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中,少林寺内一片明静。大殿上诸佛像作万象状,睁视世间万物。一缕香烟袅袅盘旋,夹杂着和声木鱼,静气平心,安详万福。
山寺后面,少林禁区有达摩洞。传是当年达摩祖师面壁之地。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留影于墙。后授艺于僧人,方生少林绝技。自代代传,如今达摩洞已是江湖密地。
月上三分,一段月光从洞外投入。映出洞内略微景象。只见月光投处,一少年僧人盘膝而坐,双手背膝而躺。流星眉,丹凤眼,阔口直鼻,头顶上赫然十二颗戒疤,正是佛门最高戒菩萨戒。少年僧一双眼闭着,定在洞内,仿若石像。身体周围隐有佛光,宝相庄严。
“文元,”一声洪钟般和音突然在洞内响起。
少年僧人眉目稍缓,一双眼慢慢睁开来。月光映照下,灿若星辰。
“师祖,”文元看向洞内一个角落。
只见角落里一个身影站了起来。形容干瘦,全身骨立,眉眼处往内陷去,眉毛垂至两鬓。全身裹着一敞僧袍,怪异之极。
老僧踱至文元身前,目光里满是柔和。
“文元,看到你的前生了吗?”老僧问道。
文元眉头微皱,“师祖,看到了。可是弟子今生遁入空门,悟向佛道,又怎么了这红尘劫难呢?”
“呵呵,你这痴子。”老僧手里一串念珠,在手指旋动下悠悠转动着。
“今生今世,你有缘我佛。投入佛门。佛机讲万法自然,你也是顺法而生。十月婴孩,由天鹰叼来少林,当时我观你内相蕴佛性,便收了你,却未料到你的前世。后来知了,也不可逆反。你本是情子之一,情子要历十二世劫难,而你,便承了今生佛像。至于如何解开红尘劫法,却要看你自己了。”老僧对文元讲到。
文元眼里透出些迷惘。
老僧接着道,“文元自不必重放心上,这样会给你自己多造业障。一切顺法而行便可。”
文元双手合十,宣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弟子痴了。”
“嗯,你可知道为何十八年来,不曾让你修习佛门武技,而只是参佛悟道,只修佛性基理?”
“师祖,难道弟子修《易筋经》不属武技?”文元问道。
“呵呵呵,江湖只传《易筋经》乃佛门武技大神通,却是落了皮毛,俗子之见罢了不过。达摩祖师留《易筋经》、《洗髓经》原不是为了单纯修习,而是对佛门大法作的基础。世间历练,人需先修体肤内骨,结以精气神色。后来,外道反而成了修武的主流,将正统的内修抛了。我让你修《易筋经》,只不过强练基础罢了。”
文元听师祖讲解,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两眼放光盯着师祖。
“佛法精深,十万八千。我少林立世,不过是小行小道。真的佛道,又岂恩能够平常领悟。若得大道法,什么七十二绝技,六合拳法,气功铁体等等,皆作浮烟而已。现在少林不过滞于外相,还没有人看穿这一法门啊。除了......”
“嗯?有人悟得大法吗?”文元惊问。
“有一个人,不过,他却不属少林,而属佛门。”老僧道。
“不属少林,而属佛门?这,佛门不是少林么?”文元疑道。
“呵呵,少林是佛门,佛门却非少林。以后你自会明白。你记住,这个人叫阿伟。其他是时机到时,自见分晓。老僧安置道。
“阿伟,阿伟,”文元默念几遍记在了心上。
“你现在《易筋经》已入火候,接下来便修《洗髓经》。等二样皆通,便可修佛门正法了。”
“佛门正法?师祖,那是什么?师祖能给弟子讲讲么先,”文元不禁心生向往。
“佛门正法,我早已教授与你了啊,”老僧语气揶揄道。
“啊?这......”文元一脸诧异,用手挠挠脑袋,又是一脸委屈。
“哈哈哈,其实大道自在眼前,人人都接触到,时时都接触到。只看你是否有此慧心,悟性,机缘。你以为我教你的是什么。记得你第一次修佛时的佛语么?”老僧笑道,盯着文元。
“第一次修的佛语,不是南无阿弥陀佛么。”
“这便是正法,便是大道。你自小修的佛门经书,百千万卷皆是大道正法。”老僧语气中透出些肃穆苍远。
文元愈觉得怪,又觉得祖师自不会诳自己,一时愣在原地。
“呵呵,《金刚经》《楞严经》百千万无不是大道神法,世人大道眼前,却只作不见,便是愚痴。文元,你现在当不必多探,万象非象,万法非法。顺法自然,你自会通彻。定持本心,渐尚大僧。才是关键。”老僧肃然道。
文元收敛心神,暗呼罪过。赶忙合十双手,“南无阿弥陀佛,弟子又嗔了,真是大过。”
“嗯,如今已是十一世中,十二情子将归于主线。你也不必再守驻此地。收拾收拾,下山去吧。”老僧顿了顿说道,语气中一丝淡然。
“啊?师祖,下山?弟子修行浅薄,还要留在师祖身边跟随师祖修行呢。”文元听到师祖言语大吃一惊。急忙追问道。
“心中有佛,无时无间。去吧痴子,你我有缘,他日还有面缘。以后的路,你自己走。下山之际,为师赐你法号相道,着万象归道一旨。切记本心,切记本心。”老僧声音在洞内传扬,人已隐在洞内阴影不见。
“师祖,师祖,我去哪呀?师祖?”文元的喊声回荡在达摩洞内。
月光波动,山石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