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并不是一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研究。在国内的高校或者研究所,第一年通常都是上理论课。所以第一年是最舒服的,像大学一样自由自在地上课,却有“工资”,我们都称这年为“不劳而获年”,而将来在实验室的日子就称之为“做苦力的日子”。
不劳而获年,我们在国工大的第一节是课材料物理。凡事涉及到第一次都显得尤其有意义。材料物理是材料的基础课程,在本科阶段学材料的同学基本上都学过这门课。我们宿舍四条男都是学材料,理所当然的要一起去上课。
由于兴奋,我们宿舍四个男生早早的跑到教室,公共课一般都是一个大的阶梯教室。这种教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有好处。老师不用因担忧课室位置不够而限制选课人数,学生的好处则分两种,想听课的学生总可以在这么多好位置中选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不想听课的学生可以躲在教室背后不受老师噪声干扰自由自在地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们到的时候教室空空如也,我的第一反应是走错课室了。王高中看了看表,推理到:“现在是六点五十三分钟,七点五十才上课,此时的课室里只存在寥寥几个傻帽是很正常的,我们进去吧,找个好位置。”
“我先确认下。”陈广龙说着就跑到门口,抬起头看课室号,说:“没错,就是这个课室,我们坐哪里好?”
“一起坐中间那排吧,我们这节课是要来捕获老师发出的考试相关信息的,太远怕听不清楚,太近老师会记住我们,以后翘课不方便。”我说道。
这话正合韩尚诚意,陈广龙他们俩也没异议。于是,我们四个靠着走到了第五排中间的位置。
国工大的女生很少,而读研究生的女生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学材料的倒不少。我们提前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到课室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要预习课程内容以便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然后仔细分析消化老师对到我们预习时标记出来的重点难点的见解,还另有所图。每看到一个身影进来,我们都有意无意的看看去瞄它一眼,如果是个男生,失望的表情毫不保留地流露,如果是个女生,开心即刻溢于言表。我们是暗地里这么直接的四个饥渴男。
看来几个之后,睡意袭来,可在课室里我没有睡觉的记录,稍微趴一下,等下老师来了,省得打瞌睡。
“21个男的,32个女的。”在老师走进教室把门关好后,陈广龙兴奋地跟我们三个汇报了他的半个小时的观察结果。
听到陈广龙的话,我睡意消得差不多,抬起头来。老师是个老年人,60岁模样,头发全白了,但没有秃头。中等身材,走路脚步矫健平稳。讲起课来声音不大却滔滔不绝,经常三两句话当作一句话说,却没有上气不接下气。在这个年龄,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容易。比如在他说了“同学们好”后就直接奔主题的那句,一口气说完本来该有三处断句却被他当做一句说完的句子:材料科学的进展是人类进步的“引擎”我们年轻一代材料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讲话的老师,课程内容一定很充实,但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我聚精会神的听了很久,从材料物理的发展历史到这个领域学者做出的不同贡献,我都一字不落地听着,但就没有得到我想要得到的和考试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