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舍予过了快乐的九年,但那年的夏天一阵风吹来,将舍予吹进了大城市,使她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用小指头数也数不完的的高楼林立的大厦,看到了在小乡村看不到的东西,所有的事物对于她来说都感到陌生和不安。那满街的吐黑烟的四轮怪物,随时都能将人的生命夺走,那一条江河漂浮着各种令人作呕的垃圾,满目琳琅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而舍予显得格格不入。
舍予问过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来城市。他们的答案是过上更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舍予并不能理解,她想回到原来的地方,那个小又美丽的地方。但无奈的是不可能。于是,舍予只好小心翼翼的融入这个城市,但结果并不如意,受尽了别人的排挤,异样的眼光和有意无意的嘲笑,而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舍予是个外地人。每一次舍予都想逃避这种可恨的敌对行为,可是,又能逃到哪去呢?毕竟人总是生活在这个人人世界。
无数次,在黑夜中醒来,望着窗外并不多见的星星和月亮,想着小乡村想着爷爷奶奶流泪。舍予总是告诉自己要坚强,明天会好起来,而所谓的坚强就是尽量跟别人少接触,封闭自己。尽量不被伤害。从此那个开朗上串下跳的小舍予不见了。还记得在第一次到班级就收到班主任的批评,当众自尊受到极大的打击,就因为舍予没有去大扫除,舍予委屈,因为语言不通。粤东地区的严厉教育是舍予所没有想到的,去了学校一个月捧着一双带着淤血的小手给丽丽看,丽丽给的安慰则是没关系,老师是在教育你。舍予心碎了,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讨厌她,后来懂事了才知道她心里也是心疼的。就这样在棍棒的教育体制下,五年级那年舍予是在被虐打手脚中度过的,经常是手脚於青的惨不忍睹,但她从来没把伤口拿给人看,家里人也不知道,教师不排除带着情绪工作,除了学习成绩特好的同学免去挨打,其他人总免不了那么几下棍子。尤其是像舍予这种教育落后的小农村来的更是悲惨,什么都跟不上人家,尤其是英语。有的教师为了评优不顾学生的死活,拼命的赶成绩,求标准,简直丧心病狂,舍予更是暗骂教师出门被车撞死。
终于六年级时换了个老师,也很少被打了,除了比较仁慈点,最重要的是舍予拼命的学习,将成绩提高,中午没有休息,在外面草草吃个快餐,就来班级做题目,有次其中将英语考到100,这是舍予人生中辉煌的事迹之一,小农村没有英语,大城市的英语便是由娃娃抓起,舍予落后了别人很多年,其实能考到100分,把她高兴了好久。在那地狱的一年中,她认识到如果不想挨打只有成为有资本的人,第一次舍予明白了什么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舍予所认识的并不嫌弃她是外地人的同学也就3个,但这三个人随着毕业,也失去了联系方式。于是那3个同学便是舍予生命中增添唯一色彩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