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潇无双带着一百铁骑,随着公孙勇进入了城中。没有无双他们担心的情况发生,一路上公孙勇光明磊落地走在前面带路。他们要去的,便是曾威震镇宇内的公孙将军府。一朝的顶梁支柱就在此时倒塌了,说起来也荒唐,这根定国支柱偏偏是曜国君主自己推倒的。
日曜三十三年,曜国皇帝秦慕言执政二十一年。其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苛徭赋税,荒淫无道,致使国力衰微,百姓怨声载道。加之政策律法没有做出修订,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残酷;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时,秦慕言仍忙于宫廷斗争,在论赏罚之度。加之日曜三十一年之时,天干无雨,颗粒未收。最终导致百姓生活陷于饥荒之中,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景象,在无尽的压迫当中,各地有志之士纷纷振臂高呼,揭竿而起。
一个王朝显露出了覆灭的征兆。忠义之臣纷纷进言,各地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减轻赋税,开仓放粮。可秦慕言集大多缺点于一身,唯一擅长的就是御人之道。在他看到各地联名而来的奏折之时,不仅未作出任何反应,反而大骂天下人民不知感恩。
“朕给了他们天下的土地,他们不好好耕种,不为朕这天子交税,还反而问朕来要粮食,他们违逆朕,造反的时候,不是力气挺大的吗?就让他们饿着,天下的臣民多了是,少他们不少,多他们不多。他们再敢造次,就命公孙祁炎带五万精兵,尽数围剿,一个不留,以儆效尤。”秦慕言在朝堂之上狠狠地说道。
不久,当地发生了暴乱,村民们冲进了官府,抢走了官粮。县令当日便上书本州刺史。刺史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深感百姓之疾苦,无奈自己官微言轻,屡奏之事往往不得朝廷的肯定。看到县令奏折,他又立马起草了奏章,吩咐府上管家尽快送往京城。他做了一个决定:开仓放粮。
第三日,管家的马回到了府中,却不见管家指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血淋淋的黄色袋子,他吩咐家丁打开,竟是管家的项上人头。
“昏君!昏君!”只说了四个字,便立马想起了前些时日从京城传来的话语。他立刻走出府外,赶到了正在派粮的县。街道安静的让人不适应,没有一个难民的踪影,只有风吹来血的气息和地上流淌着的血液。
“刺史大人,祁炎在此恭候多时了,陛下请您到宫中一叙。”祁炎冷漠无情地说道。
“狗官,你就是一直无情地狼,一直宫廷的狗。几千难民啊!几千难民啊!”刺史哭着喊道,骂道!
金銮殿之上,秦慕言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有神,看着跪在下面的臣民,露出了许久以来没有了的微笑。
“列位大臣,朕今日高兴啊!祁炎不愧是朕的“血影”,公孙家也不愧为护国支柱。一个小小的叛乱,有何大惊小怪。这不,祁炎不凯旋而归了吗?列位大臣如何看待?”秦慕言笑着说道。
“陛下英明,叛乱已平,天下在陛下英明的领导之下,河清海晏,政治清明。大臣莫不敬佩皇上,臣民莫不爱戴皇上。陛下贤明,您必将万古流芳,彪炳史册!”朝堂之上,一个正二品官员说道。
其余一些官员,也纷纷附和,都是赞扬皇帝功德一些拍马溜须之话。
“陛下,臣以为不妥!”一个从三品官员的话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刺耳。
“哦!这位臣工有些面生啊!你认为何事不妥?”秦慕言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说话之人,语气中显露出惊讶。
“回皇上,臣乃王龙,受公孙燕将军举荐,最近才到任,这也是臣第一次上朝。臣以为陛下处理饥荒之事不妥。”王龙回答。
“闭嘴,大胆王龙,陛下圣断,岂会有错?还不跪下谢罪!”朝中一品丞相柳向突然训斥起来王龙。因为他知道既然乃公孙燕举荐,自然有治世之能,安国之贤。这样训回王龙,一来为国家留得一个栋梁,二来也卖得公孙燕一个人情。
“大人,臣,无罪!为臣子者,理应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今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皇帝陛下却全然不知,还不是你们巧言令色,蒙蔽陛下。朝堂之上,尽是阿谀奉承。”王龙义正言辞地说。
“有点意思,爱卿所言甚是啊!列位大臣,对不对啊?公孙家不愧是护国支柱,老将军举荐的人才果然没错啊!朕,许久没听到臣工的肺腑之言了啊。列位大臣,今后可要多向王大人学习。”说罢,秦慕言从龙椅上起身,朝王龙走来。
“爱卿啊!那你说这事情也发生了,朕该怎么办呢?”他一手搭在王龙的肩上,侧视着王龙。
“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陛下虽为天子,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抉断。一个县的难民。那可是几千人命。想必此事,在短短几日已传遍了大江南北。陛下为保得民心,实宜下昭罪己,再开仓赈灾,安抚臣民。还有,此时万不可行土木之事,诚宜放弃修建双凤阁。一来大兴土木有损了国力,二来修土木者均为精壮男子。民间缺乏精壮男子,将致使劳力匮乏,生产迟钝。眼下当务之急应开凿渠道,引水北上,以解旱情。”王龙在朝堂上一语惊人。
“可惜了一个治世之才啊!王龙啊,要怪,就只能怪你来错了朝廷啊!也怪你不知老夫好意啊!”丞相柳向在心里暗暗地说。
朝堂之上,其他人依旧一言不发,都想王龙不知为官之道,伴君如伴虎啊!
“王大人,果然语出惊人,朕受教了,看来公孙燕老将军真是鞠躬尽瘁啊!”皇帝冷嘲道。
“皇上所言极是,将军为国操劳,教我等为臣之道,要誓死尽忠,为国效力。而且老将军一直在为皇上招贤纳士,举荐人才。而且他经常说,皇上骨子里是个好皇帝,只是被一些佞臣迷住了眼,有时会犯一些错误,所以让微臣在殿上听旨,来做陛下您的第三只眼。”王龙说。
“好个做寡人的眼啊!真是辛苦公孙燕将军了。不过,依爱卿只见,这常州刺史私自放粮该如何处置呢!”皇帝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