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气头过去了,蹲在一边抽抽嗒嗒的不吱声,大陈在火堆这憋了一肚子话,刚刚跟小李吵完,想问还不好意思开口,尴尬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嘿!小李子,李少爷,还生我气呢?你就看在我是残疾人的份上别跟我一般见识了行不?我都快憋死了,你快跟哥说说里面到底是啥?”小李这一会儿也觉得有点惭愧,但是人小面儿薄,在那硬撑着不说话,大陈一开口,他赶紧凑到火堆边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大陈哥是我不对,我不该拿你出气,又不是你把我婶吃了是吧?”大陈呸了一句“净说屁话,说正事。”小李把洞里的情况跟大陈说了一遍,得知二柱的媳妇遇了难,大陈心里也不好受,大陈往火堆里扔了几个干枝接着问:“都是村里人,怎么你这个二柱婶死了你这么伤心呢?是亲婶子吗?”小李摇摇头,跟大陈说起了有关二柱婶的往事。
二十年前平凡的小村里发生了件不平凡的事。这事说起稀奇,村里的打渔好手老李,三十多岁的老光棍,每每打渔归来鱼货满仓,条条都是膘肥体壮,样样都是好鱼,技术在十里八村没人能比,既然老李这么能干,为什么打了光棍呢?长得丑?当然不是,老李虽然算不上高大帅气,但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看着还算顺眼,难道是没姑娘愿意嫁他?更不是,村里的媒婆三天两头的就光顾老李的家门,跟他说这个姑娘对他有意思,那个姑娘对他印象也不错,可老李就是不点头,每每媒婆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小声嘟囔几句:“哼!一个打渔的眼光那么高,这不行那不行,我看你呀这辈子就跟鱼过得了,早晚有你后悔那天。”媒婆忿忿地走了,老李自嘲地苦笑了一下,村里人都觉得老李是个傻蛋就知道打渔,老李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媒婆说的那些姑娘们都不错,可他就偏偏听不进心里去。
老李从十几岁开始打渔,每逢淡季的时候,别人家渔船走空,老李从没空船回来过。平凡的日子里也常有稀奇的事发生,这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老李竟然空着船唱着渔歌,美美地回来了,岸边的乡亲打趣到:“哎哟老李,这是打了多少鱼啊?怎么高兴的还唱起歌来了呢?”老李美滋滋地高声回到:“没打着。”,岸边一阵哄笑,“没打着?那你高兴个什么劲呀?”,可等老李一靠岸,大伙立时就傻了眼了,好家伙!鱼倒是真的没打着,竟然“打”着一个大美女!这可是个爆炸性的消息,很快这事就在这个小小的鲇鱼背村里传开了,大姑娘小媳妇好事的都争相跑来看热闹,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听到这事都觉得新鲜,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也来看个究竟。
老李扶着姑娘下船,这回村里的老老少少算是看清她的容貌了,浓眉大眼,白晰的皮肤,梳着一个长长的辫子,身穿蓝底白花的粗面衣裳,整个人透着一股乖巧劲儿,十里八村找不出这么漂亮的姑娘来,大伙直夸老李好福气,村里几个讨不着老婆的光棍,瞅着老李这个眼气啊,捶胸顿足得恨今天出去打渔的怎么不是自己呢?那些有老婆的男人也许是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一个个也忘了身边的老婆,眼睛直勾勾得瞅着姑娘舍不得离开,这可气坏了村里的小媳妇老娘们,周围人多也不好开口就骂,上去拧了一把她男人扯着耳朵就给拽回了家。老李被大伙起哄得也笑得合不拢嘴,手扯着姑娘就往家走,一个起哄的小伙子喊到:“这媳妇没进门呢,老李你手抓那么紧干啥?”大伙一阵哄笑,老李红着脸连忙把手撒开,这姑娘被大伙看得也不好意思,直往老李身后躲,老李是扯她手不是,不扯她也不是,干脆老李心一横,把姑娘小手往他大手里一攥,冲着那小伙喊了句:“我就抓了咋地?你想抓还抓不着呢。”大伙又是一阵嘻嘻哈哈。这么热闹的时候怎么能少了村里的小孩儿呢,这不,宋喜带着村里的小子丫头跟着老李周围转着圈得跑,边跑边拍手起哄“新娘子,老李家来新娘子喽。”老李脸又一红骂到:“小宋喜,再瞎说我揍你啊。”淘气的宋喜冲老李做了个鬼脸,“想揍我?你抓不着哈哈。”把抱在麻子头怀里的小细凤儿给逗得嘎嘎直乐。
那一年,细凤儿还不是村花,宋喜也才五六岁,阿一的妈妈还只是二柱媳妇。老李领回个姑娘这事,除了老李本人村里最高兴的就属二柱两口子了。早些年二柱一直跟着老李打渔,处得跟亲哥儿俩似的。后来二柱娶了媳妇不想早出晚归得跑船了,就回来和媳妇踏踏实实的种地,虽然不和老李一起干活了,这哥俩还是三天两头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唠唠闲嗑。每次老李打渔归来都不忘给二柱家留两条最好的,老李家有个大事小情二柱两口子也是第一个上。这些年虽然老李觉得光棍无所谓,但他成亲这事,一直是二柱两口子的一块心病,天天盼着老李能早日成家。
听说老李领回个姑娘,二柱两口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趁着大伙在码头跟老李开玩笑的工夫,二柱和他媳妇赶紧小跑到老李家收拾去了。二柱扫院子劈柴火挑水,二柱媳妇手脚麻利地在屋里擦上擦下。等老李和姑娘在大伙的簇拥下回到老李的小院的时候,二柱和他媳妇早就混进了人群中假装也是刚刚进来的样子。
老李家的院子坐落在鲇鱼背的西头,方方正正的院子,院子当中一架葡萄正郁郁葱葱,葡萄挂满枝头。老李虽然是一个人居住,却也是鸡鸭满院,院子里一排排,一挂挂的鱼干约有好几百斤,一看就是个过日子的好手。房子的东边是个菜园子,篱笆整齐均匀,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青翠欲滴,还有两棵果树。姑娘看了一圈老李的院子,满意之情溢于颜表。等姑娘进了屋里,更是让她吃了一惊,没想到老李的屋子如此整洁,虽然家具简单,但排放有序,桌面亮得像抹了油似的,让她对老李更是赞许有加,老李美滋滋得转头跟二柱两口子感激的一笑,多亏了二柱两口子,帮了他大忙。
老李到家已经晌午了,大伙闹也闹够了,看也看差不多了,这才都陆陆续续地回家吃饭,只留下老李、姑娘、二柱两口子,老李和二柱在屋里喝茶唠嗑,二柱媳妇则跟着姑娘到厨房准备饭菜。二柱媳妇和这姑娘年纪相仿,人又热情,透着一股实在劲儿,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没多一会儿,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了,姑娘就跟二柱媳妇说起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她所住的村子发了大水,庄稼颗粒无收,生活实在混不下去了,才乘船从很远的地方背井离乡来投奔亲戚的,没想到亲戚早就没了,一个月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早已心力交瘁。无家可归又饥肠辘辘的她正好碰上了老李,好心的老李把带的干粮全给了她还问她需不需要帮忙,她就把自己的处境和老李一讲,老李听了她的遭遇很是同情,不知道为什么老李第一眼见这姑娘就觉得亲切,仿佛是上天安排的,开始老李心里还在打鼓该怎么把她留下来,现在一听这姑娘无依无靠,顿时老李不知从哪冒出的勇气,脱口而出:“你愿意不愿意跟我走?”,这姑娘还沉浸在悲伤之中,突然被老李的话弄得一楞,老李急忙补充着:“虽然我没几个钱,但是我能干,我会打渔,我保证让你过上好日子,吃穿不愁,好不好?”老李说到这里不知再说什么好了,急得直搓手。看着老李诚实的样子,其实姑娘也打一开始就对老李的印象非常好,于是她红着脸没说话,只是腼腆地微微点了点头,把老李乐得差点没从船上蹦到水里去。
人生得意的日子过得也快,经过十几天的准备老李和姑娘的新房就布置好了,在全村老小的见证下,热闹而简单的办了婚礼,老李终于有了个完整的家。第三年头上,一个白胖胖的娃娃落了地,屋子里终于有了孩子的哭笑声,这下把老李乐得可不轻,差点就蹦到房上去了,仰天长叹,一声大喊:“我终于有儿子了!”接下来的日子虽然过得不是很富裕,但是比蜜还甜。
小李长得像妈妈,浓眉大眼,虎头虎脑得别提多可爱了,老李最喜欢的事就是抱着小李在村里转悠显摆,乡亲们见了小李都会来称赞一番,老李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就算是去打渔,满脑子想着小李,手上干活也有劲,只要能多赚几个钱给小李买喜欢的东西,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在老李的百般呵护下,小李慢慢地学会了咿咿呀呀的叫爹娘,学会了爬,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帮爹娘干活,每次老李打渔回来,胖墩墩的小李早早就等在村口,接过老李挑的最好的一条鱼,屁巅巅得就往二柱家里跑。看着小李抱着一条大鱼在村路上捣腾着小胖腿跑得呼哧带喘的时候,村里的大娘大婶就不免打趣到:“小李子又去给二柱婶婶送鱼了呀,真懂事,以后长大准是个孝顺的孩子。”小李奶声奶气地回到:“我最喜欢去二柱婶婶家了,二柱婶婶会做好多好吃的给我。”,人家又问他:“那二柱婶婶对你这么好,你怎么报答她呀?”小李眨着大眼睛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等我长大了,给爹娘养老,也要给二柱婶婶养老。”看着一脸稚气的小李认真的模样,乡亲们都被他逗笑了。
说起二柱媳妇对小李,那真是好到没法说,打从小李他娘怀他开始,二柱媳妇就没闲着,给未出生的小李做衣裳,做鞋子,好像李家媳妇肚子里怀的分明她就是自己的孩子,就连老李媳妇月子都是她一天不落的伺候下来的。二柱两口子结婚多年也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又对孩子喜欢得很,每次见着小李都亲得不得了,老李两口子出去打渔就放心地把小李交给二柱家照顾,一年里有小半年都是在二柱家渡过的,这也算是小李的第二个家。小李在的日子是二柱家最开心热闹的时光,二柱媳妇每天变着花样的给小李做好吃的,走哪都领着,晚上睡觉都搂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双鞋不穿到破都不换,而小李的脚上从小到大总是有新鞋穿,那是无数个夜晚二柱媳妇熬着灯油为小李缝制出来的,每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对小李的疼爱。
兴许是二柱媳妇的善良感动了上天,好人有好报,在小李十岁那年,二柱家终于有了阿一,这可高兴坏了两家人,这回总算是圆满了。阿一妈妈宠爱地摸着小李的头,两人一起看着怀里的小阿一,笑着对他说:“你以后就是小哥哥了,你是咱们家的老大。”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阿一慢慢地长大了,他被二柱和媳妇宠得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想要什么给什么,惯得越来越淘气。而小李呢也长成了大小伙子,时常跟他爹一起出去打渔,不管多累,下船的第一件事总是地挑一条最好的鱼给阿一妈妈送来,风雨不误,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