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下柳家集
上午,给着小妹挑了两件漂亮的小裙后,柳元三人又分别各买了三套衣服和鞋袜,直至逛到了快十一半才回。
逛街逛到很晚才回造成的结果,当然就是午饭晚了!直至近一点才开饭!
幸好老爸柳三章今天请假不上班,要不三人肯定要挨骂。柳三章上午写六七封信,也足了近一个半小时,待写完,正好柳元等做好饭。
午饭晚了,但逛了一天街,买了不少新衣的三人都很开心,而还清了债的柳三章和张寒梅两人也舒心,吃晚点两人并没有怨言,反而很开心。
所以饭虽晚了,但这一餐一家都吃得开心。
上午柳元三人逛街不仅给自己买了衣服,还给着父母也买了不少新衣。给着老爸买了两套夏天装,给着母亲张寒梅却买了几件漂亮的短袖。
柳琴拿着新衣给母亲看,柳茵装着新装给母亲看,而柳元本也想换身新装到母亲面前亮亮眼,却被着老爸柳三章拉到一旁。
“元子,你姑和姨她们的钱,上午我都寄了,还都捎了一封信了,工友乡邻的钱也还得差不多了,还差几人,但也不急一时,反正住着不见,上班见,随时都能还。我们家欠的钱,现在就差你柳家集的爷伯叔他们的了。”
说到这里,柳三章停顿了下,看了看柳元两眼,才再次问道:“元子,从着你妈生病后,你是不是好久,有着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过柳家集了?”
“嗯,差不多是有三年吧,先前一年过年,因为爸您要守厂加班没有去,而这两年又因老妈的病也没有去,加起来有着三年多没有去过柳家集了。”
柳无不知道老爸为什么这样问,沉思了下,回忆去先前的记忆,很快的点了点头。
“嗯,有三年了,是有点长,这样吧,元子,爸今天上午把着其它人的钱都还了,就还剩下柳家集的了,你下午和我坐车去柳家集还钱吧,你有这么长时间没去过,正好跟我一起下乡去看看,看看你奶奶和爷爷们。”
柳元的亲奶奶和亲爷爷早就过世了,柳三章指的奶奶和爷爷,那是柳家集的那些老人,属柳三章这一屋的人,都可以叫奶奶和爷爷,而不需前面加名字。
“咱虽住在城内,但咱本质还是乡下人,就是咱赚了钱,也不可能忘了本,忘了我们祖辈在柳家集。下午我再去廷个假,一起回柳家集住几天。”
“啊!下午回乡去柳家集,还住几天?”听到老爸的话,柳元暴瞪起了眼,不过感受到老爸那直对的眼神,柳元又很快的回过神。
“哦,好吧,我下午还准备去卖烧烤,算了,烧烤少卖几天天,少赚点钱也无所谓,反正也有那九人替我家卖。柳家集确实好长没去了,都怪想柳明柳清他们了。”
被着老爸的直对的眼神盯着,柳元只好装着一脸向往的直点头。柳清柳明,是柳元小时候在柳家集玩的最要好的伙伴。
柳家集,虽然有着三年长的时间没去过,但柳元对柳家集的印像却是极深,当然经常收到柳明他们的来信,柳元对柳家集的了解也就从没有断过。
柳家集,一个山沟沟的窝窝村,到现在都还没有通电呢,全村父老都是靠着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晚上吃饭最多也就是点一会儿蜡。
反正在柳元的记忆里,柳家集那根本不是个好玩地方,山多路少,石多土少,蚊多兔少,地广林少,除了一个柳家湾大水库有点玩头,别的什么都没有。
反正在着柳元小时候的记忆内,柳家集不是一个好去处,没什么好玩的,反而每一次去,都会带着一身蚊疤回来。
过贯了城市生活,又有着景天记忆,突然跟到这样一个落后地,柳元真有点不愿。当然若只是去打个转,当天去当天回来,柳元还是愿去,但是要小住几天,过没电没灯被蚊子咬的日子,柳元想着就头大。
不愿归不愿,不过老爸点了名,柳元还是得去的,下午两点,在按排好大姐每天监督那九个雇佣工卖烧烤后,柳元便跟着老爸坐上了下乡的班车。
柳家集属新G县,新G县是江水市辖区的四县之一,有名的山水县,而柳家集又是新G县内有名的石山沟穷村落。
要去柳家集,自己没有车的话,就得先坐汽车到新G县,然后或走路,或找乡下拖拉车搭车,或出钱请车去柳家集。
新G县距离江水市有着近九十里路,坐汽车需要近两个小时。到达了新G县就近四点。
新G县,是江水市面积最广,人口却是最少的县镇,因为县内多山,而且多石山,可种田少,人口当然就少。
整个新G县人口还不过二十万,不到全市百分之十,却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面积。
所以新G县人少地博,大半个县内全是山地,柳家集就在山地内,是新G县典型的山石地村代表。柳家集深卧山沟,离着新G县有着二十四里,翻山走路要三个小时,就是坐车也要两个小时。
像着柳家集这样偏颇的村落,出入应该极不方便,好在幸运的是,在着战争年代,柳家集还是出了一个能人,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不小的军阀,为着家乡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修了一条进柳家集的山石路。
柳家集在山石沟内,虽多有坏处,但却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山石稳定,修好的石路后,只要不出现大地震之类的,那路修好后基本上就不用再修了,甚至是越走越好,不像别的村落修的泥土路。
下午过了点,就过了到县城赶集的时间,各地来县城赶集的人差不多都回家去了,就是拖拉机之类的也走了,所以,下午四点想到新G县搭柳家集方向的拖拉车,是很不可能。
当然,这也难不到柳元,随着在县内转了两圈,柳元便找来了一辆拖拉机,出二十块钱,专拉着柳元两父子向着柳家集所在的山沟驶去。
“嗡!嗡嗡嗡!。。。”拖拉机以着十五马速度向着前驶去,浓浓的黑烟,从着车头的烟筒中涌出,在着山路两旁拉出一条斜斜的黑线。
“爸,快看,到柳家湾水库,咦,那有几条船,船上有人,是不是柳家集的人在打渔”
拖拉机沿着山腰攀爬,柳元坐在后箱内,一边享受拖拉机特有的蜂鸣,一边观看着这新G县特有的石头沙山。
拖拉机拐过一个山腰,柳家集便呈现在眼前,而在着柳家集的另一边,却是一片清蓝的水面。
清蓝色的水面在微风吹拂和阳光斜照下,波光鳞鳞,金灿灿一片。
眼前的水库,正是新G县有名水库之一的柳家湾水库,柳家集的名,也正是此水库而来。
在一片清鳞波荡的金光中,数条突黑的小船极为的刺眼立于金光当中。当然这几个突黑的船,隐约的还能看到有人立在上面,像是在撒着什么。
“咦,还真是的,现在七月初,根本就是鱼产子期,怎么还有人在打渔”寻着儿子的眼光,柳三章也看到远处一片波光当中那块黑突。
鱼产子一般是2月和6月,不过,由于柳家湾水库特殊一些,柳家湾水的鱼一般要到三月开春和七月入夏时才开始产卵,所以,现在才进七月,正是产卵期,是禁渔的。
这禁渔是祖辈传下来的,现在竟然有人打破了。而且现在在鱼产卵期打渔,要是把着待产的鱼打捞完,岂不是杀鸡取卵!
“哈哈!要是大伯和小叔他们打渔,那今天我们就有口福了!”柳元没有老爹想着那么多。见到柳家集附近有人打渔,柳元很快的就想到了柳家集的特产,大黄蟮和大黄鱼。
柳家湾水库,可是上百万平米的大水库,十多年都未干过,这里面得有多少鱼。柳家湾盛产黄蟮和黄鱼,特别是数斤大的黄蟮和十多斤的黄鱼。
在柳元记忆中,柳家集的那些叔爷们,每次到水库上撒网打渔,都可以捞到不少的大黄蟮和大黄鱼。
大黄蟮、大黄鱼可都是美味,而且现在的这些大鱼都是纯天然的,并不是人口伺养的,清蒸,油炸,杂锅煮。想着柳元口里就发谗。
无奈跟到老爸来柳家集,本来是准备来受苦的,不过现在吗,嘿嘿。。。能享受一下这大黄蟮鱼美味,也总算是能收到一点回补。
嗡嗡嗡!拖拉机,打破了夕阳余辉中柳家集的沉静!
“大伯,二伯,三叔,五叔。。。。大爷,二爷,三奶奶。。。”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迎上来,柳元笑着跳下了拖拉机,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