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前去劝降鲍超等人时,并不是独自一人,反而带着一大票人。
王诩、赵烈文、彭玉麟、杨岳斌等人不说,连黄翼升、萧庆衍、陈湜、李臣典等人都带上。
洪天带着这多人的用意倒是简单,只是想告诉鲍超等人这么多湘军悍将都投降了,你们投降也不算什么吧。
果不其然,鲍超见到这么多以前的同僚,一时间竟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就算了彭玉麟和杨岳斌可是湘军巨头,竟然双双投降太平军,这绝对能撼动湘军上下的军心。
但是结果却让洪天大失所望,鲍超并没有投降,无论洪天一方如何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分析形势,许以高位,鲍超依旧不为所动,他的话语很简单,曾国藩有恩于他,除非曾国藩投降,否则他誓死不降。
而孙开华和曹志忠回答也和鲍超相仿,鲍超对他们恩重如山,鲍超不降,他们也决不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洪天发现自己以往无往不利的王八之气,竟然丝毫用处都没有,心中恨得咬牙,但是却无可奈何。
最终他只能好言好语几句,然后带着一大伙人,灰头土脸的回去。
对于此事,洪天相当气闷,几名手下败将,都落入自己手中了,竟然都不肯归附自己,洪天真有种将他们统统拉出去杀掉的冲动。
不过,他也就想一想而已,杀掉这三人的话,太平军的军心定然会出现问题的,不要说刚刚收编的霆军,就连那些投降的湘军将领,也会生出不快来,因为鲍超可是他们的旧同僚,曾经并肩作战过的。
而且,洪天对他们三人的确很欣赏。
鲍超就不用说了,身体湘军大将,霆军统帅,是晚清时期为数不多的名将,和多隆阿合称“多龙超虎”、“北多南超”,战功赫赫。
那孙开华和曹志忠,则是中法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在台湾抗击法军,虽说洪天在中法战争中除了冯子材外,其他人都并不熟悉,但还是勉强记住这两人的名字,所以对于这两人洪天也十分看重。
说起来,洪天对于中法战争的人物,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刘铭传。洪天只知道刘铭传后来当了台湾巡抚,以为在中法战争中刘铭传担任的是文官角色,但事实上刘铭传却是总督当时的台湾军务之人。
中法战争中台湾的抗战,就是他统筹指挥的,并且最终击败了法军,可见他军事才能之高超了,而洪天对于这位驻守的常州的淮军将领,却并不了解,如果不是赵烈文提醒,恐怕根本就不会在意。
劝降鲍超、孙开华和曹志忠等人不成,洪天虽然气恼,但最终也之能无奈的接受现状,暂时放弃继续劝降,将他们继续关押,直到他们肯投降为止。
接下来的数日,洪天加紧收编霆军降卒,霆军将领虽然不肯投降,但是普通将士就没有那么多“骨气”了,轻易就臣服在洪天的脚下,辫子一箩筐,一箩筐的倒入长江中,如此清军就少了万余人,太平军就多了万多人。
这些日子中,四周的军情不断向着洪天通报着。
北面的都兴阿部据说极其安分,退入江都后就闭城不出,洪天严令谭体元不得轻进,毕竟八旗兵虽然贪生怕死,但是真将他们逼急了,定然会拼死反抗的,而且都兴阿败了,北方的僧格林沁恐怕在中原会坐不住,到时南下的话,太平军可就有**烦了。
冯子材部退到了溧水,但是刘官芳紧随而至,冯子材无奈之下,继续向南部的高淳撤退。
而高淳县已经是江宁府最南的一个县了,再南下就是进入皖南的宁国府,进入安微省了。
洪天得到此消息后,匆忙向刘官芳发了一个命令,要求他不能越过高淳地界,进入皖南地区。
因为洪天还得到了一个消息,刘铭传部已经从常州进入镇江,而李鸿章也进入常熟地界,并且开始集结苏南各地部曲,准备西进和太平军作战。
洪天现在基本光复了江宁府,南部冯子材兵力单薄不足为虑,北方的都兴阿部,丝毫进取之心也无,已经久未征战,难以造成真正的威胁,而西部的湘军实力经过天京战役和江宁战役,已经损耗得七七八八,短时间内恐怕没有再战之力。
所以,东部李鸿章统领的数万淮军,就是洪天现在最为强大的敌人了。
淮军算是湘军的一个分支,是在曾国藩指示和支持下,由李鸿章建立的,因为这支部队的人马主要来之安徽江淮一带,所以称之为淮军。
虽然最初建军的支持者为曾国藩,不过后来实权渐渐转入了李鸿章手中,现在已经基本被李鸿章掌控。
而且这支部队不断壮大,原本只是六千五百人,弱小之极,还是乘英国轮船,才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的。
不过,现在它已经发展壮大到一个惊人的地步了,兵力几乎是原来的十倍,苏南地区的松江、太仓、苏州、通州、常州五府是他们的地盘,现在连冯子材让出的镇江,也纳入他们的管辖之下。
而且最为让洪天警惕的是,淮军和其他的清军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身在东南沿海,特别是辖区中有上海这样一个华洋交集之地,他们和外国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为了帮助淮军征剿太平军,洋人还特意帮助淮军组建了洋枪队,用来征剿太平军。
所以得知淮军准备西征的时候,洪天因为江浦大捷而放松的心情,再度绷紧起来,因为他知道这将会是一场恶战。
就在洪天准备集中手中力量和淮军大战一场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赵烈文来请辞。
……
洪天的军帐中,王诩、赵烈文、韦志俊、彭玉麟和杨岳斌皆在其中。
坐在主位上的洪天,看着前来的五人,双目眯起道:“赵参谋,淮军将要西进的消息,你应该知道了吧。这个时候,你想去哪里?”
“安庆。”赵烈文道。
洪天瞳孔一缩,扫视对面众人,道:“他们和你一起来,是被你说服了吗?本侯真想听听你的理由,竟然可以说服他们。”
“我们天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李鸿章的淮军,必须集中精力才可以对付,但是我们所在的江宁四处受敌,此战恐怕十分危险。”王诩道。
“我们之前不是已经商量过了吗?都兴阿部轻易不会南下,而冯子材部很快就会被我们驱逐离开,而且他兵力薄弱,根本难以对我们构成威胁,而湘军经过两场大败,根本无力对我们发动攻势,你们在担心什么呢?”洪天问道。
“僧格林沁就在中原,如果他们南下我们如何抵挡呢?”赵烈文道出了他所担心之事。
“不会吧?他不管中原的捻军了?”洪天一惊,但依旧镇定的道。
“张乐行已死,捻军大受打击,根本不足为虑,僧格林沁的八旗兵完全可以南下作战的。”赵烈文道。
“你如此确信?有什么原因吗?”洪天道。
“僧格林沁骁勇善战,果敢有谋,他定然不会轻易让我们天国恢复元气的,而且八旗兵早就觊觎东南之地,只是原本湘军一直拒绝他们南下,才让他们却步淮河,只准许都兴阿部驻守扬州,现在湘军势弱,皖南之地危殆,曾国藩恐怕不会再坚决阻扰僧格林沁部南下。”赵烈文道。
“你前往安庆,就能劝服曾国藩?”洪天问道。
“微臣定竭尽全力,为陛下解忧!”赵烈文道。
“你们的意思呢?”洪天目光在其余四人身上一一扫去。
“臣等附议!”王诩、韦志俊、彭玉麟和杨岳斌一致言道。
洪天沉默了,如果是之前他抓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赵烈文要求前往安庆见曾国藩,这几个人竟然都一致赞成。
曾国藩可是赵烈文的旧上司啊!而赵烈文现在则投降了太平军,两人见面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曾国藩知道赵烈文叛变,恐怕会当场就将赵烈文格杀,当然也可能是另一幅场景,赵烈文是“诈降”,重归曾国藩麾下。
至于赵烈文劝降曾国藩,洪天怎么想都觉得荒谬,但是眼前这几个人竟然都相信赵烈文能劝服曾国藩阻拦僧格林沁的八旗兵南下。
“本侯依旧不明白!你们为何会赞成,难道就不担心吗?”洪天问道。
“王某相信赵参谋的能力!”王诩道。
“赵烈武仍在我们军中,赵参谋定然不会做出有负陛下之事。”韦志俊道。
“彭某相信赵参谋的为人。”彭玉麟道。
“杨某相信他们。”这是杨岳斌的回答。
洪天再度沉默,在众人脸上扫来扫去,又沉思了一阵,众人都静静的没有言语,静候洪天的答复。
“此事事关重大,本侯想先问问忠侯和干侯的意见。”洪天道。
“军情紧急,请陛下马上恩准。”赵烈文跪下道。
其他人也跪下,道:“请陛下马上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