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实木事业部开完会后,章英马上找来财务经理阿军,商量关于成本控制的问题。因为事业部后,一些财务权限下放了,他担心成本方面再出什么大的问题。
他和阿军分析了一些财务审计的办法和流程,确定将财务审计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的财务审计,侧重在审批流程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主要内容是审批是否严格按公司财务制度,财务收入入账的完整性与及时性,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还有资产的安全性等。另一种是项目审计,主要内容是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入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资金是否安全等。
之后,又总结了前一段时间采购审计的成果,再一次明确,采购审计要从采购规划到合同管理的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系统的审查,章英要求采购审计前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合同审计上,要通过采购询价、供应商选择、合同评审等提高审计效果,要严格执行80%以上的合同采购规定,进一步缩小现金采购的数额。
“阿军,你要制定专项审计纠察单,内容要包含审计项目、审计情况说明和处理意见等,还要有负责人纠正意见等项目。在财务和采购审计中,如发现问题,就立刻开单,我们是财务挂帅,你的部门有这个权力,可以伴随着正负激励,而你开的专项审计纠察单将是事业部老大和相关责任人的KPI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章英要用财务审计这只手来控制企业的“财的风险”,正如之前用人力资源来控制企业的“人的风险”一样。一手“财务挂帅”,一手“组织领导业务”,中庭的事业部制运营体系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几天的缜密审计,阿军查出了几项问题,不是很严重,提报给了章英。同时,未经章英安排,阿军也提交了一份给刘建民。阿军始终不忘他的本份。
在“销售费用”科目下,阿军审计出了“差旅费”有超支报销的情况,“广告费用”有发票等证据不全的情况。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审计出了“折旧费”有重复计提的情况,“车辆费用”有超标报销的情况。在“制造费用”科目下,有“制造人工”错误填报的情况。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下,有“废料收入”未登记的情况。还有其它一些情况。这些例是些小问题,章英安排阿军直接开专项审计纠察单便可解决了。
其中也有一些问题,较为严重,不过不是事业部后的新问题,而是一些老问题,如“材料占比”、“人工占比”两大项,还是没有达到章英的要求。
经财务阿军推荐,章英给每个管理人员送了一本关于成本控制的书,并且给他们下了一个硬性指标,两个月内,必须将自己所承担的费用成本指标各降2-3个点,并设定了正负激励制度。
这本书是不错,财务阿军对其中的控制成本的方法很是赞同,比如,如何通过砍价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如何通过砍人手降低工资成本,如何通过砍机构降低重复成本,如何通过砍固定成本降低待摊费用,如何通过砍预算降低费用,如何通过砍库存降低资金占押和财产减值损失,如何通过砍劣质客户降低服务费用,如何通过砍日常开支降低经营费用,如何通过砍会议降低管理成本,如何通过砍面子工种降低浪费,等等。
这次成本的学习工作是由财务部阿军主导的,章英安排王一平协助,通过管理人员自学、研讨,最后由每人提交一份如何降低成本的计划书。章英很早就发现通过“书本研讨”是一种很好的培训办法。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成本管理。”章英主持了中庭的成本管理会议。“我已看了大家提交的成本管理的计划书,很不错,下面,我们详细研讨一下。”
“我认为,材料是最大的一块,”聂恒说,“我们要降低材料占比,首先要采购向供应商压低价格,至少要2%以上。”聂恒说,虽然是事实,但免不了让人觉得他是在踢皮球,问题没解决,而是把皮球踢到了采购的身边。大家都看着聂恒,聂恒发现自己好像没有说自己部门的办法,便又大声地说,“我们板式事业部,已经制定了计划,要将余料的产生降低30%,另外,再将产品返工率降低50%。”聂恒说得很坚决,章英带头鼓掌。
“很好,通过减少余料和降低返工率,看来聂总对于正激励是势在必得了。”章英也很高兴地说。他相信聂恒可以做到。
“当然了,”聂恒激动地说,“我会将正激励全部给予我们团队,做为他们的奖金。”难得啊,聂恒学会了“财散人聚”的道理。
“还有,刚才聂总所说的,采购必须将整体价格降低2%左右,”章英接过话题说,“可以通过签订合同要返点的方式实现。朱总,你讲讲”
“首先,聂总的办法很好,我们也学习学习,林经理,”朱定业将目光转向林达,说,“我们也要将余料降低30%,将产品返工率降低50%,能不能做到?”
林达虽然知道这个任务有些艰巨,但在会议现场,不能不接,只好点头默认了。
“好,材料的价格章总也安排了,我就不多说了。关于营销方面,我们实木事业部的计划是,将广告和促销支持占比降低4%,这个我们可以做到,通过提高终端客户的店面零售力,不过,要增加营销人员,所以工资会增加1个点左右,两个数据相减,这方面可以降低3个点的费用。”朱定业一口气讲完。
“很好,聂总,关于营销方面的,你也可以参照朱总的办法去设定指标。”章英及时的给予朱定业以肯定。
“还有,”王一平插话,“生产人员的人均产值可以提高一些,这样,人工费用占比就会降下几个点来。”
“你觉得可以降多少呢?”章英问。
“详细还要两个事业部老大来定,”王一平圆滑地说,“不过,我认为人均产值至少可以提高10个点以上。”
聂恒在心里算了一下,也觉得差不多,但他还是留了些余地,说,“10个点有些难,6-8个点可以。”
“很好,我们先确定几个大的项目,先把这些成本控制的目标实现了,然后,我们再不断地推进。”章英带着大家先将影响成本最大的几个方案确定下来了。
“还有,”阿军接着说,“财务讲开源节流,刚才大家研讨的都是节流,从财务角度,光节流还不够,还要开源。”
“阿军提的很好,那你说该如何开源?”章英鼓励地问。
“我说的开源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规模方面,这方面我们已有计划,要做的是各方面严格按适度规模来配置资源,来做产值和销售。另一方面,是价格方面。”阿军说得很有条理。
“是的,我们制定的适度规模,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关于价格,阿军有什么建议?”章英问。
“我觉得我们的定价太死板了,基本都是成本利润法,没有考虑市场的因素。”阿军说。
“是的,我们有些价格太高了,而有些,确实定的过低了些。”张学民也赞同阿军的意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价格的金字塔,比如一个系列,将有些单品的价格高些,有些低些,价格低的主要是来做价格地雷,用来发动价格战的,而价格高的是用来赚取利润的。”
“很好,其实,整个专卖店的产品才是我们的产品,所以,可以考虑系列之间的价格差,有的系列价格定高些,有些系列价格定低些,这样,又可赚取利润,又可抵御市场的价格竞争。”章英总结说。
“关于价格的设计,由财务阿军牵头,两个事业部提交方案。”章英做最后的总结,“利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而成本管理则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务必按本次会议的决议,严格安排工作,并与绩效考核和激励挂钩,相信,我们可以打赢这场成本大战!”
做企业就是一场马拉松赛,比的不是短快,而是长期持续的前进。而要做到基业长青,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营就是首先要解决的。章英知道,中庭的板式事业部将会首当其冲的遇到价格的竞争,因为它面临的真正对手是好友等巨头。所以,他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能防止在未来的价格屠杀中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