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快马加鞭赶回宫中,上气不接下气对前来迎接的随侯喊道:
“快快快,赶紧发兵攻打楚军。”
“啥子?打楚军?”随侯想少师不会被吓傻了吧。
“是啊,慢了,楚军就跑了。”少师解释说:“我都看到了,楚军都是一帮酒囊饭袋,病怏怏,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好。”随侯还是比较信任少师这个年轻的司令官,像少师这么年轻就当上司令官的的人毕竟有其所长,不会看走眼的,高兴的叫道:“打。”
“慢着。”旁边的大夫季梁赶紧劝道,想楚军是酒囊饭袋,我看你少师才是酒囊饭袋呢,一点判断能力都没有。
《左传》记载:“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阻之。”
季梁是随侯的智囊,就像斗伯比是楚熊通的智囊一样,后人曾评说季梁“神农之后,随国大贤。”但季梁却没遇到大贤的君主,导致随军被楚军接连打败,最终臣服于楚国,这是季梁永远的痛。
季梁知道蛮横阻止是没用的,得于情于理的分析随侯才会听从。于是季梁分析道:“现在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显得疲惫不堪,显得酒囊饭袋是在引诱我们。楚军这几年到处征伐,其凶悍的战斗力不是吹牛吹出来的。依老臣之间君王还是不必心急,冷静思考下。”
随侯不自觉的点了点头,觉得季梁说的有道理。季梁见随侯点头,感觉有戏,最起码国君不会立马出兵攻打楚军了,又转头问少师,此去谈判的怎么样?谈了什么?
随侯这才想起来,派少师是去外交谈判的,不是打仗的,谈了什么内容少师还没汇报呢?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忘了呢?
少师就把熊通要随侯跟周天子请求升楚国的职的大意说一遍。
随侯望向季梁说:“这不好办吧?”
季梁思考一下说:“我看还是依照熊通的意思办,这样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坏是我们被痛骂一通,但楚国有可能就会遭到周王室号召诸侯国攻打。”
随侯决定即日起程去雒邑,正好也好久没窜亲戚了。起程前去封信给熊通先是表达两国在友好公平的气氛下达成协议,定将贵国的诚意传达给周天子。
收到随侯的信,熊通立刻偃旗息鼓撤军回国等待消息。
由于古代交通不方便,没公交车没小轿车没火车动车更没飞机,等熊通收到随侯的答复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等的久没关系,关键是等来的还不是好消息而是周桓王言辞激烈的拒绝,没有商量余地。
熊通气得一跳三丈高,大怒道:“吾先人鬻熊,有辅导二王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今王不加位,是无赏也,我自尊也!”意思是说,我的祖先鬻熊辅导周文、周武二王,功劳大大地有,可仅仅被封为一个子爵小国,还在偏远的旮旯楚地,经我民众勤劳苦作开荒劈地,开拓疆土,四周蛮夷无不臣服统一,想要周王给个合乎情理的职位,可如今周王不仅不给升职还痛骂一通,我不服,既然没有人欣赏,那我熊通就不客气了,老子自己欣赏自己,老子要当王!
于是从此熊通就不叫熊通了,叫武王,楚武王。熊通称王的消息传到了王室,由于天子刚刚打完败仗,伤还没养好,也没有人敢来提议攻打楚蛮子。没有人来劝谏,周桓王乐得轻松,索性装死没听到,任楚蛮子蹦跶吧。
楚武王见王室没动静,也想到王室不会有动静,他要有动静,这次就不是射肩膀了而是射心脏了。楚武王为了展示王的力量,立刻发兵攻打濮地并取得胜利。
这一年,曲沃伯灭亡了翼邑,随国的年轻的司令官少师也是参与者之,一,有了如此战绩,深得随侯的宠信。
斗伯比时刻关注着随国,他是楚国的智囊,上次因为季梁没能攻打成随国,虽然楚武王也支持退兵,但聪明的人是不承认失败的,尤其不承认还有别人比他聪明。斗伯比了解随国的状况后立刻建议楚武王发兵攻打随国,因为敌人的内部有了分裂,而且是蠢蛋的少师占上风,这是不可以失掉的好机会。
不提随国还好,一提随国楚武王又一蹦三丈高,奶奶的,他不相信上次随侯是原原本本把他的话他的诚意传达给周天子,指不定在周天子面前是怎么胡说八道的呢?不然周天子不会没有考虑还大骂他楚蛮子长得俊。这次非揍他腚朝上不可。
斗伯比又建议楚武王,要楚武王在沈鹿这个地方搞军事联合演习,号召四周个诸侯国参加,谁不参加就揍谁,也好检测一下各诸侯国的诚信度,斗伯比还说随国现在少师得宠,随国肯定是不会来的,到时我们直接拉军队去揍随国。
楚武王听完这建议拍手叫好,大赞斗伯比是天下聪明第一人。
前704年夏,楚武王在沈鹿这个地方会合各诸侯军队,点名之后,发现随国果然没来报到,只不过令他意外的是小屁国黄国也没来,这个黄国一定是随国的小弟。很想发兵去揍他,但黄国路途遥远,于是派外交官薳章快马加鞭去责备黄国。自己亲率联合****直扑黄国,军队驻扎在汉水与淮水之间。
楚军这次来势汹汹,季梁感到不好的预感,建议随侯说:“楚军这次来者不善,我们先去跟楚王求和,如果他不肯,我们再战,这样就可以激发我们将士的斗志而懈怠楚军。”
少师立马反驳道:“季大夫,你这是什么话?你这不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我大随将士哪一点比楚军差,楚军就是一样酒囊饭袋!”
“少……”
“你别说了。”少师打断季梁的话,向随侯强烈建议:“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他是怕楚军又像上次一样还没开打就跑了。
随侯下令全军前进。
季梁仍不死心,看了对岸的楚军列队,赶上随侯再次建议:“楚人以左为尊,楚武王一定在左军之中,那么左军一定精锐,我军不要和左军正面作战,而全力攻击右军,右军一败,就影响全军士气,我们就可取胜。”
少师又反驳道:“不能与楚王正面作战,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少师言下之意是他要打的就是楚王,两军作战不打楚王打谁?在他眼中楚王好似是待捕的土鳖一样。
随侯仍没有采纳季梁的建议,把指挥权全权交由年轻的司令官少师。
可是两军在速杞之地刚接触,随侯就看到了楚军的厉害,哪像少师说的病怏怏,酒囊饭袋啊!反而自己的随军像酒囊饭袋。随侯预测不到胜利,但败仗他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丢下戎车就跑,从小路里逃跑。跑进树林里时回头看了眼少师的战车一头栽进楚军之中就没出来,连战旗都不见了,估计死翘翘了,士兵们可不管你是少师还是太师,在他们的眼中穿漂亮铠甲的人头最重要,人头就是战功。
随侯狼狈逃回之后,赶紧派季梁去求和,现在不求和都不成啊。
季梁前往楚营,虔诚地向楚武王说道:“老臣是代表随侯来谈和的。”
“什么?谈和?”楚武王大叫道:“不谈,现在还谈什么谈?你都被打败了,怎么谈?”
季梁不慌不忙,说:“上天已经惩罚了愚蠢的少师了,但楚国想要灭随国还是不容易的。”说完就起身要走,誓要与楚国决一死战的架势。
斗伯比知道现在还不是灭随国的时候,也灭不了,于是连忙站起当和事老。
于是盟约得以继续并签订,随国做了楚国的小弟。
楚武王回国后,他感觉当武林盟主就是好。但周边还有好几个国家不听话,诸如绞国、贰国和轸国等,楚武王决定要打他们。
就在中原大地你打我我打你如火如荼时,曾经人人敬怕的枭雄郑庄公死了。他的死导致了郑国长达几十年的混乱,郑国从此摇摆在晋楚秦几个大国之间,像小姐一样,谁招揽就依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