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还是静心准备晚上的雷劫吧。到时,借助雷劫之力试试看能不能加快炼化它。”说着,便收起了劫石,盘膝静坐了起来。
原来,王亦已于前段时间一连渡过了九重风火大劫,正准备于今夜月圆之时一举渡过九重雷劫,塑造道体元神。
话说宇宙初开时,大道划分阴阳,阴阳二气激烈碰撞,衍生出了一种煌煌浩大的精气,至刚至正,是为雷霆精气。雷霆精气暗含生灭于一体,即有毁灭万物的气机,又可造化生育万物。在大道的演化之下,雷霆精气之中诞生出了一种灵,这灵无情无欲,没有自我,始终遵循大道运转,掌管着宇宙之中的一切雷电之力,赏罚万物,是为天。九重雷劫便是由天降下的,可助人炼去后天凡胎,塑造道体元神。
说起来,王亦也真是得天独厚,不论是天资、悟性、毅力还是机缘,都是上上之选。修道至今不过百多年,却已远超他人,达至渡劫之境。
而此时,地球修道界已有五百年无人渡过雷劫、重塑道体、飞升上界了。究其原因,却是有明以来,刘伯温斩断大地祖脉,导致地球上的灵气不断消散,近代以来更是进入了末法时期。而王亦却是得天独厚,因为云雾峰自成乾坤,内育灵脉,自上古以来就处于封闭状态,长年累月下来,里面的灵气却是非常的浓郁。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造化散人的布置,云雾峰中的末法劫力相对于外界,格外的稀薄,不然,就算是资质机缘再如何的得天独厚,王亦也不敢保证能有今天的成就,毕竟能让诸天大能黯然失色的末法之力可不是说笑的。王亦曾经做过尝试,在云雾峰外,无论是修炼还是悟道,都会受到那无处不在的末法之力压制干扰,效率极为低下,几乎难有寸进。只有在云雾峰顶的并蒂青莲旁,依靠青莲吞吐出的造化气机,才能无视云雾峰中稀薄末法劫力的干扰压制,修为境界才得以突飞猛进,在短短岁月中达到如今的成就。
作为末法时代唯一的一个大修士,王亦可谓是独得地星上的机缘造化了,虽然地星此时陷入了末法时代,天地灵气枯竭,已经很久没有新的灵物诞生,但是一些传承自末法以前修道盛世的灵物还是有的,机缘巧合之下,终究还是给王亦得到了一些天地灵物。王亦修道之初,便在无尽海洋之中的一处远古封印之地得到了一团先天阴阳之气和大量的极品灵石。凭借着这团阴阳二气,他参悟阴阳、精研太极,演化出太极阴阳大道。最后,更是由阴阳进窥造化,借鉴青莲造化经以及并蒂青莲创出了独属于自身的太极并蒂莲大道。
修士修行,大体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为元神证道,一为肉身不朽。王亦传承的是练气士道统,修的是元神证道。
后天凡人,根基本源较为薄弱,需从最基础的筑基开始,滋养肉身气血,壮大自身精气神,凝练真元。再之后,便是结丹、金丹、法相、风火劫、元神道体这几大境界。
王亦已于不久之前一连渡过九重风火大劫,回想起当时渡劫的场景,王亦至今仍是后怕不已。不同于雷劫,修士根基修为越厚重,渡过几率便越大。风火劫是以修士自身的精气神来推动的,风为阴风,从头顶百会穴吹入,火为阴火,自脚底涌泉穴烧起,都是以修士精气神为原料,风火夹击,行遍全身,焚烧吹毁一切有形之物,共有九重,一重比一重厉害,只能靠自身修为意志进行渡劫,借不了任何外力,凶险无比。
根基越强,引动的风火之力便越恐怖,越难以度过。王亦虽然修道时间不长,但是本身资质就很过人,机缘更是好的让人无语,无论是传承的造化大道,还是先天阴阳二气,或是蕴涵造化的并蒂青莲,平常人哪怕能得一样,便可长生有望了。王亦独得这三样造化,硬是在末法时代,闯出了一片道途,长生在望。依靠这些机缘造化,王亦的根基修为,不敢说前无古人,但也着实是厚重无比了,可想而知,王亦当初引动的风火之力是何等的惊人了,要不是王亦悟出的太极并蒂莲大道很是不凡,太极流转,造化生生不息,最终才能艰难的撑过了九重风火大劫。
如今,王亦已安然度过风火大劫,法相真元都已纯净圆满,初步打破了法相与肉身之间的隔阂,只差引动九重雷劫,借雷劫中的毁灭之力彻底打碎法相肉身之间的隔阂,将两者融为一体。借助法相之中所蕴含的道韵,以及雷劫中的生生造化之力重塑修士肉身,塑造出道体元神了。
不同于太古和上古之时的那些先天生灵,天生便是本源浓厚,只需稍加引导,释放出肉身潜力,便能蜕变出元神道体。后天生灵初生时基本都是凡体,肉身先天便有重重桎梏,若想在修道之路上走的长远,便需增强肉身本源,借助风火大劫、九重雷劫等天地劫难不断地打破肉身桎梏,最终以法相之力将凡体重塑为道体,蜕变出元神来。
法相是修士道念吸尽金丹精华,破丹而出的。法相从本质上来讲,是修士的精气神三宝与所悟道韵的结合体,蕴涵修士对道的体悟,将修士所捕捉的无形的道化为有形,是修士所悟之道的具现化。因此形状万象不定,所悟之道不同,显化出的法相形状便不同。初生的法相并不成熟,随着修士对道的感悟不断加深,道韵愈加完善,法相汲取道韵及元气不断成长,直到法相九转,达到肉身所容纳的极限,才能着手引渡雷劫。也只有这承载道韵的法相才能将后天凡体塑造为道体。
。。。。。。
青石之上,王亦盘膝而坐,凝神静气,全力运转着功法。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渐渐地,在王亦周围汇聚出点点光点。光点呈黑色、白色和青色,向着头顶汇聚,不一会儿,王亦的头顶便呈现出一片云雾飘渺的景象。云雾之中,一朵三色交织的三品莲花若隐若现。莲花扎根于浓雾之中,不断地汲取着天地灵气。修长的根茎之上青翠欲滴,流露出浓郁的造化气机,而莲台和花瓣之上却是黑白流转,交织出道道阴阳二气。整朵莲花尽显阴阳造化之道。
这便是王亦的法相,其上道韵流转,流露着他所参悟之道。只是此时,他的道韵还不够圆满,演化出莲茎的造化青光虽青翠欲滴,但青光划分阴阳,演化而出的黑白二色阴阳神光任然混淆一体,致使阴阳初分之意不够圆满。只有当黑白二色的阴阳神光分别孕育演化出一朵莲花、两朵莲花并蒂相连时,他的太极并蒂莲大道才算初成。
夕阳西下,渐渐地没入了海平面,漆黑的夜笼罩了整个大地。苍茫山仿佛被一张漆黑狰狞的大嘴一点一滴地吞没着,山上百鸟归巢,群兽回洞,清冷寂静。天上渐渐地升起了一轮明月,月光洒满大地,点点银辉闪烁。
此时,王亦已收起了功法,负手立在青石上,遥望着那一轮缓缓升起的明月。
“师傅,您看到了吗?徒儿终于踏上了长生之道了。今夜,徒儿就将渡过九重雷劫,踏入长生之列,您老人家的遗愿徒儿终于要完成了。”望着那一轮园月,王亦不由地由月思人,思念起了师傅陈峰。王亦本就是个孤儿,师傅陈峰也始终孑然一身,踏上修道之途后,更是仙凡有别,一直没什么亲友牵绊,只有对于师傅陈峰,王亦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当初若不是陈峰赏识他,收他为徒,他都不知道能不能活过凄惨的童年,更没有机会习得一身内家太极拳功夫,而这卷青莲造化经只怕也与他无缘了。可惜,陈峰没能等到他传承造化散人的道统便旧伤复发,带着对长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对于地星,王亦已经没有什么留念之处了,现在王亦唯一的心愿,就是渡过九重雷劫,飞升至那神秘的上界,探求那永恒的不朽道途。
月正中空。月夜下的荷塘,轻纱蔓掩,如银的月光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青莲之上。一阵清风拂过,惊醒了思念之中的王亦。
抬首望着那一轮满月,王亦沉思片刻。随即挥手洒出一杆杆阵旗,夹杂着一块块的极品灵石,接着双手划动,闪过一连串的残影,结出一道道的玄妙道印,印在那阵旗及灵石之上。眨眼间,这些阵旗和灵石便遵循玄奥的轨迹,幻化成一幅太极八卦道图,道图中心的太极圆上,一黑一白两朵莲花分立阴阳两点。太极道图划过一道道残影,最终笼罩在池塘之上。王亦担心待会儿的雷劫会毁了这一池的青莲,用事先准备好了的阵旗,布下了守护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