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说全国闹血荒,还说农民工和大学生是献血的主力军,就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献血。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在每年的春天,学校会组织献血活动。献血的优惠挺多的,记不太清了,比如说:什么放假一个礼拜可以不用上课;什么领营养品;什么综合测评加分等等吧。当然也有一些好玩的规定,像是挂科的学生不可以献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学习不好的献血会耽误课程,估计大家听了都会发笑。
.很遗憾的是我没有献过血,本人没挂过科,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没有亲临现场看过,只是听人说过一些小故事罢了。似乎还有一个规定,一个寝室只能有一鲜血的名额,其他的三个人要在以后的礼拜照顾好“失血者”。据说某女生献血,整个寝室全部到位,一个负责抚摸额头、一个负责搞逗说笑转移注意力、另外一个盯着医生作为机动联络员。从生理角度而言女生献血出现不适的几率远远小于男生,整个过程下来当然毫无问题。三个人没等此女离开椅子,就填鸭似的给主角灌下两袋牛奶、塞了两只鸡蛋、还有手里的苹果和冰糖,看的旁边的男生很是眼馋。说道男生就远不如女孩了,当然有啥事没有的,当然也有连走路都腿软的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身体虚了下来。
献血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有益的,有益身体有益人民,献血光荣嘛!不过也总是有人把这种很公益的事情办得很功利,看重的不是假期、不是营养品,仅仅是综合测评那看似不少的加分而已,目的只是搞到奖学金和评优的资格。不论如何人家还是献血的,是治病救人的,比我这只会动嘴的强得多,一定要顶一下哦。个人认为这种活动要本着自愿的原则灵活应对,身体好的不论挂科与否都可以。至于什么加分还是少加或者不加吧,毕竟街头献血车出来的谁给他们放假,谁给他们加分,他们又有谁要求过放假,要求过加分呢?要倡议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身体条件允许为什么非得在学校等呢?
我传奇似的谭同学每年都会去采血车上献血一次,要不是毕业时喝酒走了嘴估计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这才真正体现着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精神风貌。据他自己描述,当时第一次献血名额有限,不善言辞的他当然没有机会了。于是乎自己去西安路找了采血车,硬汉一样的身体被抽出去几百CC更加有活力了。“献个血还用那么费劲吗,索性自己出去找车就献了,就这么简单”这是基本上的原话,嘿嘿,就是有魄力,就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