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佘曼曼没找到她喜欢的工作,也不想按照家人安排过日子,她犹豫着是不是可以出国留学,她很想学摄影,自从跟前男友看过一摄影展之后,她就一直有学摄影的冲动,只是她一直藏着。现在也许只有离开这个伤心城市,她才可以得到新生了。
她试着跟她爸爸商量,很意外,想不到爸爸竟然支持她,说她的想法很好,出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要她去亲戚公司做个小职员确实委屈她了。本来佘曼曼想了很多理由来说服爸爸,结果却用不上了,她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对爸爸误会太深了,一直以来,她觉得爸爸不爱她,只爱他的面子。妈妈虽然不舍,但是自然不反对,只要她的孩子过得开心,她就无所求了。妈妈怎么会不懂女儿心,尽管她的宝贝女儿什么都没说,她看得出来,她的心难过,一时半会恐怕都是难以痊愈了。父母永远都是伟大的,心疼自己孩子,生怕自己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
得到父母支持,佘曼曼开始忙活了。于是她搬回家,方便办事。爸爸为她找了一家资深的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这样佘曼曼可以省心省力很多。首要任务她需要参加英语培训,英语考试通过了才能出国留学,她打算找找英国一些学校的情况;以及签证流程和各种各样的手续和资料。
佘曼曼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是留学生王某分享的一个段子:在一次电视上看到有个人去美国旅游,想上厕所了,到处问哪有“WC”,居然没人能懂。主持人评论道,“WC”其实是厕所极其土鳖的译法,现在国外没人知道WC,就连toilet都是过时的翻译,应当用bathroom替代。
屏幕外的我深以为然。
高中跟家人去美国玩儿,接受过80年代英语教育的我爸想找厕所,也是拉着人就问哪儿有WC,果然人家一愣。我纠正他是“bathroom.”这才有人懂了。
从此我深深地认为,在国外你问人WC在哪儿,就如同在中国问:“哪里有茅坑?”是非常诡异的,是脑子不大正常的。
后来我去了温哥华念大学,意识到bathroom并不是唯一的上厕所用语,使用restroom,ladies'room,men'sroom,特别是加拿大流行的washroom,都能表明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类。
从此我深深地以为,国外的厕所都应该以room结尾,WC是外星人才会这样叫的吧。
再后来我去剑桥念研究生,发现英国的厕所上印着“toilet”。
嗯?这好像跟我的认知不符……
但我依旧深深得认为,就算“toilet”可以凭借腐国人一如既往的特立独行勉强过关,WC还是大逆不道的。
再再后来,我去了欧洲玩耍。发现这里几乎每一块厕所的门牌都赫然印着“W.C”。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字母的冲击是巨大的,数年来我自己构建的世界厕所观轰然倒塌。男女老少在印着“WC”门里进进出出,形容仓促,正常无比,没有一个拥有外星人的特征。
你看,真正的外星人其实是我自己呀。
……
……
一个WC,居然可以闹这么一出。这件事深深震动了佘曼曼,为了让自己不成为外星人,看来是得下下功夫,好好学习英国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