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一个全新的国度,居住在一个全新的城市——这在顾水树心中所引发出的新奇感,很快便被无法抵挡的“无聊”给替代掉了……
她的法语水平很够呛,根本无法流畅地表达心中所想;不能与人顺畅交流,也就让她失却了引以为豪的交际能力。在法国学业并不繁忙,她因而拥有了充裕的课余时间;而法国的店主们似乎也同样拥有着非常充裕的业余时间。所以,顾发现通常自己逛商场的时候,总是会很碰巧地就遇上店铺打烊的情况……
在国内的时候,娱乐项目充沛而自己却鲜有课余时间;而如今到了国外,时间是有了,但却苦于找不到用来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这种“非此即彼”的二中取一,不禁让顾水树联想到了父亲所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有的是时间而没有钱;而在事业有成之后,却有了钱而又没有了时间……”
顾水树无奈地摇着头叹息:“人生要不要如此决绝,不能妥协呀?!”然后她又产生了个新疑问:“如此枯燥乏味的生活,法国人又是怎么挺过来的呢?!”——仅就水树个人而言,她一天天过得不知所谓,感觉日子真的很难熬!
日子真的很难熬!红心测不喜欢上学,但又偏偏不得不在学校里继续坚持下去……这让他一度对“重回学校”的正确性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本来按照红心的最初设想:他准备花高二、高三两年时间来做个论证:“证非”,即“学校生涯”到底是如何不具实际效用的?!
然而,抛开“群体性论证”不谈,仅就他个人而言,仅仅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红心测便就已经得出了一个异常明确的结论:他真的不适合好好上学!而且,这件事情还真是勉强不来的……
那么,既然“上学”并不是一条他所认为值得深究的道路,红心测也就果断地舍弃了他那一句“用学习成绩来取得联络”的诺言!——每个星期他都会回家,然后会更经常地去和小债主面对面,那样做岂不是要更好么?~“只要保持成绩中上,不要给家里人落下太多把柄,应该就可以了吧。”红心测是这么想的。
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死读书”上,而是把眼睛、耳朵和自己的内心腾出来,努力地找寻出“超越刘燕”的致富之路来!~
实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那也就只好用眼睛、耳朵、内心来仔细感受这份生活本身所蕴藏着的美好了吧——顾水树在努力地去为自己的法国岁月寻找到一条出路。
周末,顾一个人漫步在巴黎的广场上。天气晴朗,海洋性气候总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温暖感觉~可是她环顾四周,商场内的人流却是显得那样熙熙攘攘……听说巴黎民众一有闲暇时间便都跑到南部小镇去旅游了。这也许就是“冷清”的其中一条理由了吧。“和国内的反差还真大!”顾自顾自地说着,顺便又联想到了上海——
同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也同样都是各自国家的时尚之都,抛开“初来乍到”所引发出来的那份好奇感,顾水树似乎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断定:自己更喜欢的是上海!!
在上海,当然指的是市区内的上海(在巴黎的话,对应的则是“小巴黎”),几乎每走几步路便能见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见到夜夜笙歌的KTV以及各种酒吧、娱乐场所。那儿有营业到晚间10点甚至是次日凌晨的大型商场;有表演到深夜的各种文艺演出;还有大街上随叫随到的计程车的士,再晚都能保证回得了家……那才是真正的“不夜城”!!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有太多事情想要做;只是钱太少而没办法都做得到。”而到了法国,顾的感受则是:她有钱,想要去做各式各样的新尝试;但却又苦于根本就用不出去……
“法国还是堂堂发达国家呢,而中国却依然还在发展中……”顾水树心中的又一个巨大的疑问是——
城市面貌的“错位繁荣”,到底是因为“后发先至”?还是由于“因为正在发展,所以才提供了更加多的机会”呢?
而关于“发达”的问题,要是缩小到个人的层面上,倒是可以看得出比较明确的定论的。用一句精辟的话概括,那就是“人,只要有钱便有胆!”——胆子大了,世界也就跟着一同变得广阔了!~
很多人在努力追求的,不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