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五十八人,俘获一百一十三人,缴获各种兵器三百多件,这一仗真是痛快!唯一的遗憾,便是让于青龙跑掉了。”牛璜浑身是血,来到萧川面前报喜。
“大哥辛苦。那于青龙有勇无谋,不足为虑,跑掉就跑掉吧!”萧川淡淡一笑。
“俺服了你啦!只是略施小计,就将叛军打得哭爹喊娘。黄副将,刚才你不是还怀疑俺兄弟的能力么?还愣着做什么,快点来赔罪。”牛璜可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黄副将怀疑自己兄弟,就跟打自己脸一样。
那黄副将深深施了一礼,满脸羞愧:“萧公子,黄某小看了你,是我不对。有什么责罚尽管使出来吧。”
若是按照萧川原来的脾气,肯定会找着黄副将的晦气。不过他深知,此人毕竟是将军,而自己不过是仗着牛璜对自己的信任,才能对他们指挥自如。面子事小,说不定将来自己还有求到人家的时候。所以他连忙放低姿态,抓着黄副将的双拳笑道:“说的哪里话?黄将军心直口快,何错之有?再说,在下其实对自己指挥作战,也没什么信心,这种赶鸭子上架的事,以后万万做不得了。”
“哈哈哈哈。”众人一起大笑起来。
那黄副将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既然萧川肯卖他面子,心中那一丝芥蒂,终于也烟消云散。
“咱们这边伤亡如何?”
“伤了七人,不过都是轻伤。由于叛军没有想到俺们会从后面杀出,一个个只忙着逃命,根本提不起反抗的勇气,任由俺们宰杀。另外一个重伤的,还是自己不小心,跌进了山坑里面。不过,执法队却斩杀了五名临阵脱逃的蠢货。”
在牛璜这样一个二百五手下,临阵脱逃并不奇怪。萧川暗中观察,经此一场胜利,军心士气也开始稍有起色。一支军队的荣誉,必须建立在卓绝的功勋之上。想要让这群平日只知混吃等死的军队成长起来,必须经过铁与血的洗礼和锤炼。
“第一仗已经结束,军心渐渐可用,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最关键的。”萧川沉吟着,郑重说道。
“贤弟你有什么计划,尽管说出来,俺鼎力支持。”
牛璜拍胸脯保证。
“有几件事,需要立刻着手。一个是收拢四散的官兵,重新整合编制;第二个是劝降俘虏,加入军列以充实实力;第三是贴出安稳人心的告示,防止更多人被叛军裹挟;第四是向朝廷求援……”
萧川一口气说了七八个棘手的问题。以前看穿越小说,看到那些穿越前辈们进入军伍,只要能打,吼两声,陪着骄兵悍将们骂几声娘就可以搞定,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统御军队,粮草、军心士气、作战计划甚至安营扎寨都有着做大量工作,而牛璜对这一切完全一窍不通,一切都要靠萧川维持。
“这些黄副将最擅长。喂,黄副将,俺兄弟的话你都听明白了么?快点抓紧去办。”牛璜挠着后脑勺道。
“前面几样还好说,只是《安民告示》如何写法,请萧公子指教。”黄副将掰着手指,盘算了一番。
“安民告示的写法,不需要‘之乎者也’地拽文,越通俗越好。主要阐明这么几点:其一,减免开封府三年赋税,朝廷几个月前,曾颁布过这一份命令,只是后来被秦知府私压了下来,所以不必担心朝堂那边的反应;其二,晓谕万民,朝廷已从江苏、陕西、陕西、两广及东北等地调来铁骑四十多万,围剿叛军;其三,朝廷军队坚持‘祸首当诛,胁从不论’的原则,但凡肯弃暗投明的百姓,全部都将获得赦免……”萧川唯恐有所遗漏,经过一番仔细推敲,一一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
黄副将每听到一条,眼睛就明亮一分,到得后来,双目释放出璀璨的光芒:“萧公子大才,黄某望尘莫及。这一共虽然只有区区三条,但每一条都当得上十万大军。古人有言,诸葛亮三计安天下,萧公子恐怕也不遑多让。”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如果说一开始他对萧川还不屑不顾的话,听了他这般环环相扣的计谋,已经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这分明是只有身经百战的老将,才能说出的话。
“兄弟,你说的四十万铁骑是真的么?这事儿我怎么不知?”牛璜赶紧问道。
“当然不是。这只是我的一番诳语罢了。不过普通百姓,并没有多少分辨能力,再经过口口相传,只会以讹传讹。到时候我们说四十万铁骑,说不定已经变成了百万虎狼之师了。这叫打宣传战。”
萧川对牛璜的智商,越来越怀疑,这家伙小时候,脑袋是不是被驴踢过?
“可是,我们该怎么进城呢?”
黄副将问出了一个现实性问题。
毕竟现在城池已经落入叛军之手,如不出意外,官兵只要一靠近城墙,就会迎来敌人的枪林箭雨。
“这个容易。挑几个机灵点的士卒,装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混进城去。再不行,就趁夜翻墙入城。以我估计,以叛军的兵力,并不足以守住城墙的每一寸地方,仔细观察,总能找到破绽。”
还有一点,萧川并没有说。
这一切,其实都建立在叛军没有足够统兵经验的前提下,如若换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对手,翻墙入城的计谋恐怕就很难实现了。
“好,我这就去办。”
黄副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后,急匆匆离开。
萧川暗中观察,发现这黄副将在治理军队方面,还是颇有些章法的。不过,这点章法,最多只是让兵卒不生事端,想要更进一步,却是不可能。毕竟,开封虽然是大明朝第三大繁荣的城池,可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事,士卒的训练和将帅的能力,都有很大的问题,只能慢慢调节。
“累了吧,快来休息一下,我考了一只红玉,来尝尝,挺香的。”张妙筠拿出一个丝巾,替萧川擦去额头上的汗珠。
“红玉?”
萧川看到篝火上插着的食物,恍然大悟,这分明就是地瓜嘛!不过,似乎乡间也有称呼为“红玉”的。
明朝末期,由于解禁了海商,并不缺乏对外交流。许多产自美洲的土特产,已经流入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市场。仅萧川这几日见到的,就有玉米、地瓜甚至长得奇模怪样的羊驼等物,这是大开眼界。
“来,你也吃点吧!”
萧川的大手在张妙筠的脸上轻轻一抹,擦掉了那里的一丝灰点,让她这样一个千金小姐,替自己亲手烤地瓜,想想都是一阵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