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君韵跟在怡诗后面缓缓地走着。从舒华阁到陶南堂有条羊肠小径,时不时传来阵阵鸟语,清风携着丝丝花香,再往前有一座拱桥横在湖面,杨柳在桥旁舞蹈,过了这桥,陶南堂便不远了。
虽然这儿景色优美,但是阳君韵却并未驻足,反倒加快了脚步。
“时辰不早了,快走。”
怡诗应了一声,便也快速向前走了。
待到她俩走到老夫人的住处,前厅已坐满人了。老夫人会客喜在前厅,那儿建得极为宽敞,众人围坐一桌,老夫人坐在最前,其次是阳君韵的母亲云氏,接着二姨娘三姨娘这么排下去,便围满了一桌,每个女眷身后都立着一个丫鬟服侍着。
阳君韵给老夫人和母亲请了安,又向其他各房问了好,方才走到母亲身边,老夫人却叫住她,让她来自己边上,又唤身后的丫鬟芦荟拿来春凳,让阳君韵坐下,才说道:“这丫头打她出生见了一面以后就再没瞧见,今儿个一见就这么大了,又这么明事理,看着我好不欢喜。”说着便慈爱地抚着阳君韵的头。
“娘说笑了,这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也就是跟着我这几年在婆家帮了些忙,哪有娘说的这么懂事。”云氏笑答。
“这话就不对了,五丫头这么小就这么标致,又这么乖巧,省了你操心!你看看三姨娘生的那四姑娘,和韵儿同岁,就是大了几个月,可就是不让人省心,偏偏老大又宠着她,这么下去可不把她惯坏了哇!”老夫人看似在说四小姐,实际是变着法把三姨娘骂了一顿。三姨娘又不是好惹的主,这么一来便和老夫人过不去了,哭着喊着找老爷评理。
阳君韵则趁着混乱时摸清了这个家族的状况。三房柳氏口里的老爷就是阳君韵的父亲,也是老夫人的大儿子阳漠,现任当朝宰相,此人风流得很,但是处理政事却有条不紊,经常得到皇帝器重。他的夫人就是阳君韵的母亲云氏,云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是阳君韵,家中排第五。二姨娘张氏,膝下只有大小姐阳柔。三姨娘柳氏,是当年阳漠收的**,深得阳漠的喜欢,三姨娘生了一对儿女,儿子家中第二,名为阳耀。女儿排第四,名为阳囡。四姨娘刘膝下却有两位少爷:三少爷阳陆辰和六少爷阳海铎,这便是大房的情况。
阳君韵了解到这些后便没有再询问,想着现在阳府除了下人,便是大房和老夫人住着,其他两房另有居住,逢年过节才来看望老夫人,到时候再了解也不妨。
她刚想观察其他人的神态,就在这时,阳漠却板着脸迈进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