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
有没有人曾在你,日记里哭泣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
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
一、可惜灵山没有风
传说,佛祖把大乘般若锁进宝箱,拿到钥匙的人可以开启宝箱,获得真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顿悟成佛。
灵山是没有风的,因为灵吉菩萨赖在灵山不走,已经许多年了。灵吉菩萨有一颗宝珠叫定风珠,具体功能不详,只知道有它的地方就没有风。灵山本来是有风的,只是后来,因了定风珠,才病入膏肓。
清晨,伴随着鸟语花香,观音在灵山漫无目的散步,寻找有风的地方,动用法力使树叶哗哗作响,使裙摆飞扬,使发丝凌乱,假装灵山还有风,还是从前的样子。观音尽力避开所有的云,她对灵山的云太熟悉了,灵山的云死气沉沉,每次遇到都是记忆中的样子,这里的云已死,没有风的推动,云兴不起任何变化,甚至有些云上有鸟雀做巢。灵山的云没有变,可是,它不是从前的样子。
从前,佛祖座下并没有灵吉。自从,佛祖把大乘般若锁进宝箱,灵吉便出现了,世间莫名其妙多了一尊菩萨,只是人间并没有因此得福,灵吉窥视着宝箱里的秘密,他没心思去普度众生。
观音把灵吉揍了个鼻青脸肿,她讨厌没有风的日子,佛祖没有阻拦,兴许他也讨厌没有风的日子。
观音脚踩灵吉,把他踹成猪头:我赶你走,你走,还是不走?
灵吉坚定的摇摇头:佛祖把真相锁在宝箱里,没有得到真相,我是不会走的。
观音:你带着宝箱马上滚,离灵山远远的。
灵吉摇摇头:我打不开,带走也没用。而且,宝箱在这里最安全,宝箱离开灵山,大家抢来抢去的,恐怕我也得不到。
观音:既然打不开,你留在这里有什么用?
灵吉摇摇头:我不知道。从知道箱子里有真相的那一刻,就算明知与我无关,我也放不下。
观音收回脚:执著如渊,是渐入深渊的沿线。你放不下,给你再精妙的佛法,你也参悟不透。
灵吉放松的躺在地上:难道你不想知道宝箱里的真相?
观音:师傅不让。
灵吉:是因为师傅不让,还是因为打不开?
观音:如果我打开了,又哪里会有“师傅不让”,佛祖是不会生气的。
灵吉闭着眼:你赶走我一个灵吉,还有许许多多灵吉,这灵山越来越热闹了。
观音沉默,灵山多了许许多多的佛教徒,他们都是冲着箱子里的东西来的。
灵吉:不明白真相,所有的修行都是徒劳,我不会放弃。
观音:你把定风珠丢出去,离灵山远远的。
灵吉摇摇头:不可以。若没有我控制,天下的风就遭殃了。
观音怒火中烧:你可知道,没有风,夏天有多热多痛苦?
灵吉目瞪口呆:灵山也有夏天?
观音突然很失落,是啊,如今的灵山没有夏天。可是,很久以前,灵山有风,有夏天。
观音离开灵山,搬到南海的珞珈山,这里有风,像是从前的灵山。
佛祖端坐无畏雄狮宝座,向着东方,他在等启明星,虽然现在是白天,可黑夜总是要来的,启明星也总会来到。这么多年,佛祖一直在看启明星,就像许多年前菩提树下的那一次,他由是觉悟。他把真相锁在箱子里,是因为他不确定世间是否需要真相?他想把真相告诉金蝉子,这个他最喜欢的徒弟,可是金蝉子不需要,反而离开了灵山。如今,观音也离开了。
二、去西游吧
观音把宝箱丢给玄奘:这里面装着大乘般若,装着世界的真相,你看到了,就能立地成佛。
玄奘捡起来:这么重要的宝贝,我拿着岂不是很危险?你应该偷偷告诉我的。
观音冷笑:佛祖的东西,谁敢来抢?
玄奘还是不要:你还是把宝箱交给一个最坏的混蛋吧?
观音:为什么?
玄奘:一来可以让那个人立地成佛;二来知道的太多不好,那个得到真相的人肯定会死的很惨很难看,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观音想了想:我看你就像个混蛋。
玄奘摔箱子,累的满头大汗:怎么打不开?
观音:没有钥匙,谁也打不开。
玄奘用僧衣擦擦光头:佛祖把真相给我,为什么还要锁在箱子里?这是怎样矛盾的心思?
观音: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佛祖有苦难言,你要试着理解他。
玄奘:他什么时候派人送钥匙过来?
观音:你要自己去取。
玄奘:西天那么远,谁爱去谁去。
观音:刀靠石磨,人靠事磨,唯有滚水才能唤起茶叶的香,唯有磨砺才能将璞石打磨成宝玉。所有的苦难都是在成就你。
玄奘:我想听实话。如果苦难可以使人成佛,要真相又有何用?
观音叹口气:佛祖说了,轻易得到的,你不会珍惜。
玄奘点点头:佛祖说的对,轻易得来的没人会珍惜。可是,知道了真相有什么好处?
观音:关注你更高的本性,那些低劣的就会简单的因为缺乏注意而萎缩,你自然心满意足。
玄奘:可是师傅教我,感谢上苍你所拥有的,感谢上苍你所没有的。我不需要满足。
观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你师傅可能误导了你?不想成佛的和尚不是好和尚。
玄奘:我知道,我眼本明,因师故瞎。我就是跟他学坏了,才当的和尚。
观音:我佛有大乘三藏真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你不想去看看?
玄奘:那是本什么经?里面笑话多不多?
观音:答案有很多,你要听哪一个?
玄奘:真话。
观音:这个世界没有特定的答案给我们,我们却习惯于按照固有的答案去回答问题。用这样的答案去回答人生的问题,答案就会千篇一律。于是,佛经就产生了。
玄奘:这样的佛经,我不要。
观音笑了:你必须去西天?
玄奘:因为这是菩萨安排的任务吗?
观音:不。你刚才说了,知道的太多不好。要么去,要么死,你可以自由的选择。
玄奘:这一路千山万水,到处都是吃人的妖怪。请菩萨慈悲,给我几样护身的宝贝。
观音:事实上,所谓妖怪和困难都是你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玄奘:这不是真相。
观音:所以你更要去西天,去取回钥匙,去拿到真相。
三、偿情
情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角,每一首歌、一杯酒,每一份感动、一滴泪,每一次转身,一个拥抱,…,若离了情,都会变成木偶戏。
情是画龙点睛传神的一笔,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因情而变得耐人寻味。不管你有没有钱,你不能没有情。
佛说:万物皆有佛性。
我相信:每个存在都有情。
我相信轮回,若没有轮回,生命还能有多少意义?人死如灯灭,这样的一了百了又能给这个世界种下多少神秘?
佛性不生不灭,亦不入轮回,所以人死后,轮回的是情,以记忆为代价。
地府有奈何桥,也有孟婆汤。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奈何桥上的事情。
太虚就是虚空,太是有道的意思,所以这个虚空不是一般的虚空,而是圆满的虚空。虚空怎么会有圆满?好矛盾啊,可这就是太虚。圆同太虚就是说奈何桥是圆满大道的一部分,像太虚一样。太虚是怎样的?无欠无余,无欠无余就是圆满,不缺少也不多余不就是圆满吗?
良是副词,没有实际意义,用在这里有肯定的意义。良由不是一般的理由,是非常肯定的理由。如是走的意思,这里有过桥的含义。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就是说,奈何桥那边有孟婆汤,今生的记忆很难取舍,所以不想去到奈何桥的另一边,其实是害怕喝那孟婆汤。其实,这种取舍心完全多余,因为过了奈何桥,孟婆不会马上给人孟婆汤,只有想离开的人必须喝孟婆汤。
我们知道,佛性是圆满的,也是无欠无余,而情与之相反,是有欠有余。
在今生,每个人都在偿情,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敌人、陌生人,…,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情有欠有余。我们把佛性丢给了前世,偿情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轮回是一种封印,封印过去种种,包括前世,包括佛性,而情穿过轮回才有了今生的自己,或许偿情是为了打破封印、取消前世,让今生成为性情两全的唯一。
人死后,前世化为牢,轮回是把锁,轮回把佛性锁在前世里,情是钥匙,偿情是为了解放佛性自由。
有人说:太上忘情!可若真没了情,该怎么打开轮回的锁?有情慈悲,无情寂灭,寂灭是不是死了,死了当然不会有情,因为情轮回到下一世。
在轮回中,万物皆有佛性,可是活着的人恋着有情,把佛性丢失在遥远的前世。
前世有性无情,今生有情无性,而觉悟了的人,是跳出轮回的人,性情两全,才是完整的人,是完人。
四、后记一
金蝉子喝下孟婆汤,砸吧砸吧嘴:真好喝!你是怎么做的,这么好喝?
孟婆:这汤我煮了无数遍,比你念过的经文都多。
金蝉子点点头:一件简单的事情做无数遍,的确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孟婆:你不在灵山待着,去人间做什么?
金蝉子晃晃脑袋,好像正在忘记什么:师傅要把他的真相给我,我不想要,所以去人间逃难。
孟婆:得到真相就能成佛,难道你不想成佛?
金蝉子摇摇头:我也有我的真相。
孟婆大惊失色:你的真相是什么?
金蝉子眨眨眼,炯炯有神:我想不起来。能不能再给我一碗汤?真好喝。
五、后记二
有没有人曾问过你,谁蹉跎了谁的岁月
有没有人曾在意你,谁荒废了谁的流年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谁又欠了谁的情
这个世界是有情世界,这个众生是有情众生。
我问佛:如果遇到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如何?
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说:如果遇到心爱的人,我会把心捂的更小,小的只能放下一个人,这样就不会分离。
觅尘在日记里写下:前世今生是轮回,日月更迭亦是轮回。前世今生都是永恒的真实,就像太阳和月亮没有哪个是虚幻。白天不懂夜的黑,今生也不需要明了前世。如果有人告诉你:觉悟了就是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实他在骗你,情就在那里,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