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装备整理一下,接下来重要的是该往什么方向走,怎么走出去。
?身上的衣服破烂的和乞丐一样,也就飞行夹克还完好一点,擦了擦胸口的国旗标示,免得被当作入境分子或偷猎者给当场击毙了,那可就死的冤了,
我?转过身看着楚阳问道:你昨天看地图板和指北针看出什么来了,可有什么路?
楚阳打了个哈欠,掏出图板指着道: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去,但我们在地下道里转了好多圈,不知道路了,没法子回,除非你认识路。
我特么怎么可能认识路,说下一个法子,我不耐烦道。
只见他接着说:二呢,是往东走,东行三百里,有人烟,你看着办吧,说完还挑挑眉看着我。
闻言我皱了皱眉头,上级在我们坠机之后一之人会命搜寻残破机体,如果我们不见了尸体,换个思维方式,如我是上级,战机坠机,看不见尸体,而且应急背包也被带走。
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我们被俘了,二是…我们逃走了。
上级应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兵的的,我相信这一点。
可不管怎么走都是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地,估计阵亡通知书都送到家里了,一想到这儿,我不由的苦笑。
这就是活死人吧,你还活着,可所有人都认为你死了,那与死人又有何异?
老闫,如果一周乃至一个月都找不到我们,上级可能会给定为失踪,
楚阳戴上帽子无奈的道。
我没说话,打开背包,取出从那道人身上搜出的地图,和地图板上的地标一个个的对,结果,很不幸,想想也对,我实在太天真了。
楚阳紧了紧背包带,说道:几千年了,变化太多了,而且古人是像形地图。山就是山,不标出周曲线,你又看不懂。
果然,对不上,MD!我气的扬手把烟丢进了雪里。
对了!我想起来了,楚阳说道:老闫你可记得去年年关我们去了一个地方。
啥地方啊!?去年年关不是在给部队官兵送物资吗,我没好气的回答道。
对!就是送物质!有一个集训一基地,是天狼特种大队的一个基地,我大概记下了他的位置。
?在哪呢,闻言我赶快争着地图板走过去,楚阳伸手指着一个地方说道:这儿!对,就是这儿。
我擦,你要你特么就不能记个近点的!我一看距离,少说一百公里,说不定还要翻个山什么的。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瞅图累死人,这地图上一指长的距离都上百里之多。
况且一路上寒冷,饥饿,野兽,磁场,无数种可能情况会让我们丧命的。
想到这儿我弯腰把地下的烟拾了起来,弹了弹上面的雪,又用打火机点上。
接下来,烟也是好东西,不能浪费,楚阳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知道没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转业的服装,在雪地很不便。
徒步一百公里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横穿大半个海南岛,可要是穿海南岛,好孬还有人好吧,还有公路能走,还不至于饿死。
横穿昆仑山脉。。。那可是万山之祖,我们这种毫无准备的,难啊。
突然觉的我要是会那个紫云追月该多好,掠个十几下就回到人间了。
老楚,检查一下弹药,等下会走很远的路,有弹药心里放心些。
抽出枪套里的手枪,拨出弹匣,拇指向前一抵,一颗黄澄澄的子弹落入手中,一颗,对,就一颗了,不过我枪套的附盒里还有一个弹匣。
我把那颗子弹放入上衣口袋,拨出另一个弹匣,问道:老楚!还有多少发?
还有十三发,一个弹匣都不到,他答到,九二式手枪一个弹匣十五发,我俩先前开枪次数相近,所以剩余的弹药量不会差太多。
我笑了笑,从弹匣中压出一发给他,楚阳一怔,随既笑着接了过去。
我们是经历过同生共死的,自然有一种默契。
走!我们去探探那松鼠洞府去,说罢,背上背包站了起来。
好!楚阳也拍了拍裤腿,站起身来,我转头伸过手掌,老楚咧嘴一笑一掌也拍过来。
刚出了洞门就有一阵风夹着雪吹了过来,下意识的紧了紧衣领大步向前走去。
老楚!你说的那个地儿在哪儿?由于风比较大我不得不大声说道。
楚阳左右望望,指着一个方向道:那儿!不远!
?我顺着他手指指的方向看去,只有一两百米,脚下步子加快了速度,不出一分钟就到了。
刚到这,我就不禁吸了一口凉气,这…这…,不能言表,一只长有十几米,高有一丈多的巨大的壳。
这显然不是重点,重点是,它还背着一块碑!少说两千斤重,龟背驼碑!?
楚阳看了看转头道:昨天太黑我没看到这个。
我指了这个壳道:老楚你看,这像不像一个龟壳。
楚阳打量道,像倒是像,可…这特么太大了吧。
我不禁开始思索龟背驼碑…这应该是墓葬宫殿中才会用的,?这应该不是是龟,是贔屃(bìxì)说起贔屃大家可能不熟,可他还有一个又名:霸下?,龙生九子:九子之首(?老大)?
?形似龟,好负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的样子十分相似,但要是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早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认为龟的寿命长,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所以问卜时多用龟甲,将其烧裂后看纹向来判断吉凶,然后将问卜内容刻在上面,保存起来,这便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
皇帝用龟为碑趺,也是有来由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叫它去驮老子的碑,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巨大的石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用什么方法将碑立到龟背上的呢?具体方法尚未见书,但有“龟不见碑”的传说。
刻本《文海披沙》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初明成祖为他父亲朱元璋建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龟不见碑,碑不见龟。”醒后,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工地后,他叫人往龟背上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等碑立起后,将土去掉就行了。
汉代墓葬有用石龟、铜龟支棺床的。陵墓前出现龟碑是很自然的发展。唐人《酉阳杂俎》书中已清楚地称驮碑龟为“龟趺”。龟的负重能力来源于神话中巨龟背负海上神山的传说。
这里面会是谁的墓?正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