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种树的和摘桃子的往往不是一个人。康士林把新政的树种下了,桃子怎么摘,就不一定了。
李铁牛兄弟为了看懂朝廷局势的变化,实在是下了大功夫,特地重金聘请了颍川郡的术士和会稽郡的师爷,耗费了大笔银元。已经当官,钱就不用担心。兄弟二人尚未赴任,先是栗启明派人送来了十万银元,这个是准备收拢两地人心的,荣亲王府上赏赐了二十万银元,外加一块外委令牌,这个是号称表彰兄弟二人甫一拿到硕士,就立即外委,表彰青年才俊的。东洋衙门表面上吝啬一些,拨付了3万银元,但是附带了一张手令,李三鲈责令东洋衙门属下,不得拖欠神庙守备兵的饷银和费用——按照袁奏凯的说法,这一纸手令,到任就可以领到不下10万的欠饷,还能保证以后每月按照员额实发饷银。神庙守备定额饷银每月一万银元,另有费用定额三千大洋;遇有事项,实行奏销制,报上一个数字,直接就核算了。那么这张手令,就是每月至少一万三千大洋,至于能用几个月,李铁牛心里清楚,这个是看情况的。相对而言,李铜牛的荣亲王府外委令牌不算值钱,风陵渡本身是荣亲王的产业,这个产业要说是赚一笔小钱,但是持有荣亲王外委令牌,打个劫,收个过路费什么的,那都算荣亲王的意思,就是持令牌杀个把人,处理的好的话,令牌一放,哪个敢查?李铁牛兄弟两个,因为这个令牌和手令,算是刀把子和钱袋子都攥到手里了。按照栗启明的规划,这些要点都是交通要道,自然商旅兴旺,所以兄弟俩出京畿之前,象征性的收了一些意思,累计也有5万之多。钱有了,聘请的自然是高级师爷和术士。这票师爷和术士拿着资料分析了足有7天,总算给了兄弟俩一份政治形势图。
抛开混乱守序或者中立守序之类的性格分析不谈,师爷们给的派系分析大概是这样的。在这次朝廷改组中,前女王叶赫和荣亲王目前算一波,态度算支持改组,今后态度不明确;现任王上和太师以及康士林、栗启明算一波,算是改组的主要推动者;东洋大臣和南阳大臣、总理大臣算一波,目前态度不明确;直隶大臣、西北大臣、北漠大臣算一波,态度也不明确;老六部算一波,持反对意见,翰林院、御史台、宗人府、大理寺算一波,打算捞一把,总体结论就是十分混乱,要么捞一把就走,要么抓紧站队。术士们算的是另外一笔账,投靠哪边获益最多,结果给的结果竟然是兄弟俩分开投效,一边一个。
过于机密的事情,显然不是师爷和术士们能知道的,比如术士就不知道李铁牛兄弟俩根子上是东洋衙门派到康士林身边的卧底,更不可能知道俩人老爹李显或者叫李富贵究竟和荣亲王什么关系——这兄弟俩都不知道,更无论别人。当年荣亲王兵败,仅80余骑溃散回京畿,又有几个知道荣亲王是否有布置呢?
随着李铁牛兄弟离开京畿,改制这个舞台上开始密集上演一出出大戏,高峰时候,王上汪杰一天发了十二道敕令,用于发令的明黄秀绢缺货,用于誊写卷宗的绵纸价格涨了四成有余。反正舞台是一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比如学术改革,先有康士林公开发表两篇文章《新学伪经考》、《欧圣几何考》,直接就要了预言科的亲命,预言科的八部圣言,多半被打击成伪作;牧耕和术数的命被要了小半条,连田亩都算不准了,还混什么。同时连带着格物科惊出一身冷汗,虽说《欧圣几何考》大部分支持了格物科的传统经验公式,但是直接指出化球为方和化方为球经验公式有误差,导致铸币火耗凭空多了三成。这时候康天隽康师傅直接做了神补刀,上了奏章,证明现行科举制存在重大问题,思想僵化,作假随意,创了一途,曰标准化考试和题库制。王上思考两个小时之后,明发上谕,暂停科举,待创新规。
然后学术之火就烧到的礼部,因为科举是礼部的地头,栗启明上书自残,作为礼部员外郎,正四品的主,直接怒斥礼部伪造圣言等,历数罪状一十九条,条条要命。于是新的敕令,礼部裁撤,礼宾事项转内务府司礼厅,科举事项单独成立考试院,宣慰等对外事项组建外务部,占卜等神学事项成立神学院,拆了礼部之后,原有的尚书、侍郎等礼部高管,不好意思了,听候任用吧。
打散了礼部之后,新任考试院院长栗启明,直接把火烧向了翰林院,指责这机构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除了挂翰林、御史、编修等养老职位,什么作用都不起。有翰林院学士长康士林这个内应,结果显而易见,直接弄死,史官等统统转考试院,御史转监察院,创了枢密厅搞公文交换,康士林直接担任了枢密厅厅长,大部分编修扔给了文学院,小部分编修扔给了科学院。
s
弄死礼部之后,跟着就是工部,直接给拆分成科学院、工程院、建设部。一路拆下去,又拆回来,整个摊子就从六部府院制,给拆成了部委制度。这套参考西陆风格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呢?
国家元首为王一人,设宗人府管理王族,设内务府管理日常事务,王之下,设枢密厅,枢密厅设枢密长一人,枢密多人,负责王与朝廷之间的事务。朝廷设丞相一人,副相多人,负责统领朝廷。丞相府设参议、秘书、法制、铨叙、统计、印铸、总务七个厅,各有委派。丞相府统领各部,分别为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陆军部、海军部、教育部、司法部、农商部、交通部九个部,以及神学院、文学院、科学院、工程院、法学院、史学院、考试院、参谋院、新闻院九个院。王可就专题事项,从各部院指定委员,组建委员会、办公室、专业局、临时组。
朝廷改组,取得就是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在地方上尚未反应过来之前,直接把事就办完了。多的不用说,这些部院哪个权限最大?自然是丞相,丞相由康天隽康师傅担任,第二重要的职位,是枢密长,这个位子最终由康士林担任,栗启明拿到了教育部,并且直接被指定为副丞相,协助管理史学院、考试院、参谋院。
前后折腾小半年,朝廷改组算是告一段路。当然几个人没动,王族的事情没动,六个开府大臣没动。朝廷上这么大动作,王族肯定是没闲着,一群又一群的王室成员和贵族拜访荣亲王——荣亲王负责宗人府。六个开府大臣则迅速形成以东洋大臣李三鲈为核心的小团体,本来这里边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总理大臣,可惜总理大臣的业务几乎被架空,直隶大臣被盯的死死的。所以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东洋大臣门下——按规制,各大臣原则上非奉诏不得离开管区超过100里,当然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本人要经常露个面,毕竟有新闻院的人盯着,但是不代表手下重要人士不能凑一起喝茶。
一票人精,翻阅了康士林所有的文章,把栗启明的东西又拿来翻来覆去的琢磨,基本上认为把握住了俩人的思路,事就好办了。
神历892年底,六大臣分别上书,请王封禅,晋封号大皇帝,以彰功劳。于是各地上各种劝进表。
“伏睹吾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伏惟殿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兴之兆,图谶垂典。”
这种骗字数的文章没啥意思,所谓各种赞颂好词。归根结底一句话,劝汪杰称帝。称帝这事,非文治武功到了极点,一般没有王敢干这事,称王,意味着对神明的敬畏,称帝,那是自身有想法。套用另一个世界的说法,称王,是在公司框架下独立事业部,称帝,是做资产清算准备成立独立法人子公司了。至于更进一步,想彻底独立法人,那也简单,比如玩一把一刀分两陆,让众神承认确实有这个能力,建立一新的神权,也是可能的。又没有额外的方法,脱离开神的属性呢?并不是没有。西陆有一马圣,他的门徒占领了一座大城,直接对众神宣布,自己是无神论,不承认有神,不服来战。神没有应战,只是剥夺了无神论者使用神力和神术的资格,然后由所在王国平叛。
称帝和称王,还属于在同一框架下,所以区别不算太大——细微的差别是有的,比如神庙的地位问题,以及传承选择问题。王位继承人,神权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皇帝的继承人,皇权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东西两陆,加上高原大陆和新大陆,四块大陆,17岁能被劝进称帝的,自神历以来,这是首例。
这事正好挠在汪杰的痒痒肉上。搞得小伙热血沸腾...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