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一听老道的话,心中立时惊骇的不知说什么好,这老道实在是太过厉害,孙策本想张嘴说道:“如来劝阻,请在鼎中游三圈!”没想到他还没说出来,却而被老道抢先回答,反将了他一军。不过孙策也不是常人,当即收起了内心的惊骇,眼睛开始左右飘忽,不再与老道的目光接触,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有意无意的不答反问道:“不知道长道号怎么称呼?”
老道听了孙策的话,心中也是微微一惊,暗道:“好个孙策,果然非同一般,居然没有按照某的意愿继续问下去,反而转移了话题,对此事置之不理。不过虽然他巧妙的躲了过去,但是却有暂避锋芒之嫌,如此则某占上风矣!再交锋几合,孙策定然会被某拿下。”想着老道心中不免有些得意,拱手笑道:“贫道于吉!”
两人其实早已经交手,孙策本想作为地主,先发制人,恐吓于使者。哪知老道一眼便看出孙策心中所想,来一个反客为主,不等孙策说话便率先堵了孙策的口,使孙策不吐不快,不然便会淤积心中。可是孙策却不按照老道所想,宁可淤积,而转移话题。谈判跟下棋一样,要争的先机和上风,如此才能对己方更有力,二人都是深知其中三味。
孙策一听于吉之名,方压制下的杀机,立时又涌现了出来。于吉是什么人?孙策之死与他有莫大的关系,孙策先被刺客所伤,不过却没有性命之忧,后来孙策以妖言惑众之罪杀了于吉。从那以后,不知是真死还是假死的于吉便开始缠住孙策,如此再三,孙策终于心力交瘁,再加上创口崩裂而亡。看着这个杀死自己的人,孙策不恼火就奇怪了。
于吉也是莫名其妙,怎么刚刚才消退的杀机,这会又涌现了出来?想着于吉的目光开始去接触孙策的目光。就在这时,孙策却一转头,避开了于吉的目光,冲一旁的周泰道:“小泰,给于道长看座!”
孙策现在已经想明白了,所谓的神仙于吉纯粹是扯淡,作为一个新新人类,这样的封建迷信思想是要被统统抛弃的。他觉得于吉应该是一个幻术或者魔术高手,刀剑水火根本伤不了他,魔术师经常会表演一些自救的戏码,什么水牢脱困、吞火吃刀、电锯活人等等,因此被火烧死的于吉应该没有死。作为一个高明的魔术师,最基本的手段便是看透对方的心理,说玄乎点就是‘他心通’。眼睛是心理的窗户,所以孙策才避开了于吉的目光。
于吉微微皱起了眉头,跟着又恢复常色,微笑着道:“谢孙将军赐座!”
孙策却不搭理于吉,低头一边看着兵法,一边淡淡的道:“道长乃方外之人,何必要掺和此事?”丝毫不接方才于吉的话头。
“唉!”于吉闻言一声叹息,跟着抬头道:“贫道在山中跟随仙长修道不知多少载,如今道体已成,然无缘位列仙班,贫道大惑不解,便起了一卦。原来贫道空有神通,却无有功德,须下得凡尘做三千善事,救百万百姓,如此方能功德圆满,位列仙班。”
于吉一边说,一边偷眼看着孙策,可是孙策依旧是微微低头,对他的胡吹大气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根本给无视了。于吉那里知道,这样的话语孙策听的多了,在后世出去逛一圈,一个天桥边上,这样的大仙都能碰到七、八个,而且那些大仙说的可比他于吉说的生动多了。
于吉见孙策不动心,也是无奈,知道来这些虚的不行,便来实际的:“交州刺史张津颇有仙缘,贫道便在此间指点其道法,不想将军却大军来犯,想那苍梧百姓有什么过错,遭此兵灾岂不无辜?望将军能念及百姓无辜,罢了此事如何?”
“兀那老道,汝以为汝是何人?”周泰踏前几步,虎目瞪着于吉喝道:“吾家少主见汝是一个方外之人,不想为难汝,汝却在此啰唆个没完。想出头也可以,汝先在滚水鼎中游上三圈,再与吾家少主说话不迟!”
“这有何难?”于吉闻言,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更是兴致勃勃的道:“贫道一身仙法,能呼风唤雨、水火不侵、刀兵不伤……”
“小泰!”不等于吉夸耀完,孙策便叫了周泰一声,跟着吩咐道:“找人把鼎弄出去!”既然知道于吉的本事,就用不着再滚水煮人,不然既丢人现眼,还为于吉打了广告。
“诺!”周泰虽然有些不明白孙策为什么不让于吉下水游泳,但还是毫无异议的去执行。
于吉闻言有些失态长着嘴,这孙策怎么就这么油盐不进呢?他难道就没有一点好奇心和质疑之心吗?出道这么多年,这样的情况他还是头一次遇到,每每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然后自己一表演,立时所有人都对自己敬若天神,可是如今孙策的表现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如此一来自己也不能再说,不然就显得下作了。想着于吉开始微微闭目养神,就不信孙策的耐心能好过自己来。
周泰同兵士一起将大鼎搬了出去,大帐中只剩下了孙策和于吉两人。孙策垂目观书,于吉闭目养神,谁也不理谁,高手过招,不能太积极,一积极就会陷入被动。过了片刻,孙策微笑着合上竹简,抬头看着于吉。于吉也睁开眼睛,心中大喜,这孙策终于忍不住了。
“道长与左慈道长如何称呼?”出乎于吉的预料,孙策没由来的问了别的问题。
“呃!”刚才还心中满是欢喜的于吉不由得一怔,随即皱眉道:“孙将军莫非识得贫道师兄?”话刚说完,于吉立时面色大变,因为他这才醒悟,自己逊了孙策一筹,因为孙策已经摸清自己的底,自己也落在孙策的圈套里。
孙策这句话看似是在问,实则是肯定的问话。于吉如此回答,就等于认同了孙策的话,也就是说,这一场言语和心理上的交锋,于吉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孙策。
“在下并不识得左慈道长,不过略有耳闻而已!”孙策并未摆出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微笑着冲于吉道。孙策之所以认为于吉和左慈有关系,是因为三国时期就这二人有神仙之称,而且他二位虽然是道人,但是道号却都用的俗家名字,再加上本事也有相似之处,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两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来如此!贫道还以为将军是吾师兄的门人弟子呢!”于吉略带苦笑的道。
“呵呵!”孙策一声轻笑,跟着又问道:“在下问道长一句不当问的问题,天公将军张角跟道长有关系没有?”
“你、你、你……”于吉闻言立时惊慌失措,站起身来,向后退出几步,伸手指着孙策,满脸不敢置信的表情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你的?”
“天机不可泄露!”孙策一看知道这其中还真有猫腻,便摆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笑道:“道长不必担忧,如今黄巾已灭,大汉也是今非昔比,没人再会难为道长的。”
“唉!”于吉闻言一声长叹,行礼坐下,脸上的神情再没有了神仙的光彩。过了良久,于吉才叹道:“张角乃贫道之师弟!”
原来于吉和左慈同师于太平道人,太平道人也是大能耐之人,著有一部《太平清领道》,这书中天文地理,医卜星相,阴阳五行,奇门遁甲,无所不含,可谓是包罗万象。然两大弟子虽然天资不凡,但是却各有偏执,终究不能继承太平道人的衣钵,太平道人临死之时才嘱咐两位弟子,一定要找到一个有济世之心的人传授此书。
于吉和左慈领了师命之后下山寻找,终于在一处深山中,左慈遇到了穷困潦倒,但是心怀天下的张角。师兄弟二人试探张角良久,终于这才下定了决心,将胸中所学尽数道出,编就一部《太平要术》,左慈更是化名为南华老仙,将书传授给张角。虽然说张角一身本事是二人所授,不过二人却是尊称师命,也算是代师收徒,张角算二人的小师弟。
张角确实没有辜负二人的期望,不到十年功夫,就将二人所授之神通融会贯通,而后治病救人,不知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得以活命。同时大汉朝廷腐败不堪,已经到了日暮西山的地步。如果不出意外,最多再有十年,大汉必定灭亡,那是张角登高一呼,天下不战可得也!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再天,虽然大汉行将就木,可是张角的身体却等不了十年。于是张角决定在临死前奋起一搏,于是‘黄巾起义’便爆发了。这一下大汉完了,天下百姓也跟着遭殃。看到这样的惨状,于吉和左慈二人一场争执后,便各自去寻找各自的道。
孙策之所以知道于吉和张角有关系是因为张角所学的是《太平要术》,于吉却著有《太平经》如此便不难推断出两人的关系来,于是孙策便有好奇的问道:“那左慈道长所著何书?”
“吾师兄除了法术之外,最擅长的是阴阳五行,阵法韬略。”于吉此时再不敢夸大,只是一五一十的道:“书名为《遁甲天书》。”
“哦!”孙策饶有兴趣的继续问道:“那道长除了法术之外,又最擅长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