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太祖列传(二)
有了装备,加上严格的训练。盗匪每次前来,都是灰溜溜的逃走,留下一堆尸体。
这个时期,全国各地的百姓都在遭受灾难。有的是盗匪所为,有的是军队参与,百姓们苦不堪言。
终于,有人受不住这样的祸害,起义了。起义爆发后,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声势越发浩大,很快就蔓延了整个国家。
这么大的起义声势,官员们想瞒也瞒不住,只好上报朝廷。
人都是自私的,这些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与荣华富贵,他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百姓。
当时的皇帝信了,于是集结军队,进行镇压。
参加起义的百姓,大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人。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武器装备的匮乏,声势浩大的起义,没过多久就给镇压下去了。
有了朝廷的旨意,军队更加肆无忌惮,很多富裕的商贾也遭受了不白之冤。
太祖这也没幸免,在一次击退军队假扮的盗匪后,就传出了,太祖袭击过军队这样的消息。
太祖知道,不管是不是真有人泄露了消息,那些军人都会相信。
灾祸很快就会到,为了不给乡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太祖决定带着乡里的青壮年离开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
临走时,太祖嘱咐乡里的百姓,要学会隐忍,保护好自己。
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太祖看到了太多的苦难。太祖也救过许多,可是当太祖离开后,百姓们还是被祸害。
每每看到百姓们那麻木的眼神,太祖心里就有些疼痛。太祖痛恨自己的力量太小,不能保护好百姓,不能给百姓安宁。
太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被祸害的百姓。有好几次,因为救助百姓,太祖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百姓们很善良,你救过他们,他们会铭记在心。太祖的那几次困境,最后能够逃离,都是因为百姓们在暗中帮助。
不断的流离,不断的救助,太祖手下的兵越来越多。从离开乡里时的一千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
太祖本不想收这些人,因为自己都没个安全,这些人跟着自己,说不定哪天就会丧命。可是太祖不收,这些人就默默的跟着。
一群人跟着,不但没有纪律,也容易暴露,太祖就咬着牙收下了。人一多,补给就成了问题,不可能再到处乱穿。
为了发展,太祖挑选了一块易守难攻的山群,在山里头安定了下来。
由于山群易守难攻,再者太祖手下人多,武器精良,一般的盗匪也不敢招惹,军队也避重就轻不愿意肯太祖这块硬骨头。
在这样微妙的平衡下,太祖得到到了修生养息的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太祖除严格训练军队之外,就是大抓生产,没有好的后勤,其他都是浮云。
一段时间后,太祖的势力范围内成了一块为数不多的净土。四周的百姓闻声而至,江湖人士和有志之士也慕名而来。这更让太祖得到了发展,军队开始了急速扩张,从五千变成了两万。
有了这块县故意安宁的净土,太祖把乡里的百姓都接了过来,让跟着出来的青壮年与亲人相聚。
在太祖修生养息的这段时间内,其他地方也崛起了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势力。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四分五裂,群雄并起。
朝廷看到了威胁,迅速调集边境的军队进行平叛。在这样的强烈攻击下,很多势力都泯灭了。剩下的不是合并,就是隐藏。
太祖选的地方,易守难攻。朝廷军队每次前来,都是无功而返,并在太祖手上吃了不小的亏。
随着军队越来越多,太祖也有了压力,几度想要放弃这块地方,隐藏起来。可是看到百姓们期盼的眼神,太祖又坚持了下来。
边境的军队被调离平叛,让北方游牧民族有了可趁之机,他们调集兵马,迅速南下,女干,yin,掳,掠,无恶不作。
朝廷之上还是有能人的,在看到起义军只剩零星点点,就把重点放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身上。让太祖逃过了一劫。
北方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以前朝廷军队还能靠军事要塞进行防守。但现在游牧民族越过了军事要塞,这好比龙入大海,鸟翔天空。
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设施,朝廷军队更无法与游牧民族抗衡。加上在镇压起义军时,边境的军队消耗不少,朝廷军队对上游牧民族都是节节败退,没有一场胜利。
在这样每战每败情况下,朝廷的军队还是拖住了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速度。太祖借着这个空隙,再次扩张军队,达到了五万之多。
经过战斗的洗礼,太祖手下的兵已经不是愣头青,战斗力成倍的增长。
太祖一直关注着北方游牧民族动态。在得知朝廷疲软,无力抗衡后,太祖决定出兵,驱除北方游牧民族。
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最重要的就是机动性,这就需要马匹。可是当时的大梁没有一个像样的马场,培养出来马匹的质量很不好,建立的骑兵,也只是徒有其表。
太祖为了得到马匹,想到了一计。
太祖派人散发消息,说有一个运输财宝的队伍会经过太祖山头的一个峡谷。这消息传出去,果然引来了一小队贪婪的游牧民族。太祖在山上埋伏兵马,在游牧民族到达时伏击,顺利的抢到了一批马匹。
借着这批马匹,太祖用计又抢来了更多的马匹。前前后后,太祖一共弄到了近万匹优良的战马。
有了将近一万匹战马,太祖创建了一个八千人编制的骑兵。在训练娴熟之后,太祖就带着这八千骑兵对游牧民族进行了狙击。
太祖深知比起马上的工夫,太祖手下的骑兵要比游牧民族逊色很多。于是太祖决定以战养战,以战练兵。
太祖专挑人数不多的游牧民族聚集地,用车轮战术攻击。这样既可以练兵,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几次得手后,太祖手下的骑兵与游牧民族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随着太祖不断狙击,引起了游牧民族的重视。游牧民族派了一个一万五千人的部队,对太祖进行追击。
太祖知道消息后,没有正面交战,而是带着手下的骑兵到处乱跑。游牧民族在后面锲而不舍的跟着。
游牧名族毕竟是外人,对地形很不熟悉。往往追一段距离后,就会有一小部分人掉队。太祖得到消息后,带人迂回,很容易就吃掉了掉队的人。
不知不觉间,太祖就蚕食掉游牧民族五千人。
人越来越少,游牧民族的人很快就意识到来了这个问题。他们不想再这样漫无目的的追赶,于是不再追太祖,转而对周边的百姓进行抢掠,逼太祖与他们正面交战。
正面交战不代表不可以用计谋,太祖派人到山头带来了两万步兵,在一处狭窄地进行了埋伏。
太祖带着骑兵与游牧民族交战,一会儿后,太祖假装不敌,开始撤退。游牧民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对太祖紧追不舍,结果就被引进了埋伏圈。
借着步兵的力量,太祖全歼了这一万人的游牧民族部队。
这一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游牧民族被埋伏的情况下,太祖还是付出了五千步兵,两千骑兵的代价。
面对这样的代价,太祖心疼的同时又有些欣慰。战斗是最好的训练,经过这场战斗,剩下的一万五步兵与六千骑兵都成了精锐。
一万五的游牧民族被太祖全歼。这一消息传出去后,所有的势力都为之动容。
太祖的名声顿时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