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隐对金不换的话没什么感觉,只感觉这家伙是不是网络小说看多了,说的话神神叨叨的,人怎么可能能够和市场融为一体呢?至于林隐问道金不换究竟怎么样具体训练的时候,金不换居然无耻的说道“没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反正就是这10万块钱,到时候你的收益要超过大盘10%,当然你也可以按照你原来操作方法来做,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真正在操作中多观察,来体会我说的那种感觉,虽然我不知道究竟怎么达到那个境界,但是我个人感觉忘记原有的指标和图形也许是一条路,你可以试试!”
金不换有了林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自己赚的100万已经比较满意了,现在他对林隐操作的10万元倒是没太在意,在告诉林隐第三阶段的目标之后,给了林隐一个账号和密码就潇洒得走了,又留下来林隐一个人面对第三阶段这神奇的感觉训练。
林隐听到金不换的说法后,刚开始的确没太在意,他认为金不换只是让自己用10万元的实际资金进行一下实盘操作,至于那种成竹在胸的感觉只是金不换瞎掰的,用以在自己这个小弟面前表现他得高大和神秘。但是随着自己实盘资金的操作,林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也是自己第二阶段结束后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假如技术分析是唯一的正道,那么人操作股票的乐趣何在,另外一个简单的推理,假定A技术指标出现时代表上涨,而B技术指标出现时代表下跌,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指标为市场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么这个时候假定A出现则大家一起买入,会不断抬高大家买入的成本,而B出现则大家一起卖出,也会不断压缩大家的获利空间,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做出一些预判,针对盘面进行提前操作,也就是判断A技术指标出现前最可能出现的C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买入,又或者B的前兆性指标D出现的时候即赶快卖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久而久之,A、B两个指标的准确性就会逐步消失而为C和D所取代,如果所有的指标都出现这种情况,那技术分析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也就是很多量化投资基金把自己的交易模型视为珍宝的原因,因为黑匣子一打开就可能失效了。那么结合这种情况,技术分析要结合市场的变化而不停的变化,又怎么谈交易的规则呢?林隐慢慢地被这个问题困扰的越来越深,同时慢慢地他也对金不换所说的那种感觉越来越期待了。
可是感觉的事情真的很难说的,越想感受,这种感觉似乎离自己越远,眼看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快到了,虽然操盘的成绩还不错,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是林隐却始终没有找到那种感觉。终于三个月结束了,金不换来接林隐,想想这三个月的训练,林隐感触颇深,在临走之前和金不换提了一个建议,打算在操作一次美国市场的模拟盘作为留念,金不换听到林隐的想法也来了兴致,打算和林隐比赛一下,看看复盘谁的成功率高。
放松后的林隐在开始操作后十分顺畅,但是金不换却更是沉浸其中的老手,从模拟资金的变化来看,金不换一直处于领先状态,林隐心无旁骛,认真的看着盘面,做着操作,当他的身心全部放松之后,林隐忽然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不断跳跃的数字的世界,自己的身体都已经消失了,透过面前的数字,林隐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后边纷至而来的数字,他在数字的天空自由的翱翔,伴随着数字的涨跌而起起落落,他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与这些数字是那么的和谐,慢慢地似乎数字开始跟着自己在快乐的奔跑,……当林隐慢慢醒过来的时候,他看到了目瞪口呆的金不换。
“兄弟,说实话,你刚才是不是感受到了!”
“恩,好像是,但是感觉很奇怪,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似的,现在又感觉不到了!”
“那就对了,你看看成绩就知道了!”
林隐看看自己的模拟实盘成绩,在最开始落后的情况下,最后的资金数额居然反超金不换一个百分点。两个人复盘以后统一了一下操作成功率,金不换的比较平均,越为75%,这在资本圈内应该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成绩了,林隐的成绩却很奇怪,前半程的成功率约为68%,与一般的职业操盘手相仿,但是后半程的成功率却飙升到惊人的83%,综合成功率略高于75%。
结束三个月的训练后,林隐在对金不换千恩万谢并熊抱告别后,飞奔向汇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