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平安书院。
“老师。”一草庐内,一位身穿素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合手躬身,对着一名老者。
“嗯,回来了?”老者身材有些廋小,盘膝凝神的坐在那里,眼睛微闭,神情自若,似天崩地裂也不能动摇他的本心。
“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还请老师解惑。”
“嗯。”
“人以天晓,鬼以地知,乾坤能否解析万物困苦?”
“能也不能。”
“何解?”
“万物有情,则心无限,天地何以解其困也;万物无情,则心无智,其混沌为之天地所容。”
“若乎,有情心无限则可置身于天地之外?”
“痴儿!心若无天则天为虚,心若无地则地成空,哪有这么多为什么!”老人似乎有些懊恼,睁开眼,怒其言。
“学生知错,可……”中年男子有些不甘。
“回去吧!”老人似乎有些不赖烦,挥了挥手。
中年男子闻言不动,只是躬身在哪里,僵持着。
“哎!”老人有些气恼,有些无奈,望着眼前的大徒弟,心中满是感触,老人有六个徒弟,唯独大徒弟性格和他最像,又犟又倔,认准的理儿,不问个清楚是不会罢休的。
“你小子,哎!”
“荒山的群魔岭你去看过吧!”
“是。”
“有什么感觉?”
“威压盖天,天地为之哭泣,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超脱了世间的存在,而且无情!却……却凌驾于天地之上!学生很不解?”
“所以,让你有些动摇了!”
“月初。”月初是中年男子的字,很少有人会这么叫。
“在,老师!”
“这个世界很多事不是我们所能够理解的,但却绝不可以动摇心中的信念!否则便连一点希望也无!”老人似乎真的有些累了,微微垂首。
月初依然有些疑惑,望着老师,在这书院,这大唐,甚至这片大地之上,也唯有老师是才他心中的神,屹立于天地之上的神,他不应疑惑,只需相信。心中的那一点徘徊,顿时化作坚定,双眼焕发出一股信念,他相信老师,老师就是他的信念,信念不倒他便不倒!何必在意这么多!
望着退去的月初,老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望着天空,目光淡定而深邃,“该来了,我已经等得太久了。”
……
夜
霸秦,皇宫,摘星楼。
“皇上。”
“国师,这预言真会成真吗?朕,实在是不忍啊!都是我霸秦子民啊!”
“皇上,这密碑古文乃是上古仙神时代所遗,不可不防啊!否则我大秦数万年的基业都将会毁于一旦,望皇上三思!”
霸秦皇帝从来没有如此烦劳过,禁区古地之中,九神通天柱之上,玄天明文所书,万年来一直为人所不解,纵是文学大家、大圣人也对其毫无办法,天下间或许也就只有平安书院中的那位老院长知道一些了,可老院长不说,又有谁敢去问,而就是如此神秘的东西,万年来毫无动静,可怎么到了自己这一代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群魔岭那次荒兽大暴动,表面看来就是一次荒兽震动,但身居高位,一国之君,天下间能瞒住他的事确实不多,在荒兽暴动的背后,隐藏着的秘密至今仍然让他胆寒,那种力量,根本就不应出现在这世间,而通天柱的突然变化,却让自己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要么数万年根基从此消散于天地间,要么便破开这片天地,重现仙神时代的盛世,并立于万界之中。只要有一丝希望,纵是要付沉重的代价,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哎!就按国师所说的去做吧!朕今天累了。”
“是,臣告退。”
秦历三百八十一年,霸秦帝国突然出兵南蛮,北夷,天都山三处蛮荒之地,战火一触即发,将死伤无数,人们等待了很久的平安书院和天理寺却似乎默许了这一切,战火在蛮荒燃了八年之久,到处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边冤魂笼罩了整个蛮荒之地,最终以霸秦帝国雄厚的实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也是元气大伤,非有数百年的时间不得恢复。
……
北宋,天理寺,禁院。
“陛下驾临我天理寺,不知有何贵干?”
“掌院何必明知故问,北斗七星逆乱,漫天星辰都似乎从死寂中复燃,这么大的事贵寺会不知,还有霸秦这次不顾一切的重燃战火又是为了什么?平安书院和你们天理寺似乎对这件事也保持着默许,实在是让朕困惑啊!不知掌院能否为朕解惑?”
掌院和尚沉默片刻,才出声:“陛下可知荒山群魔岭的事,又可知荒古秘辛?”
“群魔岭的事自然是知道的,但荒古秘辛又是什么?”
“自上古仙神时代以前,便有仙魔妖神存在,而那些生灵个个都有移山拔岳,焚天煮海
之能,最是恐怖,而那个时代便被称为荒古岁月!”
“掌院是想说,这次的事情和荒古时代有关?”
“不错,自荒古时代已来,便已流传下来了一个传说,一个关于永恒神话的传说!”
“永恒!掌院或许是糊涂了,试问苍天,谁能永恒不灭?在这世间,就算时间也会有截止的一天,世界也有毁灭的一刻!哪有什么永恒,说出来,不过是一句笑话!”
和尚微微顿首道:“陛下所言也不尽然。”
“喔,还请掌院大师明言。”
“世上最初便有一群人,他们便是永恒,他们一直在追溯,一直在寻找那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话,只是世人多遗忘,早已不记得罢了。”
北宋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一直不作声,直到半晌才问道:“那掌院,这两者可有何联系吗?”
“七星逆乱,群星复苏,本就在预示着什么,是否和神话有关?我不知,但至少这代表着一丝的希望,而秦国的这次大战,或许就是一个开始,也不知是好是坏,哎!”
回到皇宫,北宋皇帝便在回想天理寺掌院的话,天理寺掌院似乎一直在回避一件事,那就是几个月前关于群魔岭荒兽暴动的事,那次暴动,大宋可是死了三位大将军啊!每当想到这里,皇帝就忍不住一阵心痛,大宋建国时间最短,又与西面蛮王谷临近,每到冬天,就是蛮人东进采贡的日子,而所谓的蛮人采贡,便要从八千年前大宋刚刚建国说起,建国起初国家实力最是薄弱,又要防范唐秦两国的突袭,在此后的数百年防范和巩固中,自然便对临近蛮王谷的边境无暇他顾了,也就养成了那些蛮人年年东进抢劫的习惯,就像大宋的一些属国年年进贡一般,只是蛮王谷的蛮人是用抢的,每到腊月初八腊花香时就是蛮人东进的时候,所以读书人就叫它采贡,而边境的人更喜欢叫它抢贡,从而闹得每年年关都会有大批灾民涌入都城,皇帝也想过出兵蛮王谷灭其蛮人,但一来蛮王谷地处极西之地,太过遥远,二来冬季天寒不利于行军,待到暖和的时候,蛮人却退居蛮王谷,蛮王谷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谷中又有猛兽毒虫,非是历代生活于此的蛮人,不然进谷无亦于送死,让历代皇帝苦恼不已;而国中又有天理寺,建寺时间比大宋还要悠久,寺众千万,信徒万万,在百姓心中的声望无与伦比,就如国中之国一般,最是让皇帝所不容,却对其别无他法,一直是大宋皇帝心中的痛,虽同为三大帝国,但实力远不如其余两大帝国,死了三位大将军对于大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但一想起秦国和大唐的情况,大宋皇帝心里才稍稍有些好转,秦国和大唐可也是死了好几位将军和术法大师,但那次暴动是为什么呢?如此大的荒兽暴动,就连蛮荒之地也是十分罕见的,这着实有些奇怪啊!北宋皇帝揉了揉头,十分困苦。
……
……