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朝,经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巩固经营,政局比较平稳,生活相对安定。在数十年和平建设之环境里,再加上倡导谦恭、谨慎、听从,渐渐地出现了一种负效应:循默苟且,颓唐懒惰,宽怠松驰;渐渐地发展到百职不修,纪纲废坏,贪污腐败之风蔓延;随之盗贼四起,异族侵边,农民起义造反的****之事也多次出现。仁宗后期,国家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已经是危机四伏,美梦破灭,急需要一场大的变革,以清除积弊,振兴吏风。改弦更张、变法改革已势在必行。
仁宗赵祯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他忧国忧民,改革之心久矣!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整顿吏治,施行新政。但因内亲外戚、各地土豪百般阻挠,且各方势力早已成熟,根深蒂固,若想撼动,时机还未成熟。仁宗恐弄巧成拙反受其累,随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调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此次改革历经三年余,最终宣告失败,史称“庆历新政”。
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仁宗已对变革之事丧失信心之时,却在一日偶遇五岁皇孙赵仲铖后,重燃变法之火。
因是仲铖小小年纪,竟猜出仁宗“变则乱,不变则亡”的心事,并说:“若我为帝,定变之!”
仁宗啧啧称奇,随对仲铖关爱有加。
仁宗本有三子,褒王赵昉、豫王赵昕、鄂王赵曦。还有一个养子,为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即赵仲铖之父。
褒王、豫王相继而亡,唯剩鄂王赵曦一子。一日,赵曦突然发病,身体佝偻,残喘于世,仁宗恐其难承大宋基业,不甚喜之。
仁宗因爱仲铖,欲“弃亲立养”,将大宋江山通过宗实过度,最终交于仲铖之手,并将大宋变法改革之希望全部寄托在仲铖身上。随封宗实为右卫大将军,封仲铖为国光郡公。
宗实后为英宗,改名赵曙。
仲铖后为神宗,改名赵顼。
仁宗嘉佑三年六月(公元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向仁宗提出立鄂王赵曦为太子一事。因濮安懿王赵允让突然去世,赵宗实回府服丧,仁宗以“再议”推诿。
七月,仁宗秘招合州通判周敦颐和常州知州王安石回东京汴梁述职。
仁宗对周敦颐和王安石各下一道密诏:一是命太子中舍、签书署合州通判周敦颐在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基础之上另立学派,作为变法理论之基础;二是命三司使度支判官、常州知州王安石暗立“辅光门”,收纳有志之士,并赋“随机应变”之权,作为变法人脉之基础;另外,口谕王安石回常州去寻一人,此人天赋异禀,可保变法最终顺利完成。
仁宗处心积虑,一切安排妥当,终在仲铖即位后(公元1067年),由王安石推行变法。此为后话。
仁宗在王安石临行之时,交与他一张字条,作为寻人之方向,并言此字乃是国师张天骏所留,上写:
天外之石藏于身,
本为凡类入道真,
他日出关踏凡时,
惊天动地辅光人。
此四句话一出,便立刻引起朝野上下一片涟漪,刮起一阵腥风血雨!却不知,直至六年后此话方才应验。
六年后。
神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在常州发生一件异事。
一日傍晚时分,常州上空突然传出巨响,声如打雷。百姓尽皆惊异,出门观望。
只见东南上空出现一个火球,宛如月亮般大小。火球拖着长尾从空中划过,随着又一阵巨响,转眼便飞到西南上空,并徐徐下落。
第三声巨响后,火球已经落入常州的许姓人家院内。
许家时逢一件喜事,正是许家独子许义十六岁生日。
许家虽不算大户,但主家许守茂老来得子,对幼子许义疼爱有加。所以每逢许义生日,必然庆贺一番。
此时许家人正在忙着择菜备肴,热闹非常。
忽的几声巨响,震得地动屋摇。一家人抛开手里的活计,立刻出屋查看。
就见地面火起,许家的篱笆院墙已经烧着。
众人随即取水灭火。火灭之后,有人在院中发现一个碗口大的深洞,洞口冒出阵阵烟雾。
许守茂走近洞口往里观瞧,见洞内有一物发着红光,且洞口温度极高,众人皆不敢上前。
许久,许守茂看那洞内已无红光,便取锹去掘洞穴,挖了约三尺余,从洞里取出一块圆形的石头,石头还很热。此石大小约为一拳,一端微尖,像生铁一般的黑色,而且很有分量。
此事引得周围邻居都来观看,许守茂便取盘拖住奇石拿与众人观瞧。
此石后来被常州的太守郑伸取走,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金山寺僧人将奇石藏于匣中,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供人参观。
之后,此事被翰林学士沈括记录在《梦溪笔谈?陨石》一文中。北宋名士王无咎也曾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
按说此事应告一段落,不想却引起许家一场祸事。
当夜,许家独子许义突然昏厥,奄奄一息,眼见不能活命。
正在许家上下束手无策之时,正巧一位道人打此经过。
道人听到许家传来哀嚎之声,便赶去观望,却见屋内床上躺着一子,气息微弱。围观众人纷纷落泪。
道人拨开众人,上前施救,却发现此子左肩衣服上有一处被灼烧的圆孔。道人随为许义脱衣查看,就见许义左肩之上对应一处焦灼伤口。
这道人道号虚清,俗名张天宝,江湖人称“八卦神君”,乃是常州金坛茅山冲虚庵的道长,实是懂些药理。
虚清道人取出丹药,碾碎后,投于许义伤口处。可出乎虚清预料,那许义的伤口立刻复原,擦拭后,竟无疤痕。
众人都道虚清道人乃是活神仙,施的药必是灵丹妙药。
虚清道人自知并非如此,他用的只是普通烫伤药,绝没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之功效。
许义伤疤已好,可人却仍旧昏迷不醒。
虚清道人为弄明白事情原由,随即要求带许义进他冲虚庵中调养。
许家众人无法,便将许义送进金坛茅山冲虚庵。
五日后,许义醒来,却不知命运从此改变。
可许家却遭灭顶之灾,一家人除许义不在,其余尽皆死于非命。
为何会突发这灭门惨案?此事还需从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