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然,修炼一途诸多波折,并不顺理,但杨明却没有停下来,因为众多网络小说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危机----大限。几乎所有小说都提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主角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修为提升,好让寿命曾加。对于这点,杨明是深信不移,首先不说修为提升能不能增加寿命,但按现在科技的观点,人的细胞分裂是有限制的,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就不能再分裂,他可不相信老年人和年青人修炼会一样客易,不然就不会说修炼要从小开始了。所以,他现在可是对时间看得十分重要。
但杨明还是非常小心的,并没有乱练什麽气功和神功之类的,他可不想到头来修仙不成,却得个什麽暗病,或弄个精神分裂出来。所以,他现在只有从知识上努力,通过上网搜寻一些文章,以及到图书馆和书城里找一些关于宗教,养生,运动和哲学上的书籍来学习。当然不少得老神仙提到的道德经,佛经,圣经和古兰经等等。
从中杨明学到很多,由其是对宗教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明白到以前自己的肤浅。
比如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觉悟,透过修练悟通道理,从而得以超脱,到达彼岸。“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转自《仁王经》”
道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着重的地方就不一样,有时是以炼丹长生为主,有时候则是讲求积聚功德来消除业障,当中也衍生出很多方术,如风水命理,茅山道术等等。
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相同点则比较多,它们主要都是讲信仰,相信真神唯一,其他的都是伪神,也是以一部圣经或古兰经为核心教意,佛教和道教在这方面则相对于松散。(大家如果对宗教有兴趣,可以上网搜寻,在这我就不作太多介绍)
看了诸多学说后,杨明出奇地发现,其实它们在“道理”的一致度相当高。它们在做人处世上的见解都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劝喻做人要谦卑,要忍耐,要坚毅等等。随着一天一天的学习,他也一天一天的在变化,对事物的看法和以前相比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
对于杨明的行径和变化,他身边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他本来就是以怪异出名的,任何反常的行为发生在他身上都会被正常化,所以没什麽好担心的,只把这些当成是他新的爱好而已。反而众人更关心另一件事的发展,就是杨明和王芯玲的关系。
这段时间里杨明和王芯玲因为之前交易承诺的关系,联络变得比较多,也一起出去了好几次(参加学者们的研究会)。所以,大家心中都自然地觉得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而兄弟们为了他们的幸福着想,以众多脑细胞死亡为代阶,为他们创造出很多机会。
最后经过将近三个月的努力,杨明终于在大家软泡硬磨的攻势下,鼓起勇气地向王芯玲表白。
春暖花开的某个晚上,众人相约到公园烧烤。一开始先由王芯玲的朋友借故把她引开,接着大伙便赶快拿出装备布置环境。
天上没有繁多的星星,只有唯一的一轮明月高高挂在漆黑的天空上,像证真爱唯一。空地的四周点满烛光,围成一个巨大的心形,而主角杨明则站在中间,静静地等待,等待能照亮他心中黑暗的那轮唯一的明月。
当王芯玲和朋友到达空地时,她的表情可为十分经典,就像偶像剧的女主角一样,眼有泪光地一直把手遮面傻笑。
王芯玲不知是哭是笑地说:『搞什麽嘛。弄得跟电影一样,你害不害丑呀。』
而平常灵牙利齿的杨明则木头一样动也不动,看到他被点穴似的站着,而女主角则傻子一样哭哭笑笑,众人心中那个急呀。
霍小东笑说:『芯玲!杨明现在太紧张说不出话,就让我帮他说出心里话吧,他想你答应今天晚上跟他回家研究人类的繁衍,你愿意吗?』
被霍小东这一闹,大家都笑了,当然除了两位主人公,王芯玲脸红的像苹果一样,而杨明也成功冲破穴道,回复正常。
杨明作势追打霍小东:『去你的!』
张子轩出来圆场:『好了!好了!,回归正题吧,不然蜡烛都快被烧光了。』
春风轻吹,众人都不再出声,气氛就像地上的蜡烛一样,不断地缓缓升温。
王芯玲望向杨明:『你平常不是满口邪门歪理,很会说话的吗?』
杨明:『因为我现在发现有你这个真理的存在,一切的歪理都是多馀的。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我爱你。』
王芯玲幸福地说:『就只会油腔滑调,我才不相信你。』
最后经过众人的一番起烘,杨明终于拖到王芯玲的手,也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献出了他们的初吻。
这一吻注定是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
从成为男女朋友的那天晚上起,王芯玲对杨明的事便更上心,以前找来的都是一些对外开放的学术研讨会。而现在则能找到一些私人不对外的聚会让他参加。对于这杨明都不得不赞叹她的神通广大,要知道学者们可不同一般人,更不像一些争相见报的明星,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所以,要打进他们的圈子,可不是一般的难,就更不用说能参加他们的私人聚会。即使是如此困难,但王芯玲却越战越勇,她把这些聚会看成是和杨明约会的几会,所以尽可能地搜集相关情报,透过网络,透过报社前辈,用尽一切的方法。
春天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今天王芯玲带杨明参加一个高僧大德私人举行的小聚会,这是王芯玲从一位报社前辈身上打探到的情报,她可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这位前辈带上她和杨明去参加聚会。
这位前辈名叫方杰雄,年约50多岁,身体十分健壮,在报社中算是老臣子,平常喜欢结交一些隐仕高人。王芯玲也是看中这点,时常往他那里走,打好关系。而这位方前辈也十分照顾新人,所以她们很快就成了好友。从此,王芯玲便在这位方前辈身上打探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也是为什麽年纪轻轻便能如此神通广大的原因所在。
今天聚会是为了庆祝一位高僧的90大寿而举办的。所以有很多名仕参加,连一些平常十分低调的隐仕也有不少,毕竟一位年屇90的高僧可是很有面子的。
聚会举办的地点并不奢华,没有在星级大饭店举行,也没有大肆宣传。只在一个偏僻的小山庄中举行,人也不多,就只有四十人左右,十分低调和朴素。
需说是偏僻的小山庄,但杨明一行人来到时,还真的是吓了一跳。山庄的位置远离广州市,走了将近半小时了无人烟的山路,才隐约看到山庄的轮廓。它建在依山傍水地山腰处,四周绿树林荫,时不时有鸟儿的吱~吱声和风吹叶子的沙~沙声传出,站在山庄的大门前,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桥流水。这里需说不上是人间仙境,但别有一番宁静雅致,令人难以想像自己是身处在广州这大都市之内。单从这山庄的选址,就可以看出山庄主人不论在财力,权力和修养上,都肯定不是普通人。
山庄的外围被竹林包围,形成半天然的围墙,整体上看有几分像武侠电影中的某某山庄,大门是红木制的古色木门,左右写上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门的正上方则挂上写有『小山庄』的牌匾。
走进山庄,第一眼看到的是挂在大堂的巨大山水画,足有4米多宽2米多高,画的是山巅中的云海,笔法简单,但却很有感染力,最后在画的左方写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给人一种飘渺超脱的感觉,连杨明和王芯玲这样的门外汉,一看都知道肯定是出自大家之手,落款处的签名并不是常见的什麽居士之类的,而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朱天河。
大堂以白色为主,除了那幅大的山水画外,就只有几张古色的木制茶几和桥子,再没有太多的装饰,布置不会太古版,反而带有些现代感,整体十分简洁雅致。
除了装潢外,还有一点能看出这里主人的非凡,人们常说细节定成败,而这里的主人很明显是这方面的能手。因为负责接待的小姐并不死板,平常的接待员都是一看到客人进来,便上前接待的。但这里的不一样,她们看到杨明等人在欣赏四周时,并没有立刻上前打扰,而是等众人回个神来与她们有眼神接触时再主动上前,这看似可有可无的先后问题,也正好证明这山庄主人的能力所在。
上前接待的小姐,年约二十来几,头盘发髻,身穿绘有澹黄色小花的白底旗袍,如山庄整体一样的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