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也曾险峻也曾平,为有残碑为有陵。狐兔虫蛇鸟雀隐,谷壑溪涧竹兰明。
这首小诗说得是山之多之富,植被生灵赖以生长,乃天华地秀之功,风吹雨打之劳。
当说华未忧一行出长江口,沿着东海之滨向南进发,“傲剑螭郎”元朔缺到浙东以后,已自乘小艇回东岛了,何时回来不得而知了,华未忧也没问。
这一日风和日丽,众人都兴高采烈的,终于可以靠岸了,在海上游行虽然只有四日,还是颠簸得要命!
夏有容虽已是一会之首了,可刚过笄礼之年,显然还在憧憬之中,马上就要见到师兄师姐了,反而不知所措,有些怯步了。
华未忧仅大夏有容一二岁,可心里比较坚韧开远了,见夏有容踌躇不前,明白这里的道理了,时时温言鼓励,处处谨慎着想。
花岛,名如其名,花海如林,花浪覆苔,十里清香,满目霞光。
“舟行花雨堂”就在花岛上,茅草结庐,竹枝成篱,金兰环绕,芬芳弥漫。左边碧溪堂,依溪而建,听泉乐水;右面翠竹堂,傍竹搭就,闻竹喜雨;后面金佛堂,面山简筑,观云乐山;中间金兰厅,兰花圃架,藤萝蔓延。
远远地,只见琴声叮咚,响彻云霄,古乐幽境,泰华仙居,原来“天外浪漫九琴”正在练功修身,那是一支改编自琵琶曲的《破阵乐》,要心神合一,九琴合奏,穿云裂风,撕雷破雨!
“师兄,师姐,我回来啦!”
夏有容依然旧称呼,双手推开木扉,第一个抢进了草堂,师门之情果然深沉!
“嗡!”
琴音一断,九个人影从花丛中抢了出来,花团锦簇,有如仙人。
“师妹!”
“琴神”卫诗领着众师弟师妹迎了过来,七嘴八舌,自是高兴。
师妹?原来夏有容是女儿身,女扮男装,行走江湖,方便从容!
“师兄!师姐!”
华未忧亦是问好,虽不属一会,但自小熟稔,叫习惯了。
“华师弟!”
“天外浪漫九琴”也是以前称呼。
接着,白天、黑夜、红燕子、紫莺儿都过来施了一礼,大家就进了厅堂,各自忙活。
“琴神”卫诗留着小胡子,刚好三十了,作为大师兄,自然陪着华未忧他们坐着;“琴真”朱桃出去端来了花茶,供大家解乏。
“唉,师伯师傅这一走,华师弟,师妹你们的担子就重了!”
卫诗毕竟年龄大师弟师妹们好几岁,自是知道江湖险恶,会首艰辛。
“有师兄师姐们提醒扶持,我们自会努力!”
华未忧果然彬彬有礼,不乱分寸。
“还有白叔他们在旁,定不负师傅所托!”
夏有容果然聪慧谨慎,面面俱到。
“是啊!有‘鹿杖撑青天’、‘鹰拐拄苍天’、‘双雷震天宇’、‘两云飘天外’、‘风卷满天风’、‘花开半天花’、‘晨钟暮鼓天外天’众前辈的辅助,师弟师妹定会使金兰会、赤萱会发扬光大的!”
朱桃握着夏有容的手说道,半是安慰半是希望。
世有四佛山,分别是舟山普陀山、五台五台山、峨眉峨眉山、青阳九华山,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
普陀山是佛教圣地,位于浙东舟山境内,是东海中的一个岛屿,又有“海天佛国”的别称。普陀山上兴建有大量寺院,全山寺庵在最盛时达两百多座,僧尼四千多人,是供奉观音的重要道场。
因历史上帝王多于北方建都,南方东海亦被称为“南海”。由此,普陀山又被称为“南海普陀山”。
普陀山因属海岛,气候宜人。岛上洞幽岩奇、峰峦起伏、林木葱笼。向远处观望,大海碧波万顷;在近处观赏,海岸金沙细浪,风光秀丽迷人。短姑道头、心字石、南天门、二龟听法石、磐陀山、千步沙、百步沙,连接一片。
南天门位于普陀山南山上。南天门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故名环龙桥。附近摩崖石刻,大字飞书。
紫竹林在普陀山东南的梅檀岭下。山上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故称“紫竹石”。
潮音洞在紫竹林内。因洞窟日夜吐吞海潮,有如雷声而得名。
普济寺又名前寺,建在普陀山白华顶南。该寺是普陀三大寺之一,有殿阁堂两百多间,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圆通宝殿内奉观音菩萨。
西天门在普济寺西,是一座天然石门,两石对峙,中豁如门,另有一石横架两石之上,上刻“西天法界”四个大字。过石门沿山路可直上达摩峰,亦称“罗汉石”。
磐陀石位于普陀山西面,又名金刚宝石。此石形如磐陀,横卧在山坡上,上下石相交处,似连非连,衔接无几,险若欲坠。
华未忧和夏有容两人未及在花岛停留稍长,便直接到了普陀山岛,普济寺方丈普照禅师是夏有容师傅“僧不僧花”李佛仙的同门棋友,夏有容常随师傅过海到普陀山赴棋会。
这时,普济寺后院凉亭石台上,一灰袍老僧一白衣少年正聚精会神在弈棋,棋上黑白子呈现出一白龙摆尾式!
华未忧和夏有容进来时,已是棋局尾声之势,知客僧迎进来后,便悄然退出去了。
华未忧一见那白衣少年似曾相识,便多瞧了两眼,又瞟见了旁边站着的青衣少年,心头一颤,是她们!
那白衣少年和那青衣少年虽是男儿装,举手投足间俨然是女儿态,只是穿了男装倒显英姿飒爽了。
“无量寿佛,龙儿棋艺胜过你师傅多了,你师傅差远了!”
灰衣老僧笑眯眯道,一腾身站了起来,望见了夏有容两人。
“师伯!”
夏有容低下身,深深地行了一礼。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容儿来啦,不必多礼了!”
灰衣老僧慈眉善目,双掌合十道。
“师伯,这是王师叔门下华师兄!”
夏有容一引华未忧,看了看普照禅师后面站着的那白衣少年。
“哦,是王师弟的高徒啊!炎儿是吗?武功看来不错!”
华未忧连忙深施一礼,甚是不安地望了望后面那白衣少年一眼。
“大师好,晚辈诚不敢担,武功只是皮毛罢了!”
那白衣少年和青衣少年这时早已看见了华未忧,碍于普照禅师和夏有容,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不动声色。
“哈哈,好,谦虚有礼,不愧是杂毛的徒弟!”
华未忧脸一红,讪讪退到了旁边,看着夏有容。
夏有容一见,自然明白此来为何,可旁边站着那白衣青衣少年,自是不好开口了。
“哦,对了,你们来认识下,这两位是‘佛非佛光’无量与‘真如真亮’无为座下的高徒‘白衣使’、‘青衣使’!”
华未忧一愣,这无量和无为好像是师傅的师兄吧,师傅本名好像叫无事,师伯的本名好像叫无所,听说为了一件事闹得不愉快便分道扬镳了!
夏有容听了也一呆,她也知道师傅上一辈的些许事,一想这事如果是真,那便应该尊称白衣青衣少年一声师兄了,怎么办呢?
原来她还没看出这两人和她一样是女扮男装的!
“见过两位!”
华未忧脑筋好使,一转弯,既不失礼,也不承认,这样就好!
华未忧、夏有容和那白衣青衣少女告别了普照禅师,乘船离开了舟山普陀山,便在宁波府登岸了。
宁波取意“海定则波宁”,始于周朝,明初设明州府,后改称宁波府。唐宋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起点。
夏有容已吩咐金兰会的姐妹照管“写意”,有需要的话再乘用,而华未忧早就嘱托赤萱会的兄弟把“抒情”驾到了宁波府来。
这“抒情”是一辆宽敞的马车,两匹赤兔马俗称“汗血宝马”,一左一右驾辕,事态紧急还可以解辕骑驰,快马奔去。
车里面温馨简洁,朱棉卧榻,下有隔层,左层可放壶、盏、钵、盂等器具,右层可放笔、墨、纸、砚等文具,一横层放刀、剑、萧、笛等器乐,二横层放被、褥、巾、帕等物品,榻前是红木圆桌,两边是朱红靠垫,足足可坐八人。
华未忧此时换了身衣服,红色点雀长衫,外裹大红斗篷,满面春风,意气风发。
夏有容此时已换回女装,青丝绾凤髻,上插金花珠,身穿金边兰花裘,下坠金边流苏裙,肩披金色斗篷,外着金边披风,高贵不失简朴,清丽更添妩媚。
华未忧和夏有容知道了“白衣使”和“青衣使”是师伯无量、无为的弟子后,便亲近了几分,虽然上一辈有隙,但下一辈还是有同门之意的,况且此来,都是奉师傅之命,到普陀山找普照禅师的,这几日相处已知道了各自姓名。
那白衣少女叫龙幽洁,青衣少女叫佘溶素,是“十二生辰肖”刚任命的总坛主和副坛主。
“十二生辰肖”下有十二坛,分别是子鼠坛,坛主“灰衣使”舒状元;丑牛坛,坛主“黑衣使”牛探花;寅虎坛,坛主“黄衣使”胡榜眼;卯兔坛,坛主“红衣使”屠殿元;辰龙坛,坛主“白衣使”龙幽洁;巳蛇坛,坛主“青衣使”佘溶素;午马坛,坛主“银衣使”马进士;未羊坛,坛主“绿衣使”羊秀才;申猴坛,坛主“橙衣使”侯公望;酉鸡坛,坛主“金衣使”姬伯尊;戌犬坛,坛主“蓝衣使”全子封;亥猪坛,坛主“紫衣使”朱男达。
华未忧、白天坐在辕前驾着马车,夏有容、龙幽洁、佘溶素、黑夜、红燕子、紫莺儿坐在车里,徐徐向东驶去,寻根问源。
阿育王寺在大白山麓,华顶峰下的育王山。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阿育王寺结构古朴,殿堂轩敞,飞檐画栋,宏伟壮观。山门、钟楼、天王殿、大佛殿、舍利殿、藏经楼、法堂、袁奎阁、方丈殿及左右厢房等依次排列。舍利殿全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匾额“妙胜之殿”为宋孝宗御制;“佛顶光明之塔”是宋高宗手笔。殿内石塔,内置七宝镶嵌的“舍利放光”之木塔。石塔后,是释迦牟尼卧像一尊。阿育王寺附近有古塔、佛迹亭、极目亭、仙人岩、七佛潭胜迹,四周苍松翠柏,清幽宁静,实乃佛教圣地。
华未忧他们到了山下,便步行拾级而上,找寺内的禅师育空长老,这是普陀山普济寺方丈普照禅师让来的。
普照禅师那日说,一切因缘只有阿育王寺的育空长老最清楚,他只是了解华未忧几人身份特殊,和他们的师傅是同门,别的一概不知。
华未忧虽然隐隐知道自己出身不平凡,可到底怎么回事,只有遵照师傅谕令,一一查访方得明白。
老远就见阿育王寺内青烟缭绕,火星乱颤,好像寺内在灼烧什么,一股清香烛油味。
华未忧他们心下疑惑,就加快了脚步,向上走去,忽然路边走出一个僧人来,拦住去路。
“施主,这会子山寺正在做法事,请回避吧!”
华未忧等人一愣,心里都赶到奇怪得很,五月做什么法事呢?
浴佛节?盂盆会?都不像啊!
华未忧虽然知道事有蹊跷,可又说不出,只好慢慢挪下山去,一步一回头。
到了山脚下,众人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都默默不乐的。
这时,一个僧人挑着担子过来了,满头大汗,坐在地上休息。
“师父,请问寺内做什么法事?为什么不让人进去啊?”
华未忧兴冲冲跑过去,施礼问道。
“什么法事啊?还不让施主进去?施主听谁说的?我们师祖育空长老昨日仙逝了,今日火化呢!”
那僧人挠挠头,不敢相信华未忧所说的样子。
华未忧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出事了,有人作祟!
“山上那和尚呢?这么快上哪去了?”
白天毕竟江湖经验丰富,一下点出了事情重点。
众人向山上望去,果然刚才那半山阻住去路的和尚不见了。
“哎呀,那人进山里了!”
夏有容眼光最准了,四处一瞄,心里就感应到哪里有动静了,这是修习了《涤心经》以后,心灵纯净,心如眼睛相似。
“唉,来迟一步!”
华未忧隐隐觉得这事藏着什么阴谋,定是不想让人知道这事关联,杀人灭口!
“师父,请问育空禅师是怎么故去的吗?”
华未忧皱着眉头,心里空凉一片。
“平时还好好的,可昨天喃喃自语着,晚上时分呕吐不止,就仙去了!’”
看来育空长老平时对人很慈祥,那僧人说着时,似有不忍。
“天台山到了,快点上山去!”
华未忧一行离开阿育王寺,紧赶慢赶,薄暮时终于到了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天台城北,主峰是华顶峰。山中山水神秀,奇岩异洞,飞瀑流泉,峰峦叠翠,寺庙众多。
阿育王寺的那个僧人说,育空长老生前和天台山天台宗的天枯长老最相近,常常来往,育空长老的事,天枯长老都略知一二。
华未忧一路总担心事情会有所变故,故快马加鞭夕阳落山时赶到了天台山下。
他们沿着山上登山小径搜寻着,忽然前面身影一晃,似是个僧人,沿着山路向山下蹿去了。
“是不是阿育王寺逃跑的那个,我去追吧!”
白天和黑夜一眨眼功夫,已去了十丈,追了下去。
华未忧、夏有容、龙幽洁、佘溶素四人飞快地向山上天台宗奔去。
“师祖,师祖!”
老远寺里就传出一阵悲切地呼喊!
出事了!
寺门大开,悲声一片,众僧人跑来跑去的,都忙着什么!
“小师父,出什么事啦?”
华未忧进门也没人拦着,碰到了一个端水的小沙弥,连忙问道。
“人祸啊!天枯师祖刚刚被人打了一掌,命悬一线呢!”
小沙弥哭哭啼啼地走了。
“可恶,什么人呢?”
佘溶素愤然拍了一下身边的松树,松叶“唰唰”直往下掉!
“赶紧过去,看有没有可能得知是谁?”
华未忧飞身向里面跑去了。
后院里,众僧人哭得哭,悲得悲,围在天枯长老的周围探望着。
“施主,你们要干什么?怎么进来的?”
几个好像是会武功的僧人围了过来。
“我们因要事,想要拜访天枯长老,解释谜团!”
龙幽洁小心翼翼地说道。
“快,让施主进来!”
室内奄奄一息的天枯长老听到外面的嘈杂,忽然精神振奋唤道。
华未忧四人连忙进了经堂,只见一位白发老僧坐在蒲团上,嘴里不时流出鲜血!
“你们就是那四个孩子啊?我明白了!育空师兄说过,你们……你们到……楠……楠溪山!”
天枯长老断断续续说完,便垂下了头!
寺里悲声更切,惹人不忍听闻,这时白天黑夜跑了进来。
“公子,我们打了他一杖一拐,他竟然逃了!”
华未忧四人更是吃惊,什么人受了重伤,还能从白天黑夜手下逃之夭夭?
楠溪江在永嘉境内,由石桅岩、大若岩、北坑、水岩、陡门、四海山构成,素以山青水秀、岩奇、村古、滩美而闻名。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写下“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来赞美楠溪江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
大若岩也叫赤水岩、真话岩,位于永嘉城西北的田洋、白泉境内,是楠溪江支流小源港的中游。境内古洞深幽、怪石斗秀、悬岩竞艳,陶公洞、十二峰、百丈瀑、石门台、小若岩等,其中陶公洞和十二峰被道教称为“天下第十二福洞”。
依溪而建一村庄,竹篱茅舍自安然,山上流泉山下岩,神仙洞府住隐闲。
华未忧八人离开天台山,用了两日就到了永嘉境内,他们记得天枯长老逝世之前的遗言,找到了楠溪山!
“瞧,前面就是岩奇居了!”
龙幽洁记得楠溪江畔住着师傅的一位故友—“大若仙翁”乔岩山隐士,便提出去拜访一下,以期能够得到些信息。
溪旁一座木屋,上盖老蒲旧苇,一段木桥直插江心,桥下石阶临水,一方木筏悠悠荡荡系在柳树上,树下一老二少正在包什么,喜笑颜开。
“请问乔岩山师叔住这吗?”
佘溶素第一个走到篱笆前,敲了敲门前的石板,“铛铛铛”清脆入耳。
“爷爷,有人来了!”
一个少年从树下走了过来,面容黝黑,短汗衫,卷裤腿,手里还拿着几片竹叶。
“请问你们找谁啊?”
一个少女匆匆跑过来了,鸭蛋脸,长长的辫子挂在胸前。
“我们找乔岩山师叔!”
龙幽洁赶紧走上来说道。
“谁啊?”
一位年约九旬,白发白须,双睛明亮的老头走了过来。
“爷爷,以前没见过,找您的!”
那黑面少年退到白发老者身边,低声说道。
“哦,找我的?让人家进来啊!”
白发老者望了望华未忧他们,展颜笑道。
“爷爷,您不是说过不再……”
那长发少女脸一变,似有难言之隐。
“好了,这几位年轻人不大认识,可您白天爷爷黑夜婆婆来了,你得叫人家一声啊!”
白发老者似乎认识白天黑夜,训起孙子孙女来了。
“哈哈,老家伙还认得我们啊!”
白天一路上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子终于开口了。
“没想到是您啊!”
黑夜此时仿佛也认出了白发老者,讶然道。
华未忧、夏有容、龙幽洁、佘溶素、红燕子、紫莺儿、黑夜、白天一行八人离开了楠溪江岩奇居,赶往绍兴。
在岩奇居,乔岩山祖孙三热诚接待了他们,也就是自己打的鱼虾,种的菜蔬,包的米粽,因为端午节要到了。
乔岩山已近九十了,身体自是不再健硕,他的孙子“小若神童”乔麟、孙女“小若仙女”乔麒虽不过十三四岁,忙前忙后的张罗很是勤快。
乔岩山告诉华未忧他们,他的功力已经快散了,现在只做平常人了,为了避开仇家寻隙,只好埋名于楠溪江畔。
白天黑夜直摇头感叹,似是难以相信,就应乔岩山之请,随手指点了下乔麟乔麒的武功,两小自是高兴。
饭后,乔岩山悄悄告诉华未忧、夏有容、龙幽洁、佘溶素四人,十五年前,无量、无为、无所、无事有天不约而同来到了岩奇居,每人手里抱着个孩子,他们四人都面带怒意气呼呼的。
乔岩山是四人的至交,见他们之间有矛盾,就想排解排解,于是试着想问清到底怎么回事。
四人争论不休,面红耳赤,还是没有统一意见,那四个孩子却在一旁睡着了。
无量几人当时还用俗名,大师兄无量本名叫姜相,二师弟无为本名叫姬帝,三师弟无所本名叫李佛仙,四师弟无量本名叫王道真。
无量还有四个同门,五师弟“空非空空”莫法本名刘皇,六师弟“色不色色”莫边本名赵将,七师妹“静难静心”莫毒本名武巧儿,八师妹“虚如虚意”莫险本名萧妙子,合称“天地八子”!
当时,“天地八子”已各分各路,那五师弟和六师弟离开东土漂洋过海到东岛去了,那七师妹和八师妹离开东土披星戴月到西域去了。
东土就剩“天地四子”了,可眼下只怕也要“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看情形分开为上!
乔岩山百般解劝,四人还是不欢而散了,听说自那以后再没碰面,令人不禁悲凉,毕竟曾是同门啊!
后来,无量来岩奇居几次,偶尔说起那四个孩子的事来,原来这里又有一段纠缠不清的难事。
其中两个孩子是同祖不同宗,另外两个孩子却是忠士之后,到底如何也不太清楚。
乔岩山想了想,最后说了一句,让他们去绍兴找位故交去问问看,可能会有帮助。
“唉,提起乔岩山,令人不禁唏嘘啊!”
白天平时总是沉默寡言的,今日忽然话多了起来。
“白叔,这里有什么事吗?说来听听!”
夏有容是个不爱安静的人,一听有故事自然要听听喽!
“会首,你贵为一会之首,以后为人处世自要内敛些!这江湖隐事少打听为上,也不避讳!”
黑夜还是老样子,又摆起前辈架子来,连会首也敢直言训导!
“哈哈,黑乞婆你就不要摆架子了,这又有什么呢!不就是武林旧话嘛!”
白天一路上不知和黑夜拌了多少次嘴,这次依然不例外。
大概于十年前,武林中有名的“双鹤仙人”之一乔岩山忽然放出江湖帖,说他已和她妻子庄畦园分手不再有瓜葛了,引起当时江湖一阵轰动。
后来,有人得知,老两口是为儿子的婚事闹得不欢而散的—乔岩山的儿子“如意剑”乔隐要迎娶“浣剑山庄”的“吉祥剑”田宓,乔岩山很赞成,可庄畦园却百般不中意,最后闹得乔隐田宓两人双双离家出走了。
五年后,“双鹤仙人”听江湖人说乔隐夫妇在西藏被人打伤了,立刻寻找去,可找到时夫妇两人都不行了,逝世前嘱咐爹娘到一家农户家里接走他们的孩子好好照顾,就双双离世了。
由于不知仇人是谁,“双鹤仙人”一直互相埋怨,最终乔岩山领着孙子乔麟、孙女乔麒归隐了,而庄畦园却不知哪去了,有人说在江湖上寻找线索,以期报仇,也有人说已埋名隐姓归于山林了,没人知道确切消息。
一辆华丽的马车正在路上“骨碌碌”飞行,扬起阵阵尘土烟灰。
“唉,这马车坐得实在烦得很,老颠簸!”
车里传出一声女子慵懒疲惫的娇怨,听来满腹牢骚,万分不甘。
华未忧和白天坐在辕前赶车,一个“扑噜扑噜”吸着烟袋,一个满腹思索想着心事。
“嗨,停住!停住!”
忽然路边传来一声浑厚有劲的吆喝,听声音是个练家子。
华未忧一勒缰头,马车停了下来,和白天跳下马车观瞧。
只见路边柳荫下,站着三个官人打扮的男子,穿红挂绿,手提官刀,意甚傲气。
“官爷,不知有何贵干?”
白天小心翼翼上去招呼道,顺手把烟袋灰掸了掸。
“哦,我问你,你们干什么去啊?一路上有没有看见一白衣和青衣,好似仙子的女子啊?”
一个三十来岁,满脸胡须的大汉提着刀走到马车前瞧了瞧。
“官爷,我们是走亲戚的,没看见什么白衣青衣仙女!”
华未忧站在车旁瞟了一眼车厢,大声说道。
“好啊!我们来瞧瞧!”
另外两个白面青须的大汉也走了过来,似要一探车里情况。
“什么人啊?敢随意拦车搜人!”
忽然车帘一掀,夏有容和黑夜走到了车辕前,故意大声嚷嚷。
“你们车里还有人吗?”
那个满脸胡须的大汉提着官刀站到了一边,望了望路上的行人。
“还有两个弟弟妹妹,你们要看就看吧!”
夏有容一揭车帘,故意躲到车辕一边让三个大汉能张见车厢里。
那三个大汉垫着脖子,仔细向车里瞧去,特别是女眷多看了几眼,满脸失望。
华未忧一笑跳上了车辕,夏有容嘴一撇,和黑夜钻进车厢了,白天也斜着身子上了车头,马车又“骨碌碌”上路了。
华未忧回头一看,那三个大汉又拦下了一辆马车,在盘问什么。
“可恶,这般鹰犬!”
佘溶素看来很是生气,又不知如何发泄,伸头向车后骂了一声。
“算了,妹妹,又没出什么事!”
龙幽洁依然保持着矜持,虽然她们现在穿的是男子装束。
华未忧一拉马缰,马“恢恢”叫了两声,又飞奔加快了步伐。
原来,路上那三个大汉是朝廷的探子,所谓内廷高手“十大天干将”之三。
那十个高手是“飞龙将军”童甲、“飞虎将军”范乙、“飞熊将军”黎丙、“飞豹将军”路丁、“飞狮将军”程戊、“飞象将军”应己、“飞马将军”卞庚、“飞狐将军”董辛、“飞鹰将军”查壬、“飞雕将军”阚癸。
龙幽洁、佘溶素万没想到她们亲自动手追杀完叛徒“愁余剑客”宇文白、“伤怀剑客”慕容青、“笑面郎君”傅芳、“雪容书生”杭色、“摘香公子”高芙、“毒手童子”唐约后,自己也留下了线索,让清廷探子寻到了蛛丝马迹,一路追查到了江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