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后,当一群剩男剩女抱怨着社会太复杂,社会中存活的高级动物人更复杂,感慨着最单纯、最简单的幸福难求时,陆莹莹的好友杨琼,那个曾经因自己没考上高中,只上了中专学校的女孩,却成了陆莹莹好友中,最先获得幸福的人。
选择上中专,放弃补习,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杨琼的父母得到了招生老师信誓旦旦地承诺“我们学校包找工作”。看好友们都去上高中了,杨琼也不愿自己再多读一年,于是的于是,她同意了。
来到新的学校,杨琼结识了新同学、新朋友,儿时曾经的好朋友随着时间慢慢疏远、忘却。无论是那个曾让她伤心欲绝的林阳,还是那个曾经似亲姐妹的陆莹莹。
那个年纪的他们有着资本寻找新的友谊、爱情,除了偶尔的怀念、感叹几声,他们尚不能意识到这份友谊的珍贵、难得。
开学时杨琼只因为觉得自己成绩不太好,有些不好意思去找陆莹莹。再加之,学校有严格的出入管理,自己的校门不易出,别人的校门难于进去。好不容易有一次她和同学混进去了,她们有些好奇、羡慕地溜达了一圈,很不巧那天也没联系上陆莹莹。参观完陆莹莹的学校,等回到自己的学校,杨琼原本被治愈得差不多的自卑情结,一下又开始躁动起来。
“看看她们的学校,新教室、树木多、场地大,就连在里面走着的老师、同学,看上去也那么优雅、有学问。我们的学校呢,又旧又乱又小…….”。故而,杨琼再也不想去陆莹莹的学校,甚至连陆莹莹本人她也感到了生疏了许多。
陆莹莹这个情商低、又懒惰的人,自然简单地认为杨琼的学校没自己的好,自己主动找她会不会不太好。所以她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思,从未主动去杨琼的学校找她,而放星期她们总也不同步。她俩的这份友谊虽未被刻意地疏远,却实实在在地疏远了。
毕业还差一年,学校安排她们到S市实习,杨琼生来个性开朗,情商远超陆莹莹。当时的她成绩在班里也算不差,也颇受老师的喜欢。据说她们实习的地方是其他同学中最好的,而这最好的也不过是个工厂。她们的实习就是每天和工人一样工作。
学校承诺的包找工作,也就是这样的工作,杨琼在S市实习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她算是长了见识,好歹也在思想、视野方面受了影响。回到学校,领了毕业证后,她又去了K市一段时间。
期间杨琼做过好几样类型的工作,没有一样是她喜欢的,接着年轻的资本,她还炒了几位老板的鱿鱼。在外漂泊了几年,最后她回到了离家较近的Z市,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Z市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餐馆里当收银员。通常能做这份工作的非得是老板的亲戚或是十分信任的人。杨琼则因她的年轻漂亮,外加有学历,各项条件均不差,在这位精干的外地中年妇女老板的权衡利弊后,让她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杨琼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位老板的眼力不错,杨琼是个得力的帮手。
在这家小餐馆干了半年时间,杨琼遇到了她未来的另一半——夏江。夏江,瘦高瘦高的个儿,不怎么大的一张脸上却有着一双不显小的眼睛。尽管留了个寸板头,但是一点也不消减他的帅气。平时没有一身笔挺西装打扮的她,随便搭个T恤、夹克,穿在他身上依然顺眼。杨琼见到夏江的那一刻,多少被他的外貌吸引。随着后来的了解,她发现他们有了很多共鸣点。他俩从事的工作差不多,年龄差距小,总之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喜好,都有许多共同点。
杨琼和夏江交往了近一年的时间,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婚礼是在杨琼家乡的小镇举办的,陆莹莹当时还在上学,杨琼没有请她,而是杨琼的父母请了她家。没有手机的年代,陆莹莹既没参加杨琼的婚礼,也没能给她送上电话、短信的祝福。事后她问她老妈新郎怎么样,她妈告诉她说“挺不错的小伙子,和杨琼挺班配的”(班配,意相配、适合之意)。听老妈这样说,陆莹莹心里感到很欣慰,似乎出嫁的杨琼是她的女儿,找了个可靠之人,她可以放心了。
婚后杨琼和老公夏江另起炉灶,开了一家卖烧烤的小店,生意还不错。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怀孕五个月时,杨琼回家休养,听陆莹莹放假,便去找她玩。她们没有聊以前的事,也没提到林阳。陆莹莹的问了她好多关于小孩的问题,杨琼觉得她的生活很美好,她很知足。陆莹莹送走杨琼后,心里一阵感叹“爱,都做妈妈了”说不清是羡慕还是祝福,二者兼有吧!奇怪的是那时她老妈和其他家人没有顺便拿杨琼给她补课。
杨琼的幸福来得那么早,最简单的,也是最快乐的;最简单的,成了最奢侈的。有句话叫“智者最痛苦”,虽然大多数人不是智者,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找寻到最简单的幸福。生活究竟是怎么了,知识越多,是件多好的事;时代越发展也是好事,可为何最原始的幸福,却变得越来越成了稀世珍品,千金难求。大家都说要的很简单,就是执子之手、相伴到白头。越简单越幸福,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