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导弹发射基地—地下掩体—库谷城—排水涵洞—郊外的山区……搜救9组沿着三十多年前幸存者的足迹努力追寻着,但他们的任务范围毕竟属于直接破坏区,因此兜了一个大圈后,仍未发现活着的生物。不过,队员们并没有气馁,其它任务组不时传来的好消息鼓舞着他们,所有人都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且,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时发现的其它一些线索,对于整体行动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顺着踪迹,搜救9组来到了远离郊外的山区,虽然通过蛛丝马迹仍然可以得到当年逃难者的一些信息,印证了当时的人们曾经进入过山洞并在内活动了一段时间,但搜寻的成果仍只是停留在“曾经”上,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失此得彼——正在队员们迷离恦恍之时,又有新的情况被发现了。
一行队员在翻过一处山垄后,忽然看见不远处光秃秃的山麓上,有个亮点在闪闪发光,进到跟前,看到的竟是一块如榴莲般大小、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仔细观瞧,发现金属块上还暗含着颜色稍深一些的纹络。组长使用表盘对金属测定了一下,结果令人十分吃惊,所显示的金属种类竟然是“未知”!他马上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急忙将信息传达给了总指挥。
剑豚母舰上,对金属块进一步的鉴定很快有了结果。
事件调查队中的化学家显然对这个结果出乎意料:“这的确是一种从未接触过的金属元素。真是不可思议,凭我们两万年的科技文明,我一直以为艾融人已知晓了自然界中所有的元素,没想到今天又开了眼界!”
“我们已知的所有星球上从未出现过这种元素,包括尼萨星,所以我相信,这块金属肯定是来自更加遥远的宇宙深渊。”事件调查大队长思量道。
“从发现的位置来看,这块金属没有超出小行星撞击后,固态飞溅物应散落的范围,所以它极有可能是附着在小行星上的来自未知世界的物体。”
“看来陨坑湖排水工程很有必要,因为撞击后像金属块这类体积较大的物质大部分应是散落在湖内的,搜救9组所发现的金属片只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现在必须加紧排水工程施工,待湖水排干后可以在湖底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总指挥说。
“关于尼萨星生物异常现象的研究现在有结论了吧?”在讨论完金属碎片问题后,总指挥接着问道。
“有结论了。”一位生物学家回答,“可以肯定,宿穆鱼体形变大、尼萨虎更加强壮等等这些变化,均源自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因为小行星撞击灾难后大量核泄漏所导致的。”
“和我们预想的一样。”总指挥点了点头。
“撞击事件发生时,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通过水体或空气等传媒,漫布了尼萨星绝大面积的地区,并侵淫了绝大多数的生灵,就连间接破坏地带的大森林也未能幸免。这里虽然受灾程度较小,但同样充斥着可怕的核灾难的肆扰。”核专家进一步解释道。
“是啊,难怪尼萨虎能够抵挡原定功率的电磁抢攻击。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机体本来的成长规律,暂时强健的背后却隐藏着物种病变甚至灭绝的危机。”生物学家忧心忡忡地说。
“低等生物已被核泄漏所侵害,而智能生物受到的影响又会怎样呢?尼萨星上的黄金人,我们最早发现的智能生物,难道你们真的已积重难返了吗?”总指挥眉头紧锁,愁上心头。
黑暗半球陨坑湖与竺布湖之间的排水渠规划沿线上,一时间响声阵阵,灯火通明,陨坑湖排水工程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横截面100米见方的排水渠长达120公里,工程量浩大,但是,艾融科技所支持的施工技术使得这项大型工程,在为数不多的施工人员面前,显得简单了许多。
包括“摩雅”在内的一艘艘子舰分工明确。它们利用子舰下部发射出的激光,顺着设计好的沟渠边线进行切割,纵向切割后再进行10米间距的横向切割,于是,坚硬的岩石以及下部密实的土壤便被分割为一个个10米长的大“方块”;切割缝具有一定宽度,切割完成后再向缝内灌注胶结材料,而“方块”底部的开缝及灌注工作由工程队的多功能施工机械来完成;待高强度、高塑性的胶结材料凝结后,被分割的大“方块”便犹如被集装箱结实地封裹起来。
“集装箱”形成后,子舰就可以对它进行快速吊运了。空中的飞船伸出吊索,深深地镶入被吊物,然后,嵌入的吊索端头开始扩张,待与土体紧密锚固后,子舰便腾空而起,将一个个大“方块”迅速运往卸料场。工程还采取了分段施工、循环流水作业的方案,使得进度大为加快。排水渠每天每段可进尺500米,四段加起来每天就能完成2公里,照这样的速度,100人左右的施工队伍,就可以在60天上下完成120公里长的总体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