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上的伤经过一天一夜的休养好了大半,第二天在李成德的引领下升殿上朝,我的本意是想认识一下文武百官,过一下被膜拜的瘾,可没想到第一次早朝,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原来翰林院的编修陈柏请求毁去《三朝要典》,给绿林党人翻案,而继任的首辅吴晨德(不知道古代人是怎样的,老是什么德,难道是缺德吗)赞成毁去《三朝要典》,却对给绿林党人平反态度不是很积极,此时朝廷之上绿林党人已经渐渐得势,自然容不下吴晨德这样的首辅,绿林派的官员纷纷上疏弹劾吴晨德,把一个早朝弄的乌烟瘴气令我头昏脑胀,也就没过一个皇帝的瘾了。
退朝之后,我突然想起陈柏是个不错的人,起码在伍德的心里的影响还不错,不过既然能进翰林院,这样的人起码品德高尚,不至于假公济私,弹劾一事还是找他来问问比较好。(其实他实在也不知道找谁来商量这样的事)
询问过陈柏之后,是非很清楚,吴晨德和梁静秀跟傅德贤的关系也说不清楚,傅德贤得势的时候他们俩就捧傅德贤的臭脚,等傅德贤倒台后,后来让他们俩出任内阁大学士,就已经引起了百官的不满,看来这两个人不能重用,但也不能为难他们,还是让他们回家伺候老婆孩子吧,免得别人说他这个皇帝的坏话。
罢免了吴晨德和梁静秀后,内阁之中王龙云成了权力最大的人,我觉得王龙云这个人还算不错,因为他他利用朝廷的局势,毅然罢斥没有作为的官员。。
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努力,我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时代当中,最欣慰的就是终于能看懂繁体字了,虽然写起来有点费劲,但是能看懂对我来说已经极其不容易,我都有些佩服自己呢!
因为整天跟李成德泡在一起,象一块海绵似的吸收不懂的知识,使我这个“冒牌”的伍德皇帝根本没机会“花心”,以致于有大臣拍马屁说我堪称尧舜禹汤,还别说,被人拍马屁的滋味真不错,舒坦啊!难怪别人说当领导就是好。
但是当我融入到皇帝这个角色当中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领袖的不容易,人人盼当官,盼当皇帝,可要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皇帝,难度实在太大了。
我坐在书案前看着内阁呈递上来的奏章,感觉脑袋都快爆炸了。
大汉朝的皇帝还是比较清闲的,各地的奏章先是交到内阁大学士手中,由内阁批复,内阁拟好批复的意见后连同奏章原本再呈递给皇帝,由皇帝决定,俗称票拟。
皇帝如果觉得内阁的意见不好,可以不批红,送回内阁,让内阁再拟意见。有时皇帝连批红的工作都不想干,交给太监去批复。当然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前几次的阉党之乱就是一个借鉴
我拍着脑袋看着面前三份奏章,一份是关于辽东兵变的,另一份是关于东南海啸的,还有一份是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妈的要我爆粗口吗,怎么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哥要的是享受,不是什么坏消息。难道我穿越了,就给我来一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吗?我可不是圣人呀。
刚刚“鸠占鹊巢”的时候我还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有伍德皇帝帮我除掉了大汉朝的一大祸害。
可这才过了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可是大乱的前兆啊!兵变、饥荒、海啸什么东东,是不是妒忌我活得好好的,看我不顺眼,非得没事找事干吗。老天爷如果你真想惩罚我,为什么不给我几个美女,让我****呢!
经过尤德、福德。正德三朝的折腾,大汉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朝廷的经济入不敷出,赤字严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是老百姓的负担日渐加重;天灾人祸陆续而来,官僚集团腐败无能,更加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此时的大汉帝国就像是炉子上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我拿起面前那道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奏章。大汉朝的时候陕西、山西算是边远省份,自然条件极差,即使是好年景,也不过是勉强能维持温饱,现在自然灾害连续的苗头已经出来了,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可能出现农民起义,历史上正是因为百姓无法活命,纷纷成为盗贼流寇,而且秦地民风骁勇好武,一旦演变成大变乱,局面肯定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放下奏章,我叫人把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梅砮才找来,问道:“爱卿,户部还有多少银两?”
梅砮才这个代理“财政部长”最怕伍德皇帝问的就是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因为实在是说不出口,他苦着一张脸道:“皇上,国库……所剩银两不足五十万……。”五十万两对于个人来说是笔很大的款项,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可怜到了极点。
我早就预料到国库没钱,可万万没想到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还真是穷啊!难道真要拿内库的银子过活吗?这可是我的私房钱呀而且还是要倒贴,有去无回。更严重的是如果我把钱拿出来,一开这个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找我要钱。到时候给还是不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犹豫来犹豫去,最终我还是咬牙挥泪滴血的说道:“朕会从内库之中拨付一百万两白银,用于各地的赈灾,尤其是陕西山西两省,要重点照顾,爱卿一定要确保这些银两用到该用的地方,一旦出了差错,朕为你是问。不过到时候赋税收上来还是要填补上去的”(要问我为什么那么大方,我只能哭着说:“我是怕他们过来抢我的钱呀,这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呀。众人鄙视中)
梅砮才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伍德皇帝会那么大方从内库之中拿出银子来用于赈灾,福德皇帝以来,内库向来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呀!而且是只进不出。想不到到伍德皇帝这,竟然主动拿出内库帑银,真是新朝新气象,让他深感大汉有了希望。其实他更想说,起码老夫不用失业了,不用饿肚子了。
我目送梅砮才离去,心中思索着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梅砮才刚才说朝廷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每年岁入不到八月就花的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我需要的是钱呀。
赚钱的办法不外乎开源节流,开源现在是不用想了,对各地的赋税已经一征再征了,再加税的话,我这个皇帝估计也就快下岗了;剩下的只有节流一条道路。
“皇宫每月的花费大概在多少?”
节流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我马上找来了李成德询问我这个皇帝每个月的花费,准备能省就省吧。
李成德对这些自然了解,不假思索回答道:“陛下,皇宫大内每月花费大概在三十万两上下。”
“什么?三十万两上下!”我瞪大眼睛有点不能相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皇宫一月的花费居然如此巨大,更加想不通的是,我可没有每顿饭吃二百多道菜呀!这钱都花到哪去了?
经李成德之口我我终于了解到,不是我吃的多,而是皇宫之中宫女太监太多,每人用一点,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看来这些吃闲饭的人太多了,不过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坐在龙椅上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十分好的主意,我了解到燕京周边有很多的皇庄,土地广阔,而且这些皇庄的控制权都直接掌握在皇宫手中,把绝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下放到皇庄之中,让他们租田种地当佃户,算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打算跟李成德说,列了一个清单,让他全权办理这个事,其中特别交代了两点,一是要确保这些宫女太监的生活无忧,二是要把漂亮的宫女留下,另外还交待废除净事房,以后不准再生产太监,只用宫女不就好了嘛!漂亮的宫女看着也舒坦啊!否则整天听着太监那不男不女的声音,烦也烦死了。
李成德领了这道旨意,脸色跟之前的梅砮才差不多,皇宫裁员真可谓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诺大的皇宫只准留下五百多人,未免太冷清了。要知道向来皇宫只有增人没有减人的。
皇宫大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褒贬不一,褒扬者认为伍德皇帝这是明君所为,而且此举不但能节省花销,还能创造财富;贬低者认为此举有损皇帝威严,大大的不妥。当然,前者是干练官吏和百姓布衣的想法,后者则大部分是腐儒之类。但我可顾不得那么多,俗话说得好,有奶便是娘。没钱,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