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时候的苏子竹性子比较活泼,特别爱跟同院的小伙伴玩,可每一次发生争执那些小孩子就骂他是野种,为这他没少跟别人打架,回来就问妈妈要爸爸,每一次妈妈都温柔的告诉他,爸爸很爱很爱他,只不过爸爸有事暂时不能陪在他的身边。
从那以后,苏子竹经常会在妈妈耳边叨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每一次妈妈都会说“苏苏长大了,爸爸就回来。”
失望在成长中一点一点的扩大,苏子竹再也不会问妈妈那样的问题了,甚至从他口中再也没有吐出关于“爸爸”的任何事情。
活脱的性子也被残酷的现实磨去了,苏子竹再也不跟别人玩了,也不跟别人打架了,连话也很少说了。苏母担心儿子得了自闭症,搬离了原来的地方,来到了芦花村。
当然,古香是不清楚这些的,她只知道苏子竹是近两年搬过来的。因为古爸爸生病,古香根本没有关注过苏子竹。
古香不知道的是,苏子竹之所以对她怎么关照,除了苏母的要求外,古香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好,打动了他。
苏子竹的世界从来都是灰色的冷色调,而古香的世界就像是热情燃烧地一把火,她就像是一缕阳光投射在他孤寂灰白的心中,想要靠近火源,吸取更多的温暖。
三个人各自想着心事的人,走完了下坡,走了小段上坡,再走了段下坡终于到了集市。
“你来过这里?对这里熟悉吗?”苏子竹问。
古香迟疑了会,随即点点头,毕竟原主是来过的,“我很少来,我小姑家住在这里。”
“附近几个村子比你们那边富裕些。”
明晃晃的“你们”一词,又把古香的魂给勾走了,“果然是暂住的,潜意识里就没把这当家,也对,这家伙怎么看,怎么不像农村的孩子,光是那架势就是农村孩子学不来的。
古香的走神,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古香家的事,苏子竹有意留心下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以为古香这副神情是想起了亲戚间的糟心事。也有可能是自己刚刚那个问题,把她给问到了。
于是他自动说起了自己对这个古镇的了解。
原来,黄银镇位于西南角,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山城,与世隔绝。这里的村民大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并不富裕,可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家经济的好转,旅游热的兴起,这块地方不知怎么被外界发觉了。它原始的风貌、淳朴的民风,使这里成为全世界背包客们,钟爱的度假天堂。
清风自浪里的漂泊、阳光下的密林奇洞、原始的生活方式、迷人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黄银镇出名了,随之而来的是机遇。
各级政府立马重视,修房子、修路、修旅馆,试图将黄银镇打造成旅游古镇。
可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来这里并不是享受度假村式的生活,而是奔来这里的体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因此,附近的村民家成为了背包客们竞相争抢的“香饽饽”,,村民们看到这个景象,纷纷将家里的房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推出了体验式的家庭客栈,这个项目一推出,受到了一大批游客的追捧。
所谓体验式家庭客栈,其实就是为游客提供住的地方,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游客可以选择跟着村民吃,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做饭,体验原始生活方式的乐趣。
头脑聪明机智的,更是一早瞄上了镇上,以不高的价格向政府审批了一个个地基,在上面建起了房子,做起了各种小本生意,这么多年过去了,附近的几个村子陆陆续续地都在镇上有了房子。
此时的房价已经翻了好几番,光是房价大家都赚了了满盆金。
这里的村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周围几座村子也跟着借了光,可以到这里的集市来卖菜卖粮食。
“你小姑家是做什么的?”苏子竹问。
“好像他们家也开了个客栈。”古香显然不想多说,淡淡地回了一句。
古香从来没想过占几位叔叔姑姑的便宜,只希望大家互不干涉,相安无事!
“大姐,趁着这会人多,东西好卖一点,我们快点走吧。”古韵看见自家大姐跟子竹哥说个没完,急忙提醒。
一盏茶的功夫三人就沿着大道到了菜市场附近,一路上古香看到了不少游客,有的背着行李,有的空着手,有的挎着篮子往菜市场方向走来。
“好了,就在这儿吧,你们俩在这儿卖菇子,我有点事先离开一会,一会回来找你们。”
古韵见苏子竹要走,扯了扯古香的衣角,“大姐,我们这么卖啊?”
古香也不懂,前世倒是经常到集市,但都是作为顾客,作为街边小贩,她也是第一次。
“卖完了,我们一起再去吧。”还是清冷的调子,听在古香耳朵里,竟然有一丝丝的温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