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33100000007

第7章

关于古诗词创作的断想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里,唐诗宋词是两座后人无法逾越的大山!山上风光绮丽,令后人在景仰之后,无数次的在这里欣赏,赞叹,盘桓,流连……时光飞驶,社会前进!后人们在新写的诗词里,加进了时代的新元素---新的词汇,新的观念,有着更加鲜明的场景,更加灵动的思维……虽然达不到古人艺术上的高度,但还是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本文将创作古诗词中的一些个人的想法写出,并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前人在创作诗词中,为了追求音调上的美,对格律韵律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以至于在今人看来,近乎苛求。有好多人想模仿着写点古诗词,当看到那么多的束缚,好难!就只好作罢。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还要不要有古诗词的创作?创作古诗词还要不要遵循那些极难的规矩?还有人想对它的格律和韵律进行改良又行不行?面对疑问,我们就要先看到,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在中外文学史上光彩夺目,就是因为她有其独特的魅力。产生这种魅力的核心原因就是其自身独有的创作规律,即格律和韵律。遵循了格律和韵律,才使古诗词语言更凝练,意境更优美,音乐感更强,更加脍炙人口。如果创作古诗词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所以,当今的时代还是需要古诗词创作,创作时还是要遵循那些极难的规矩。必须符合它的规律。对于古诗词,大的改良肯定是不行的。你把它改得面目全非,那它就不叫古诗词了。时代前进了,随时代变化的语音,在古诗词创作中让人感到惶惑,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音韵,在现代应该有个明确的规定。为了让创作的古诗词在现代音律上更铿锵,韵律更美,这点改良是必须的!

二、关于格律和韵律的“合”。(1)学古而不泥古。竹苑浅酌老师在跟帖中曾说:“诗和词是要讲究格律,但不必拘泥格律,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也。”我觉得这句话很精辟!你要作古诗词,你就应该知道它的格律,但又不能太受它的约束。*诗词气魄雄健,意境宏阔,是现代古诗词的一个高峰,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推崇。例如,前不久在五月联欢会上群员朗诵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好的合乎韵律的古诗词作品,朗诵起来,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至情激处,颂者朗朗如金石声,听者也为之动容!---这就是韵律的作用,没有它,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可是,受人喜爱和推崇的*诗词,在*在世时,就受到现代著名词人夏承焘的批评。他批评*诗词许多地方不合古诗词韵律。那个时代,*的权威是无比神圣的,岂容批评!许多文人便在夏承焘的词里仔细搜索,也发现这位严谨的著名词人也有好多地方不合韵律。夏承焘从此不再挑*的毛病。

李白与杜甫,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他们两人都达到了诗歌创作最辉煌的高度!李白作诗壮浪纵恣,摆去拘束,风调清深,词气豪迈!因此,我尤爱李白!与郭沫若同,属扬李抑杜派。但历代文人都极力推崇杜甫,把他的诗称为“诗史”,把他尊崇为“诗圣”。白居易评价道::“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何为“尽工尽善”?意即规律工整,合乎韵律。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诗圣”的诗吧。杜甫近体诗中,《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此为失对。

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当我们在格律韵律面前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时候,我们的领袖,我们作诗的祖师爷,可比我们要洒脱的多!为了抒心中傀儡,想怎么破格就怎么破格!规则毕竟是死的,人又毕竟是活的!

(2)是规则又必须得熟悉它,遵守它。上面说了好多伟人巨匠们破律破格的例子,是不是就可以说创作古诗词就可以随意写了呢?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就完全错了!随意写,那还能叫古诗词么?想创作古诗词,你就得熟悉许多东西。如字的平仄,诗词的韵律,诗的起转承合,拗与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曲牌,各种曲牌的规格……等等。你不熟悉它,还硬要冠以古诗词之名,就会贻笑大方。笔者就出现过这样的事。去年冬,从未写过律诗的我,兴之所致,写了一首五言四句的小诗,并冠以《五律》之名发表在了论坛上。行家看了,马上指出,五律当为八句,何来四句?于是,笔者又匆匆忙忙写了四句,勉强凑成八句。字句凑全了,可颔联颈联的对仗又没顾及,还不知其它方面合不合。想到这事,至今还让我脸红。我这个破格是连起码的规则都不知晓,就去创作律诗,难免不贻笑大方。而巨匠们的破格破律是在驾轻就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更精彩的演绎!以至于历经千百年后,还屹立诗坛让人们常读常新!

我虽然扬李抑杜,还选了他不合格律的诗让大家看,但他合格律韵律的诗还是最多的,不然,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尊崇,没有那么多的美誉!你象他的《登高》就是一篇佳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家过细品一品,就应该知道韵律美之所在。也知道遵守了格律韵律不同寻常的效果了。诗里的词句,还经常引用在现今的文章中,甚至跳动在人们的唇舌间!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仅从形式上看,也当得起此美称。

韵律之美在唐诗宋词中太多了,我们现在创作古诗词,虽然超过不了先祖巨匠们,但我们用这古老而完美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现代这多彩的生活,来陶冶我们的情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三、关于“韵”和“平仄”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许多东西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语言也不例外。现今,当一切方言俚语都融汇在普通话的滔滔洪流里时,我们感到了交流的愉悦;当我们听到一些老外们的普通话说得比我们还顺溜的时候,我们感到了普通话的强大和它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当我们回头看我们先祖们写的古诗词的时候,与普通话来对照,许多地方都感到很别扭。原因就是,古今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韵。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有意思的是,这个“猜”字在笔者的乡音里念“cui”与“回”字很合韵。由于普通话的影响,在人前,笔者再没回到乡音上,而是将猜念成“cai”。

如果将上面两首诗用普通话来念,因为不合现代的音韵,肯定会减少它的感染力。对此,我们不能说古人有错,但我们要还是按古人所规定的韵来创作,就会削减作品的感染力,也会让今人吟诵起来感到别扭。

(2)平仄。古入声字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也引起平仄发生了变化。

好在“中华诗词学会”新出了《中华新韵》,这样就解决了创作古诗词在韵律和平仄上的很多问题。它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它的“同身同韵”,“只分平仄,不辨入声”,“音随意定,韵依音归”,制定的很是科学,可以做到“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网址:http://www.*****.com/?blog/user1/maochuan/archives/2006/19778.html---大家看看!可作创作古诗词的参考及依据。

四、创作古诗词的辩证观。

(1)因意可出律,但不能不知律;

(2)欲得诗词之精妙,不能只讲究格律音韵对仗平仄,只讲求形式和表面,还要看意境;

(3)内容和意境都非常优秀的作品,却经不起韵律推敲,还冠以古诗词之名,那会很遗憾,可惜;

(4)创作出形式和艺术完美相结合的好作品,很难!但在艰难的跋涉中,你会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创作古诗词,我是门外汉,但我喜欢欣赏。在论坛里,我喜欢雅风的作品,他的诗词大气流畅,与现实结合十分紧密,遣词造句,每每新意叠出,实在难得。版主黄老邪,年纪虽轻,笔力老道古朴。所作诗词,尽工尽善,鲜有出格出律之虞。版主西楼题叶,对古诗词研究精深,时有佳作出炉。还有鲁店村民,对诗词格律研究尤深,那怎样作格律诗的文章,我曾转载过,所作诗词,篇篇为我样板。最值得一提的还有竹苑浅酌老师,一直致力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无论诗文,功力独步,炉火纯青!本文开首引用的那段他对古诗词创作的独到的见解,尤其精辟!值得注意的是,论坛还有三位才女,一个是秋日海棠,一个是静静的湖水。一个是紫竹秋千。秋日海棠的词,所发两篇,颇见功力,清新耐读,细腻流畅,有李清照式的婉约之美。静静的湖水,擅长写现代诗,写古诗词是近来的事。虽格律韵律不是特别的精通,但她描人状物,清新雅致;登坛发稿,新颖别致,不是配以彩字美图,就是佐以仙乐迷耳,她的图文,往往有一种不可亵du的美。而紫竹秋千呢?她并不写古诗词,但你看看她写的那些诗,不是七律,却有着七律的韵律之美!那些她自创的长短句,尽现铿锵之声,尽显错落之美!如

同类推荐
  • 万古主宰

    万古主宰

    洪荒时代落幕,不周山倾塌已经过去十万年,这十万年间,人族天骄辈出,慢慢走出了上古大战的衰败。这一年,东皇钟带来一个少年,他誓言要成为强者,把天捅个透:“万古苍穹亿万民,唯我东皇与天平!!”
  • 仙劫引

    仙劫引

    十年前,妖狐渡劫失败,诞下一名男婴。十年后,青眼怪胎造人戏弄,最终迎来屠村惨案。他究竟是人是妖!屠村惨案跟他又有何干!
  • 破死劫

    破死劫

    天穹万曲空争何物,血战夺凰百鸟疏;心无履,孤留帝雀虚怀骨;旦见圣心焉能苍生苦?成凰始,谁思竖,尤陌难疏;踏血浪,唯一眼,见笑似哭;笼中,夫君在何处......弥天撒网,若痴捞风缚......(假如你没看太懂意思但仍生出了情怀的话...那没错了,本书想写的就是它。)
  • 九野悲回之眠鱼观

    九野悲回之眠鱼观

    所谓“气”,是这宇宙流转的动力,是你我的灵魂之力。这是一个仙法初成的世界,没有太多流光溢彩的宝物,没有开山劈海的法器。没有等级森严的修仙段位,这里只是一切的开始。这个世界中有一位荒宅中的红发少年,身上有着神秘的“气”存在,那里蕴藏着这天地玄黄的秘密。这个世界有一位落寞的独眼青年,虽然天生家世显赫,但天生的缺陷让他无法修炼家族中最为高深的剑法。而他们最后却改变了这个世界,这是一段仙法和飞剑的传奇。
  • 倚剑通天

    倚剑通天

    天荒大陆的一个早熟少年,由荒边小镇开始,展开一个庞大的仙侠世界,本书属于慢热流,急性子勿看。
热门推荐
  • 两个世界当佣兵

    两个世界当佣兵

    打工生活无趣,还好闲暇时间能穿越到异世修仙自带功法分析技能,无数功法唾手可夺开启强悍的修仙之路,有空还能在地球当当匿名英雄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 永恒幻想二次元

    永恒幻想二次元

    我们的幻想,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二次元,永远都是永恒的,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二次元,二次元也绝对不会放弃我们。
  • 宗门宝积录

    宗门宝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于还是失去了你

    终于还是失去了你

    是否还能够再看你一眼,墨轩……要是早知道会是这种结果,我就不骗你了。绫,霖墨轩就真的值得你这样吗?你为什么就爱上他了,是不是我不杀他,你就不会死了?
  • 达摩洗髓易筋经

    达摩洗髓易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风云

    梦:风云

    七个当代的高中生,在充满压力的生活中与梦中的世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他们如何在梦境与现实间斩妖伏魔,成就现代奇侠!
  • 雪之爱恋

    雪之爱恋

    在新年的夜晚,下起了雪,雪儿在树下发现了那个被抛弃的孩子,他们变成一家人。一场车祸让他们失去了父母,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你猜这样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狱魂奇谈

    狱魂奇谈

    北方有佳人,姓邢名月。在一次意外之下结识狱魂世界的逝和麒麟。狱魂世界在黑狱魂师的攻势下,岌岌可危,而地球也在黑狱魂师的算计之内,且看刑月与逝、麒麟三位如何破解这危局。
  • 凤谋江山:绝世医妃

    凤谋江山:绝世医妃

    她聪慧过人,却因天灾魂魄离体。一朝魂穿,成为晋轩最受宠爱的七公主。为寻肉身,她南下江南,却意外身陷险境,幸得他出手搭救。她设计敛尽江南三千财富,求购珍贵药材,以入药引魂。他悄然将至宝拱手相送,助她顺利把银两收入囊中。意外涉险,数次落难,他奋不顾身以命相救。危在旦夕,她衣不解带悉心照料。当她期盼地拉着他的手,祈求道:“风师兄,你娶我可好?”他却皱眉,冷眼相待,斥责一句:“松手,你是我妹妹!”她失望地穿上一身红妆,孤身远嫁他乡,只为还他一个清白的名声,一条走上权力巅峰的康庄大道。狼烟四起,战场上再度重逢。他驾马追寻,不肯松手:“棠梨!你既是神医,为何却独独不肯医治我一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