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北上当然不会只为辽东,招募人才与安抚并州、幽州黄巾才是眼前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名义上白波黄巾的最高统帅,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黄巾之祖张角的师弟,还肩负着师傅的重托。并州、幽州、青州、豫州的黄巾军及附属人数比他所能够影响的人还多,廖化责无旁贷。廖化随徐荣北上同时,郭太与张白骑的特使已经提前到达了并州,廖化在并州边界第一次被围困的时候,黄巾军大渠帅张白骑已经亲自到了张燕的营地。廖化代表徐荣军找张燕谈判时,张白骑正在张燕处做客。张燕是张角的嫡传弟子,他是并、幽黄巾二首脑之一,两年前已经认可了廖化的存在。只是张燕没见过廖化,对这个师叔还有些怀疑。由于张燕忙着与张白骑谈黄巾再次统一问题,没有功夫接见徐荣军的使者,廖化在黄巾军中干等了几天。当张燕腾出时间与廖化会面的时候,二张已经谈出了成果,在让部下放行的同时,张燕也让胡车儿带去了一些必要的慰问品,只是黄巾军很穷,能够送出的只有清水与食物。通过张白骑介绍与廖化的现身说法,张燕正式归入了廖化的序列,廖化也成了并州十万黄巾的名义统帅。为了稳定这珍贵的成果,廖化与张白骑在张燕军忙碌了足有半个月。随后二张与他一起去了黑山军,在去黑山军的路上他们再次碰到了徐荣,廖化在与黑山进行了简短的会面后就随徐荣北上辽东,二张留在黑山军中。在并、幽二州黑山的实力比张燕大,张燕是大贤良师的亲传弟子才得以与黑山拥有同样的地位。为了能够说服黑山,他们带了三千精骑,有着明显的震慑意义。现在黑山军难题不少,他们已经与袁绍交恶,黑山急于等张燕与自己一起联合公孙瓒对抗袁绍。张白骑的骑兵对黑山的震撼很大,他与袁绍几次交战,损失惨重。自己的两万人马竟然被麴义的三千先登给打的大败。虽然还有十几万兵,多半武器都是农具,想打袁绍,黑山本人都没信心。袁绍还有一队重甲兵叫大戟士,人数近万,黑山部全上也很难占到便宜。
经过二张的劝说,黑山同意归到廖化的麾下,只是他私下也想好了,反正自己不交兵权,多个名义的统帅也不会影响什么。黑山算计,加上张燕的十万人再联合公孙瓒哪几万,三十多万军队怎么也该能打的过袁绍。想归想,不自信还是有的,黑山还想把张白骑等人再拉过来。张燕等人并没有先回并州,他们在等廖化的归来,廖化急着回归有躲避公孙度秋后算账的意思,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黑山手下的二十万黄巾。他一进关,张白骑与张燕就先后来汇报情况,廖化的意见也很快传到了黑山军。黑山的算计没有完全落空,廖化并没有收他的军权,他只是让张燕等人替传达了些章程,要求黑山精简部队。为了说服黑山,张燕拿出了《南斗经》,张白骑也留下现身说法。经过多日研究比较,黑山被二张劝服。在这段时间里,黑山已经多次见张白骑三千精锐演练,他看得出,如果与自己的队伍在平原上开战,三千骑兵可以打散自己的五万军队。张白骑自称有三万这样的兵士,黑山没有五十万兵,二十万已经让他们粮饷困难,弄五十万人不被活活饿死才怪。在谈话中黑山还感觉到了张白骑的遗憾,张白骑老爱说自己与清风师叔接触时间太短,如果他也能和郭太那样跟随师叔,自己的兵一定会更厉害。听张白骑说,现在郭太只有两万兵和二十几万百姓。郭太的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即使碰到朝廷的北军,也会大胜。现在朝廷的北军已经没了,郭太的兵可以算最精锐的了。张白骑吹牛了,他有三万人不假,他那里地广人稀。别说让他养三万精骑,留下两万骑兵已经很困难了,如果不是近两年郭太的接济,张白骑恐怕连一万骑兵都不能保持。在那地广人稀环境下,步兵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他又是只能发展骑兵队。张白骑说的不全是假话,这几年郭太发展很迅速,二十几万屯田黄巾与两万精锐是实打实的。张白骑没有和郭太打过,从装备与训练上看,自己的部队会在郭太面前完败。通过这些年的琢磨,张白骑感觉到廖化与张角的不同。两个人所会的能耐接近,性格迥异。与张角的野心救世不同,廖化更关心百姓的生活,更多些平和。在他的劝导下,雍州附近的近二十万黄巾兵开始了农业生产,有黄巾军扶持,又没有官府欺压,这些人生活的富足欢乐。郭太的军队发展的更好些,二十万平民供养不到两万士兵,农忙的时候只要没有战事,士兵也会去帮着干些农活,附近百姓已经把黄巾看做富人,他们比官府管制下的普通百姓的生活要好很多。郭太的兵士已经几乎不再扰民了,也许说护民更准确些,他们阻止了官府盘剥及匪徒劫掠,还会想方设法的给百姓弄到种子,农具与耕牛,外人都怀疑这些人还是不是从前被称作贼的黄巾。
通过看《南斗经》和张白骑的的描述,张燕似乎发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决定在年内把自己的军队压缩一半,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在张白骑走的时候,黑山也决定不再乱抓兵了,他也裁军五万。让他放弃大军,他有很多犹豫。在廖化的促进下,以郭太、张燕、张白骑、黑山四大渠帅为核心的几州黄巾以《南斗经》。几个月后,他们手下的黄巾分成了两股,一股是还农的黄巾,有军队保护和支援,他们是不受任何外来盘剥与干扰的自由民。另外还有近二十万军队,他们多数时间从事训练,农忙的时候也会从事些生产活动。四十万黄巾百姓供养三十万军队也并不容易,只是这个比例更多是黑山造成的,郭太处民与兵的比例是十比一,张白骑二比一,张燕是半农半兵。黑山屯民不足十万,兵士仍然接近二十万。在没有完全稳定的前提下,只有郭太才能基本不扰民,对世家和商贾多少还会有些盘剥。由于廖化很少提自己的名字,并且不愿意真正走向前台,黄巾的很多渠帅只知道他是清风道人。可清风这个称呼实在是太土,太不拉风,几个渠帅也不好意思乱说这个师叔的名号。这天,张燕从师父的名号中有所感悟。大贤良师张角,自己的师叔是否也该有个响亮的称呼。既然师父是大贤良师,师叔又那么仁爱,师叔的名号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张燕的提议下,四大渠帅与数十个小渠帅们召开了一个大会。在这个会议上《南斗经》成了黄巾军最高的法典,清风道人廖化被正式尊为“大贤仁师”。从那天起,黄巾又有了全国性的头脑,作为主人的廖化并不知道多了这样的称号,普通人更难把这个称号与廖化连在一起。《南斗经》的内容很丰富,廖化只传出两份,分别是徐晃转交给郭太和廖化给张燕的。四大渠帅才两本,小渠帅们是很难见到的,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南斗经》的部分章节抄了几十分,这些分抄的《南斗经》也就成了小渠帅身份的认定物。黄巾的思想及目标也随着《南斗经》的传播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