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南逃后,廖化带人多次去战乱后的荆州考察,这时候曹操的所谓八十万大军已经压到了长江边,原来战斗激励的长坂坡与新野都出现了战后的荒芜。在激励的战争过后已经不能够算是十室九空了,而是多少房屋被毁坏,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在艰难的觅食。
曹操这次南下几乎没有准备,刘备逃的也很匆忙,百姓的伤亡远远的超过了双方军队的损失,曹军在行进的同时也为了筹集粮草而毁坏了部分农舍。荆州这次只有一点点幸运,本地的大儒们在战乱中多数居住在山中的书屋,虽然家人难免有损伤,逝去的多是他们的亲族并没有多少名士逝去。
廖化看到那些平民的惨状,同情心大起,他让亲卫调集了三千腾龙山的部队,趁着曹军通过的空隙收拢了数千平民,相对于荆州这两个月的伤亡,能够被廖化救助的不过九牛一毛,廖化的心情也有所好转,尤其是在他发现有个邓姓的小磕巴后,他的童趣也被逗了起来,一时间似乎忘记了战乱的烦恼。二十年前黄巾之乱后的景象廖化还记忆犹新,今天再次亲临其境他的心中似乎有多了很多惆怅。陪同廖化出来的黄叙发现只有在与小磕巴谈话中,廖化能够多些笑容,那个只有十岁的小磕巴就莫名其妙的被留到了廖化的身边,成了廖化这几个月最好的解语花。
廖化回腾龙山的时候,徐庶正等待跟他辞行,按照原来的决定,徐庶要去洛阳当马腾的军师的,这几个月前期的工作都已经做的相当完备,就差徐庶正式登场了。徐庶临走的时候担心手下人员不足,想让廖化给他派几个助手,廖化想了想,从学员中点了几个名字,别的人全部交给徐庶自己挑选了。几天后徐庶从书院中选了十二个弟子与腾龙山的八名小将一起上路。在临走的时候,廖化似乎有想起了什么,把自己的二弟子与那个小磕巴也一起交给了徐庶。
徐庶到洛阳的时候发现那个曾经驰骋风云的诸侯已经老了,他对权势什么的已经并不热心了,在与徐庶简单的寒暄后,他就把洛阳的一切权利全放手不管了,自己只是一心的去看护自己的孙子与外孙。有马秋与赵统在身边的时候,马腾好像只是个平凡的老人,什么军队权势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为了更好的整合司州的力量,徐庶又向廖化建议让马铁或着马休回到马腾身边,只是徐庶一时不知道马腾更喜欢那个儿子,他只有以赵云故交的名义去拜访马云禄,当他说了长坂坡大战后,那个性急的马小姐当夜失踪了。弄的马腾多日都不给徐庶好的脸色。还好没过几天洛阳就来了四个青年武将,马岱与马铁、马休、庞寿一起到了洛阳,加上先到的丁立、白寿等人,徐庶竟然把腾龙山的战将带来了半数。
闺女走了,侄子与儿子回到了身边,几年不见,三个青年都健壮沉稳了很多,有了这些人在身边马腾似乎又恢复了很多豪气,这天竟然硬拉着徐庶喝了个大醉,清醒后,他与徐庶几乎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对待徐庶也跟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的亲近。后来听说徐庶是赵云的朋友,他对徐庶最初的戒心也很快消失了。在徐庶的安排下,马铁等人很快就控制了附近的军队,等这个时候马腾才发现,从前那些不太听话的兵士并不是黄巾,而是张杨的旧部,经过了几次的误会,马腾已经消除了对黄巾的怨气。
有了马腾的全力支持,徐庶的工作十分顺利,他很快就接收两万多荆州的难民,把司州乱七八糟的军队也整顿了起,经过他的大胆选拔,司州的军队从原来六七万散兵游勇变成了三万精锐两万郡国兵的合理布局。徐庶带回来的十二名少年小将都成了精锐部队的千夫长。其中马岱负责的是马腾的亲卫,庞寿成了虎牢关的副将。马铁兄弟是主将庞德的副手。潘濬等十二文士也先后进入了军中及郡县的重要岗位,司州从董卓西逃后第一次有了正规的管理。当年张杨虽然发展了几万兵士,只是忙于军事,很少关心百姓的生活。司州的百姓对马腾与徐庶的认可度明显的升高了很多。
与司州的由乱而治相反,现在的荆州可以说乱到了家,北部荆州已经被曹操给横扫了一边,南方也有很多地方表面上臣服到了曹操的麾下,只是曹操的兵士一时还没有来的及过江。这时候刘备已经收拢着不到万人的败兵跑到了江夏附近,与那里苟延残喘的刘琦相互扶持,坚持着还没被曹操彻底的消灭。
在曹操加持着荆州之战的余威,集结近五十万兵士饮马长江的时候,曹操统治区的叛乱也很乖巧的停了下来,甚至连豫州、徐州的匪患也突然消失了。平州的徐晃与并州的张绣更连贡品谢恩表一起的送到了许昌,只是在曹操的眼中他更多的是看到了二人的苦涩。兵士及官员的小对抗。冀州很快也送来了大量的粮草,臧霸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千多匹战马,虽然在南方作战,战马并不太关键,曹操还是像打了针强心剂。留守青州的部队已经控制了哪里的大部分地区,马腾意志消沉,他曹操一统天下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当然曹操收到的也并不全是好消息,只是幽州的坏消息他觉得比好消息更好。袁绍的孙子与部队同张杨合流了,他们发展到五万多人,冀州、幽州甚至青州的袁绍残余都汇总了到一起,对于这样的情况,曹操要是担心,他就不是曹孟德。
胜利的曹操收到了东吴详尽的情报,经过幕僚们仔细的分析,东吴的兵士不多,应该在十万以内,战力不强,他们多次败在饭桶黄祖的手下,而且损失惨重。对于大片地盘,对于毛孩子孙权和他那些疲弱的军队,曹操还真的很看不上眼,连麻烦制造者刘备都再次逼上了绝路,那个碧眼小儿又能算什么。
曹操的的的南征意图明显,江东派出重臣鲁肃与刘备商量联合事宜,不久诸葛亮随鲁肃过江,孙刘联盟成型。这个时候孙权与刘备的兵马总和也不过曹操的五分之一强些,而且江东地广人稀,军队一时也很难集中。经过几次小的战斗,双方互有伤亡。
这时候书院里的大儒们很多心中都长了草,宋忠、刘巴等人干脆想去直接投靠曹操,对于他们的情况,廖化好像早有预料,他让书院的弟子们分析曹操与孙刘之战结局,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很多情报对书院中的全体人员分享了。廖化的建议引起了书院全体人员的参与,同时也让书院的思想上发生了大碰撞。几天后,书院中出现了明显的派系,以刘巴、宋忠为代表的拥曹派表面上实力最壮,只是几乎没有年轻弟子。没有出色的人才跑到曹操那边廖化是很欣慰的。拥刘派,这派人物不少,只是多数年轻,他们更多是受到刘备的名声及亲和力影响。在书院中也有几个拥护孙权与黄巾的,黄巾军在文人中的影响不太高,声音有些发弱。外边孙刘联合,书院中拥护孙刘的也自然的成了拥曹人士的对立面。本来在书院中拥护孙权的人还会很多,只是在廖化的安排下,他们被提前派到了司州。
这场争论的发展让廖化也看到了些惊喜,傅彤、冯习等几个非黄巾的学员竟然公开的支持黄巾。他们在书院中学了两年多,廖化是在这次争论中才发现。别看这次的辩论很是热烈,其实真正影响大的还是那些没有明确表态的人,司马徽、黄承彦等知道廖化的情况,辽东来的人内心中也更多的站到了黄巾一边,他们没有明确说出来。由于廖化军团文士的极其缺乏,书院中黄巾学员几乎都被调走了,真正留在书院中的只有郝昭,苏则等两三个真正属于廖化,赵累最近也很少能够来书院学习。廖化保留这个书院算是为刘备势力培养后备人才,更准确的说是为了让刘禅在以后的岁月中不会无人可用。
在刘巴等人的演说中,廖化更多的是听到了刘巴等人对刘备、孙权的不懈,并没有见到对曹操的敬仰。这让廖化放心了许多。廖化是个不爱做亏本买卖的人,自己养着众多所谓大儒不为自己培养人才,他觉得很亏,于是他给后方发出了几封急信,这年冬天,书院中又多了三十名弟子,他们包括了李儒及贾诩等十几亲信子弟和一部分陷阵营中的聪慧少年。这些人到这里接受系统的培训。
弟子多了以后,书院中的争论主要留在了公开的课程上,宋忠等人在教导弟子的时候则是真正的钻研学问。在司马徽的协调下,书院的驻防将军不当班的时候也会与弟子们一起听讲,虽然开始的时候刘巴、宋忠等也有些意见,可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也没有直接让阳群等人从自己的课堂离去。
与书院的争吵不同,外边是几十万人血与火的拼杀,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廖化也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为了大汉与百姓的前途,他要从历史不去记载的地方谋得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