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赵构一路而行,不多时就到了镇国公府大门口,大阔步走了进去,只见入门出便立着一面影壁,乃是雁翅影壁,砌工精细,磨砖对缝,雕刻有牡丹花并其他花合成的牡丹图,既见富贵,又甚为庄重,美观。只见他向右转向前院,一路花草繁茂,庭院开阔整洁,一派大家气象,丫鬟小厮规矩行礼,忙忙避让,穿穿绕绕便来到一处,只见一块烫金牌匾悬于其上,上有三个端正楷书大字,乃是“宁远堂”,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此乃老镇国公所书,镇国公立这块匾就是为了取其中之意告诫后代子孙。
入内见水亮的一排紫檀木大椅,铺着团锦烫花的深墨垫子,两面立着的丫鬟连连行礼不迭。一个二等丫鬟名红玉者低头上前接过世子手中杂物,一等丫鬟谷雨者上前给世子更衣。前院有一小厮。唤林安者颇为机灵一见世子爷就积极退下往后面去寻国公爷了,知世子下朝不往后院给夫人请安往这儿来,必是寻国公爷有事。他是国公府内家生子,老子爷跟过国公爷上过战场,在年轻一辈的小厮里颇有几分脸面,又会看主子脸色,会来事,只是年纪尚青,只十六岁,故而年前给世子选贴身小厮时落下了,目前只管前院接引事物。
一阵急促的步伐声越来远近,便见镇国公一张国字脸,两根短密的眉毛,甚为粗犷迈着大跨步往赵构走来。赵构给父亲行了个礼,父子二人便落座。国公爷看赵构到现在才回,就知是在女儿宫中留到现在,问道:皇后近况如何,太子在宫中学业可跟得上。赵构见父亲如斯情态,必是担心姐姐在宫中生活艰难。就道,姐姐一切安好,只是思念家中。父子两个闲话片刻,对自家现况及朝中局势作了分析。镇国公只道近些日子,朝中局势不稳,我们府中树大招风,世家林立,暗斗不断,要明哲保身方为上策。你身为家中独子,又将及冠,是时候历练历练了。等过些日子,朝中局势稳定下来,就请旨派你去往青州府,那儿的府尹乃是家中故旧,你去了我也能放心了,皇后那里及家中诸事你不必管,只安心在那儿了解世事民生。过个两三年回京外大营,行军打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本事,必不能忘,安乐坏人心智。诸如此类,殷殷切切,一副慈父热心肠。赵构急忙应下,说是一切凭父亲安排。还要说其他时,只见赵夫人身边大丫鬟立春急急而来,说是夫人等爷和公子用饭,甚是焦急,若二位爷没有要事,就请往饭厅去。
父子二人闻言就疾步往饭厅去了,立春在后面小步不迭。饭厅里,马姨娘并冯姨娘二人小心陪着太太苏氏说话,两个小姐形量不大,正是豆蔻年华,深宅大院,不谙世事,眼神清亮,举止娴雅有度,见太太姨娘们说话,也不插嘴,只静静安坐在那里。两旁侍立的丫鬟见此更不敢有丝懈怠,打起精神,只听主人吩咐。
赵构父子二人一路匆匆赶赶,脚步都不曾停,一进饭厅见此情景,就说道二人在前院叙事,不曾注意时辰,叫太太久等了。太太苏氏见二人前后款款而来,想问下又见姨娘小姐都在,不便详说。便安排二人落座,又吩咐丫鬟上菜,亲替二人浣手,嘱咐丫鬟给二人盛一碗人参鸡汤,道是从中午就吩咐厨房做的,煲了这些个时辰,一定软烂入骨,又补精神,你们辛苦一天,先喝完热汤暖暖肠胃。
一时,饭毕。国公爷道是大家一天都累了,各自回去洗漱,早点睡下。两个姨娘并小姐都行礼退下。苏氏唤儿子回后院,说是有事要问。国公爷见此说是去书房坐坐,等下再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