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
“什么情况?”孙瑞成被突然的警报声吓了一跳。
“出任务!会议室集合!”死神喊道。
会议室:
这次作战任务,拦截一支非法走私军火犯罪集团,据线报,他们将把一挺名为金属风暴的武器运给一支窝藏在中国的恐怖组织。“飞龙故意将金属风暴这四个字咬得特别重。
“金属风暴?”所有人不明白这是什么东东。
“金属风暴。世界十大禁武器排名第八。”
“还是禁武器!”孙瑞成吃了一惊道,“他为什么被禁?“
“金属风暴的威力在于它的射速。”
“有多快?总不可能超过加特林的射速吧?”苍鹰满不在乎。
“金属风暴射速最慢的是每分钟八十万发,最快即可一百万发。“
这话差点没把苍鹰吓得从椅子上摔下来。
“卧槽!别吓我!这这得装弹多长时间啊!”金丝猴脸色苍白。
“一定数量的弹丸装在枪管中,弹丸与弹丸之间用******隔开,弹丸在前,发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射药在后,依次在枪管中串联排列;枪管中对应每节******都设置有电子脉冲点火节点,电子控制处理器用来控制各个枪管的发射顺序及每节******的点火间隔。发射时,通过电子控制处理器控制设置在枪管中的电子脉冲点火节点,可靠地点燃最前面一发弹的******,******燃烧后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沿枪管加速运动飞出枪口。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紧接着的一发弹丸一端膨胀,锁住枪管,以立即承受作用于弹丸前部的高压燃气。它不会导致高压、高温的火药燃气无端泄漏而点燃次一发弹的******,也不会引起弹丸圆柱部的坍塌。前一发弹丸离开枪管后,后一发弹的******即可点火,这样可使膛内压力迅速降到合适的水平,不致影响后续弹丸的发射。由此,每发弹丸按照顺序从枪管中发射出去。”飞龙介绍道,“专家们认为该技术是自1862年美国人理查德·J·加特林发明机械式转管机枪以来轻武器领域最大的创新,将轻武器发射技术从19世纪机械式发展到21世纪的电子式。该系统被称为第三代武器系统,指的是点火式为第一代,如火铳。具有半自动或全自动功能的机械式为第二代,这一类武器人们都很熟悉,如机枪、冲锋枪等。该系统则是电子式的第三代,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武器的发射系统没有了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迈克·奥德威尔发明的金属风暴武器公诸于世后,不仅震撼了轻武器界,而且引起了军方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美国、澳大利亚军方陆续与金属风暴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技术开发合同,加之金属风暴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金属风暴有限公司获得了大笔资金以研究和发展金属风暴技术。无论是把单管或多管金属风暴装置通过皮卡汀尼导轨装到现行的武器上,还是把现行的光学瞄具和火控系统装到金属风暴平台上,看起来都是超越传统的。迄今为止,金属风暴公司已推出了从单管到36管、从手枪到近程步兵武器共10余种原型枪,但都还处在概念演示阶段。当然,如果我刚才所说的金属风暴射速一百万,事实上还不止。”
“还不止!那多少?”所有人紧张起来。
“采用预装填的弹药、电子脉冲点火、电子控制处理器、无自动机、多管组合,实现了超高射速发射、变射速发射、齐射发射,同时实现了电子化,将武器的射速提高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单管射速最高可达60000发/分,变频发射的范围可从传统的低射速变到以前无法得到的射速,多管最高射速可超过1600000发/分。”
“它难道就没有弱点吗?”
“有,像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人们在认识和接受金属风暴技术的过程中会对它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质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物理学和弹道学方面的问题。例如,高压燃气引起的后续弹药强度和位置变化问题;高温燃气热传导与燃气后泄引起的后续******自燃问题,前一发弹丸出枪口后的膛压对后一发弹丸运动的影响问题;高射速对枪管的机械作用问题:弹药再装填问题:高射速尤其是齐射时的后坐力问题等等。”
“果然,装弹还是有问题!”苍鹰苦笑着说。
“等它装弹了,估计你已经被打成马蜂窝了!”飞龙道,“这次事态严重,必须阻止他们!”
“是!保证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