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数学建模,它的概念应该是这样,应用学科的核心内容,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数学的框架下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和别的专业或者方向分享这些思想和方法。数学之于我是特别高深的东西,要不是讨厌数字到极点也不会特别喜欢诗词字画了。上大学,那时候就是啥都想尝试,虽然很自知之明我的数学不是一般的烂,但是我确信我还是可以组织文字撰写论文的,其实有种重在掺和的架势吧。
要建模,不懂数学可是万万不行的。光靠我这笔尖的把式,那不是对数学的不尊重吗?路是人走出来的,再说了老师也说了建模也不是光靠数学的,什么都得会点。于是会就召集人马,很快一个数学家和一个计算机专家兼网路工程师就被我招致麾下,加上我这史上最不着调的文学家,岂是珠联璧合,天下无敌了,我想应该是的。搞数学的和计算机网路的基本上都是实干型,只有玩文字的才是飘逸的,于是俺就自任小队长,不过一道杠都没有。队长嘛,对外联络和组织领题加上后勤保障统统负责,反正那两位负责干正事,也没准领导人家。我们那次参加的好像是东北三省的建模比赛,学校先要选拔,我把题拿回来几个人一商量决定了做那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题目。
说干就干,分工明确:数学家负责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负责进入普通人不容易进的各大论文库搜集材料;我呢,主要是搜集关于全国高考的资料以及各个省市的报考和录取方式,还有就是买饭买水。作为小队长我不知道其余两位的态度如何,我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结果无所谓,哥要的体验过程,是生活,完全是臭不要脸型的。看着两位废寝忘食,看着两位抱着电脑目不转睛,我也只好多多的搜集资料,事先把论文的格式先定下来,盖房子也得要个低级和框架吧。就等着人家二位手稿一定,咱就内外装修,不能金玉其内,也不能败絮其外是吧。说到这个,我还真的自我反省一下,本人形式主义太严重,大学期间所有论文内容不咋地,到时封页装裱都很到位,这次当然更不能例外。到最后交论文的时候,也是几个为数不多的一次性通过的,看着那些专门搞学术的人家根本就没看中形式化的东西,真不知道该咋说,或许只是道不同吧。
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定稿了,看着那些公式我真的头痛,真不知道哦自己怎么把高数过的。满满当当的竟然出了10几页的论文,爽哉。回到前文,经过我的包装顺利的提交论文,没用的返工。然后又开始我们的大学生活,读书看报看海打篮球。时间过了很久,竟然得到通知俺们的建模论文获奖了,虽然只是3等奖,也没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不过大家还是很高兴的。真的挺感谢那二位的支持,我一个给数学跑龙套的能蹭上这等荣誉,那是相当的有福不浅啊。
那一次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跟高水平数学打交道,尽管我是完败。再后来都是跟低级别的打交道了,也就是找个零钱啥的,上班以后最多也就是勾股定理啥的,打个平手而已。说来惭愧啊,我的数学我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