高二后学生时间本平就很紧张,能消化好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差不多了。”
莲儿英语和数学差一些,也一直在校外补习。但补习效果却不好说,成绩升了说是补习的结果吧,不补习它也升,成绩降了说是没补习的原因吧,补习了它也降。我想贺老师讲的是对的,但家长们都习惯于送孩子补习,哪怕花钱打水漂,心里也要安稳些。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让莲儿就读个二流学校吧。”莲儿妈有些着急地说。
“那怎么办?凉拌!”我本来心里就有些郁闷,听了一搁筷子,有些无奈地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那块料,我听说到了高三,男孩子后劲足些,女孩子能够稳住现有成绩就不错了。”
“可你总得想想办法呀。”
我能有什么办法?孩子从小到大,许多事情都可以帮,可高考这事儿,父母怎么帮得了呢?我只有敷衍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
话是这么说,可莲儿高考是件大事,当父亲的怎会不着急?我以前对莲儿的学习管得少,总认为时间还早,莲儿学习自觉,成绩会上来的。可现在高考一天天逼进,火石就要落到脚背上了,莲儿的成绩还是这么个样子,怎么才能帮她提高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呢?
我忽然想起毛主任的话,莲儿有画画的爱好,能不能去参加艺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