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一年的时间转眼逝去。
叶之秋气运深厚,奇遇连连。在这偏远的小山村中,竟然藏着只有那繁华城市中才有的各种杂记。让他对自身所在有了全面的了解。
大周朝皇室和八方诸侯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若非有那文道开创者八贤王的存在,各路诸侯早已反了皇室了。谁叫那大周朝面积太大呢。正所谓天高皇帝远,你能奈我何。
好在叶之秋所在的齐国富甲天下,但是国主守成尚且不足,更何论造反呢。
而齐国国主齐心,竟然修的是那佛道中的参禅,又不舍红尘繁华。
于是在文道兴起,繁华文章出现后,虽然无法改修文道,却能从那满含哲学的文道文章中提升心境,加速佛道修行。
也因此,在齐心的示意下,齐国文道大昌,竟有一举盖过周皇室的架势,而文道书院又有镇压气运的功效,防守之道又极度强悍。对那并无攻伐之心,只希望守成的齐心而言,竟是又数不尽的好处。
叶之秋的气运当真无敌。在各种巧合之下,获得了大量书籍。不断研读后发现,文道竟然还处在初级阶段。更加让他高兴的是,若是著出当世没有,却对天下有好处的文章时,竟然会获得功德金光。
大周的一卷竹简上便记载着,谁谁谁著何文,天降功德金光,光照多少百里。
而一个文士,想要获得名声,最容易的做法便是作出一篇好文,然后天降功德,功德之光所覆盖的范围内,任何人都会知道是何人作出了什么文章,有什么用途。
当然,也有人作出了一些反文。这些反文都是有违天道。于是天降神雷,毁灭文章,视文章影响强度,对作者进行雷击的惩罚。而雷声所传范围内的人也都会知道,是何人作出了名为什么的反文,危害有多大,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
也是因此,文道固然昌盛,但凡文士却不敢轻易将文章写出,只有在心中思虑完全之后,方才敢将文章写出。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显得弥足珍贵。也造成了人们对文章极端的爱护。
天下间也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宁舍家中万两金,勿损文书分毫印。
同时,大周帝国各地也有了这么一个风俗:但凡作出损坏书卷之人,其必是心性恶劣之辈,周遭人等需慎防。
明白这一切的叶之秋心道:既然如此,我熟识前世各路文章,不妨借来一用,抄来一篇小文,来试试水。
叶之秋想来想去,古代文学大作,心性脾气好的,当属墨子。创出那皆爱非攻思想的墨子,一生遭遇让人伤叹。
于是,叶之秋拿来一篇空白竹简,手握刻刀,一字一句开始刻下墨家一篇巨作《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在刻录过程当中,叶之秋连同标点符号一起刻录在了上面。
叶之秋历时三天,终于将《兼爱》刻完。
著作完成之时,天降功德如柱,通天彻地。功德之光上照九天,下至幽冥。
一篇《兼爱》竟然令天地间一切生出智慧的生灵都知道了。
金光中信息是:世有大贤,其名叶之秋,著《兼爱》一篇,有护道之功,修之,气运沉淀,明心见性。又有符号有助文道传播。附加影像:叶之秋之容貌。
而叶之秋呢,在刻出《兼爱》时,思绪竟来到了一处奇异的空间,里面竟然如同他在天之洞中景象相似,其上文字竟是简体汉字。
上书:小友身处他界,传播我等文明。勿要担心。吾等文道,能由小友播撒异界,于吾等文道大益。凡于小友有益之文,在彼世皆为小友之著。待小友破道而出,吾等文界相见之时,再为小友表功。小友当前之举,大善。
看到这些信息,叶之秋放心了。不过到底文气加身,文心相加之下,不免羞愧。
叶之秋说道:“文道前辈在前,晚生窃文,心有愧疚,今已羞愧,若再取众前辈之文章,晚生惶恐。”
天上文字再变:小友不必如此,汝界并无我等,汝所传之文章,自然为汝所著。吾等文界之人,本为一体。若小友有新著,亦会记录于文界,而吾等非汝所在之界之文士,亦会取汝之文传于他界,而传文之人,便是他界之作者。
叶之秋见此,心中也是豁然开朗。说道:“既如此,晚生谢过前辈。得罪之处,还请前辈多多包含。”
天书再变:无妨,且让吾等再助汝一臂之力。
随即,天书消散。空间当中变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书架。一道信息传给叶之秋。
这处空间已经成为叶之秋意识空间的附属空间,里面全是各个世界的文士写下的除了叶之秋所在世界的文章之外的文章。只要叶之秋心念一动,便可将之读取出来,形成一个特殊神通:文思如潮。
叶之秋重新回到现实。而《兼爱》的竹简如今已经变成了玉竹简,上面的文字也如同天生就长在玉中的金丝。
而叶之秋的身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身文道的气息,散发着兼爱的味道,这是一种直达内心的味道。让人生不起对他的敌意。
而这个世界文士修行中特有的文气,覆盖全身每一处,扎根于叶之秋的一棵文心当中。
面对这一盛况,各地之人反映也非常不同。
齐国国主齐心,哈哈大笑,直接吩咐侍女护卫,要亲自前往叶之秋所在。
天下文士无事的,也纷纷行来,竟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一些拥有种族偏见的,则是对人族出了这么一位文道大能,恨的牙根痒痒,更加让他们高呼坑爹的是,叶之秋功德护体,又护道有功,连派人刺杀都是自寻死路。无可奈何啊。而人族则是高兴万分,人族出了这么一位大能,对自身的好处可以想象。
与这些人相反的则是各路顶尖修士。文道大昌,自己的道便会受到挤压,纷纷发出冷哼声。至于低阶修士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而那伐天的孤鸾等人,则是心道:天,你也开始落子了么,可惜,罪孽之源若是那么好收拾,我们启会选择他,伐天之战时有你好受的。
天对于至高法则看护的极严,时间,空间,命运,毁灭,造化五大至高法则,当真是谁碰谁死。因此,这个世界并没有传送阵一说。险些弄的人们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必须靠走。
当前世界,文道还处于萌芽时期,就是天对此也无可奈何。但是叶之秋身份太坑,让天面对他的事时,也得小心处理。更坑的是,叶之秋走的还是文道,天引导起来也异常麻烦。所幸自然发展也是天的基本规则,于是顺着功德,天把已知的文道修行方式和大概等级,一起传给了叶之秋。
原来,文道修行如今的发展还不算独立一道。是隶属于道门分支,符文之道一种演变。文道战斗的方式也很单一,便是以文字模仿符文,不同的符文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符文书写越接近规则,则威力越大。也因此,书法一道也是文道中的必修课,而书法的品鉴,也是看书写同一种文字之后,谁的威力更大,谁的越好,至于美感和风骨什么的,一点儿都不重要,这也造成了书法一途的畸形。
而提升文气也仅仅只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用意志引导文气进入书卷,之后将书卷大声的通读出来,然后再从书卷中把文气收回体内。如此反复,每次都会从书卷中多获得一丝文气。
一种是刻录抄写文章,刻录时,材料越好,越不容易损坏,完成时获得的文气就越多,通常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书简。而书写则弱一些。这种方式看两个方面,一个是书法,一个看刻功。文字越接近正本原文,获得的文气越多。
一种是著文,多少都会获得一些功德,然后功德转变成文气,不过有些得不偿失,而且还有风险。毕竟功德的用途太强悍了,镇压气运,消灾解难。属于保命的东西。
所以,很多文士,在入门时,多数都是先读书,读的书多了,才会动笔写文章。完成文章之后,功德涌现,汇聚文心。这才入了文道。才能开始提升文气。因此,文心便成了一个文士的关键。
文心又有九品之说,对应文士的九个等级。最厉害的是九品文士。
而超过九品文士之后,文心再次演变成一品。不过这时的文士不再叫文士了,该叫儒生。
当前文心级别最高的人便是叶之秋,是九品儒生。
文人的文心是可以显化出出来的。文士的是白色,儒生的银灰色。
眼看叶之秋便要超过九品儒生了,天便让叶之秋自己定夺文人的称谓和等级的划分。还给出了道门的等级划分作为参考。
道门中修行种类实在太多,给叶之秋长了见识。于是叶之秋开始参照世界的划分给出了文人的等级。
没有文心的,统一称呼为书童。而这个世界很有趣的一点便是,不管你是不是文道之人,只要你读文道著作,身体就会受到文道的影响,变得强壮,若是得到文气加成,效果更明显。正因为如此,叶之秋在刚进村子,开始读书后,便感受道了力量,也因此,选择了踏入文道修行的道路。
文士和儒生的划分不变,因为已经对应了武道的武生和武士。
儒生之后相应是:大儒对应武师。大贤对应武皇。大圣对应武圣。圣贤对应武帝。
而武帝之后,又有武尊和逆天级强者。没办法,武尊就能参加伐天之战了。而文道作文天选择的护天之道,天可不希望文道也如同道门一般,出来一大堆能参加伐天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